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中國人,都會知道1949年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新中國成立,一輪嶄新的太陽昇起於東方。
萬物復甦,祖龍抬頭,國內一片欣欣向榮。平地一聲驚雷下,東南西北的重頭工業紛紛開展起來。
這期間有一項重頭戲,就是人民大會堂的修建工作。從1958年到1959年,僅僅280天,人民大會堂主體就修建完成。就在竣工沒多久,人民大會堂迎來了一次萬分重要的任務——接待國際貴賓,舉行盛大國宴。
一、國宴水準,你我等黑馬都沒見過
雖然說建國以來,我國已經舉行了多場國宴,但這種國宴,卻讓所有的工作人員為之捏了一把汗。要知道早在人民大會堂還沒有修建之前,最早的一次國宴是1949年的“開國第一宴”,這次國宴是在北京飯店舉行。
那場國宴,由周總理親自安排審定,所有的菜式基本以淮揚菜為主。因為川湘菜太辛辣,西北重鹽醋,粵菜清淡上海菜甜口多,東北菜油比較大,而淮揚這個地方處於南北分界線上,口味不甜不鹹,不冷不熱,清清爽爽味道剛剛好,所以很適合各地的貴賓。於是,開國第一宴的選單在經過層層遴選後,最後選定了七個冷盤,四個熱菜,四個點心和一瓶酒。
冷盤為:桂花鴨子、油雞、蝦仔冬筍、桃仁冬菇、五香薰魚、油吃黃瓜龍、鎮江餚菜。
熱菜為:草菇蒸雞、鮮蘑菜心、紅燒鯉魚、清燉獅子頭。
點心為:炸春捲、豆沙包、菜肉燒麥、千層油糕。
酒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山西汾酒。
那場宴會總共宴請了60桌貴賓,在那個物質艱難的年代,可以說是十分豐盛的晚宴。
此後,整個國宴地點屢經變換。
二、第一次在大會堂舉辦國宴,所有人都捏了把汗
但是在新修的人民大會堂舉辦國宴,還是頭一次。
趕上建國十週年慶典,所以這次國宴非常盛大,所有在場員工絲毫不敢馬虎,都時刻緊繃著一條弦。為了順利進行國宴的準備工作,公安局率先對整個宴會廳進行了嚴格的防火檢查。
但是在這個緊要關頭,大家卻發現了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宴會廳天花板上的建築材料,竟然是木龍骨。
在電力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木頭根本不防火,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安全隱患。
國宴天花板竟然做工如此粗糙,時任北京第二書記的劉仁當場就將大會堂設計負責人沈勃狠狠責備了一頓,儘管沈勃解釋說在天花板已經做了防火防電的特殊處理。但這場舉世矚目的國宴,依舊不容絲毫懈怠。
看到這裡,想必很多人都不太明白,為什麼在天花板上不用不鏽鋼材料,而是用木頭呢?
這個問題問得好,當時建國才剛滿十年,國內建造業剛剛起步,整個鋼鐵的產量極其有限。用一句不太誇張的話說,在宴會廳天花板上放置鋼鐵結構,那真的太奢侈。
而且,當時整個天花板上密密麻麻全是電纜,萬一擦電起火,後果可想而知。
但是國宴舉辦時間已經迫在眉睫,就算一下子真能集齊不鏽鋼材質,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根本不可能拆除重建天花板,也不可能另找國宴場所。
就在所有人都急得團團轉時,人民大會堂修建負責人沈勃自告奮勇,當場下了軍令狀,誓死維護好國宴現場的安全。
於是,1959年9月30日,就發生了人民大會堂國宴現場,天花板上有50個人密切監控的罕見一幕。
國宴開始前的幾個小時,沈勃懸著一顆心,緊急派了50個人,每人手裡拿著一件棉被,爬到天花板上監視著整個線路。
這50個人裡有30名消防員,20名維修工人,每個人的心理能力和業務素質過硬。當時沈勃的計劃是,一旦發現哪處線路起火,就讓工人以最快的速度用棉被堵滅。
那場國宴整整三個小時,在這三個小時裡,沈勃包括在場的所有工人都神情緊張,他們大氣也不敢出。
多年後,在回憶中沈勃說這是他此生度過的最漫長的三個小時。好在國宴現場一片喜氣洋洋,人們舉杯相慶著國慶十週年,國宴過後,沈勃和他的工人們這才舒了長長一口氣。這場國宴獲得了圓滿成功,事後,國際貴賓也高度讚揚了大國宴會的高超水準。
這場國宴就像打仗一樣,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戰士,最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讓這場戰役完美以勝利告終。此後,國宴會場安排消防官兵在天花板防控的工作,就成了一項傳統開始流出下來。
時至今日,國宴已經順利舉辦了多場,但那場1959年的國宴仍讓人記憶猶新,因為人民大會堂的首場國宴能夠順利舉辦,離不開維持秩序的安保人員,離不開忙碌的服務員和廚師,更離不開那些爬在天花板上對火電災害嚴防死守的消防員和維修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