熟悉漢朝歷史的人對竇漪房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作為漢文帝之妻、漢景帝之母,竇漪房先後以皇后、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身份執掌後宮四十餘年,在宮中的地位、威望可謂無人能比。不過,其實竇漪房也曾經因為年老色衰而逐漸被漢文帝冷落。那麼,作為一國之君,為何漢文帝沒有直接將竇漪房廢掉,而是讓其一直留在皇后的位子上呢?
和歷史上許多出身門閥士族的皇后、嬪妃不同,竇漪房出身並不顯赫。據《史記》記載,她生於清河郡觀津縣,也就是今河北衡水武邑縣一帶。相傳,秦末天下大亂時,她的父親隱居在觀津過著清貧的日子,卻不慎落水而死。高祖劉邦去世後,竇漪房以良家女子的身份被選入宮中伺候呂后,後又被呂后賜給了代王劉恆,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來到代國後,竇漪房很快便得到了劉恆的寵愛,併為其生下一女,取名劉嫖,當然,此女還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稱呼,那便是館陶大長公主。第二年,竇漪房又生下了一個兒子,即日後的漢景帝劉啟。早在劉恆被推舉為皇帝之前,竇漪房就已經為其生兒育女,這一方面體現出了劉恆對其十分寵愛,一方面也為其日後地位鞏固打下了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劉恆原本有自己的王后,且王后已經為其生下了四個兒子,但在他即位前後,王后和這四子卻先後去世。或許是運氣使然,讓劉啟成為了劉恆諸子當中最合適的繼承人,而竇漪房也在兒子被立為太子後不久順理成章當上了皇后。透過上文的描述,我們已經可以得出第一個原因:竇漪房母憑子貴,作為太子生母地位相當穩固。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竇漪房是如何失寵的。按照《史記》的說法,竇漪房曾因一次重病導致了失明,文帝則以此為契機開始寵幸慎夫人、尹姬等人。甚至,文帝曾讓慎夫人與皇后同席而坐,以示寵愛。不過,以剛直著稱的大臣袁盎及時發現了這種現象,並直言進諫,避免了文帝繼續破壞後宮的尊卑秩序。至此,我們可以得出第二個原因,那便是來自以袁盎為首的眾大臣的監督和壓力。
第三點,其實文帝並沒有廢黜竇漪房的正當理由。正如上文所說,文帝曾經相當寵愛竇漪房,後者則先後生下二子一女。後來竇漪房失明失寵,被文帝寵愛的慎夫人和尹姬卻遲遲未孕,無法像當初戚夫人同呂后爭寵時那樣從皇子的角度入手挑唆。
作為文帝的皇后,竇漪房沒有重大過錯,且為了配合文帝進行勤儉節約宣傳而帶頭穿布衣、謝絕進貢的禮品,堪稱賢后。如果竇漪房亂權干政、行為失當,文帝當然有藉口將其廢黜,但實際上作為皇后的她表現相當不錯,名聲也極好。文帝難以找到合適的理由,自然也就沒法輕易剝奪其皇后地位了。
有人認為,漢文帝貴為九五之尊、一國之君,完全可以在竇漪房失明、色衰後直接換一個皇后。其實,反而正是因為他乃漢朝的皇帝,才恰恰不能隨心所欲輕易廢立。作為皇帝,文帝的一舉一動都牽動天下,他以身作則倡導節儉,就是為了讓百姓效仿,從而形成良好的風氣。同樣的,如果他因為皇后容顏不再就直接換掉,天下人也會受到影響,要麼對皇帝的薄情多有微詞,要麼效仿他拋妻棄子、始亂終棄。
綜上所述,漢文帝之所以不廢掉年老色衰,還因病失明的竇漪房,其實有著很多原因。作為帝王,他要在乎天下人的想法,不能只憑自己喜好做事;作為丈夫,竇漪房為其付出整個青春,從他還是代王時就跟隨身邊不離不棄,又生下包括太子在內的兩兒一女,於情於理他都不該忽視這些付出隨隨便便就強行另立皇后。
作為父親,文帝在做決定時不能不考慮太子劉啟、長公主劉嫖及梁王劉武這三個自己與竇漪房所生孩子的感受。劉啟等人對父親和母親都十分敬重,但如果父親因為移情於其他女子就剝奪母親的皇后身份,對於這三人來說無疑是重大打擊。而且,倘若文帝另立寵姬為後卻找不出新的太子,日後劉啟繼位必然會出於報復對新後不利。最後,竇漪房德高望重,不但地位極高,還擁有著安定整個後宮的能力和威信,這是其他姬妾做不到的。因此,這是就算是從利用價值的角度來看,保持其皇后地位也遠遠好過另立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