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7月中旬,一聲嬰啼響徹了整個山東軍區的上空,一名男嬰呱呱落地。可對於這個孩子的父母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好訊息。剛出生沒多久,這名嬰兒就被親生母親放到了屋子門口,還對身邊的人說道:“這孩子我不要了,你們誰要誰抱走。”
萬幸的是,這名嬰兒最終並未被抱走。如此不平凡的出生,似乎在預示著他將擁有極為傳奇的人生。果然,這名男嬰24歲進入部隊,28歲娶了粟裕大將最愛的女兒粟惠寧為妻,29歲成為了瀋陽軍區最年輕的團級幹部。可前途一片光明的他,卻終日鬱鬱寡歡。就在他46歲這年,在給岳父粟裕寫了一封信後,毅然放棄了已是上校軍銜的身份,離開了他待了20多年的部隊,從此開啟了另一段傳奇人生。
這名男嬰的名字叫陳小魯,而他的父親正是戰功赫赫的開國元帥陳毅。如此一個根正苗紅的元帥之子,為何在不惑之年突然選擇轉業?他離開部隊後又創造了哪些傳奇?今天,所長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陳毅幼子陳小魯的傳奇人生。感興趣的朋友不妨給歷史求知所點點關注,既方便回顧往期精彩,又不會錯過最新內容。
差點被送人的孩子,吃著羊奶長大
陳小魯自從記事開始,他就一直被部隊大院裡的叔叔阿姨們叫做“吃羊奶長大的孩子”。甚至到他40歲的時候,他的岳母楚青依然經常這麼叫他。而這個綽號跟陳小魯的幼年成長經歷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陳小魯是陳毅和夫人張茜的第三個孩子,在他出生之前,陳毅已經有了兩個兒子,夫妻二人都希望第三胎能是個女兒,所以當陳小魯出生之後,陳毅夫妻二人並沒有感到一絲喜悅。
時任華東軍區政治部主任的周林和陳毅是關係非常好的鄰居,陳小魯出生前後,一直都是周林的夫人陪著張茜,有一天周林的夫人前去探望張茜時,卻在門口看到了一個被單,而被單裡的陳小魯正在熟睡。
周夫人立馬把剛出生沒幾天的陳小魯抱進房間,然後對張茜數落道:“你也太粗心了,竟能把孩子落在屋外邊。”張茜卻無奈地說道:“他不是被我落在外邊的,是被我故意放在外邊的。”
張茜的回答讓周夫人一臉不解,隨後充滿疑惑地問道:“你心裡到底想的是什麼?這可是你身上掉下來的肉啊!”張茜一臉平靜地表示:“這個孩子我不要了,你們誰要的話趕緊抱走!”
萬幸的是,經過眾人的多番勸說之後,陳小魯最終還是被留了下來,而令陳毅夫妻沒想到的是,這個當年差點被他們送走的孩子,後來竟成了他們最喜歡的一個兒子。
陳小魯的名字是由父親陳毅親自取的,當時陳毅正擔任山東野戰軍司令一職,一心想要解放山東,所以就以孔子的“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魯”二字給自己的幼子取了名。
由於當年戰亂頻仍,生活條件本就非常艱苦,再加上陳小魯的兄弟眾多,陳小魯的母親根本沒辦法母乳餵養這麼多孩子,所以陳小魯一直是吃山羊奶長大的,慢慢地他也就多了一個“小羊”的外號。
陳毅雖然位高權重,但是他從未停止過向陳小魯灌輸艱苦奮鬥以及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而且還時常教育陳小魯不能產生階級優越感,更不能有任何虛無縹緲的想法。正是在這種正能量的教導之下,陳小魯一直都保持著非常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
新中國解放後,陳小魯隨父母一起搬到了北京居住,整個童年時期,他從未向父母提過任何請求。每天走好幾公里乘坐公交車上下學,衣服也總是穿兩位哥哥剩下的,可他從未有過一聲抱怨。
陳毅雖然是一個典型的“工作狂”,但是他從來不會在陳小魯面前談論政治或者軍事,而且從未對陳小魯提出過從軍入伍的要求,他反而多次勸兒子儘量別從政。陳毅只希望陳小魯能夠做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安安穩穩地過完這一生,這也是陳毅對陳小魯表達父愛的一種特殊方式。
由於特殊原因,陳小魯上到高中便徹底結束了校園生活,離開學校後,21歲的陳小魯先是在北京的一家工廠參加勞動。半年之後,在周總理的安排之下,陳小魯被調到了瀋陽的一處部隊農場進行鍛鍊,也正是在這裡,陳小魯開始了自己充滿傳奇的一生。
紮根軍營,總理誇讚
陳小魯雖然從小在城市長大,但是卻從來不怕吃苦。可是部隊生活的艱苦程度遠遠超乎他的想象。陳小魯所在的農場方圓幾十公里都沒有人煙。因為種植的作物特殊,農場內的淡水資源嚴重不足。除此以外,農場的食物不僅種類單一,而且口味不太好,可即便如此,陳小魯也從未說過一個“苦”字。
在農場中,陳小魯每天和戰士們一起勞動、一起參加訓練,每當遇到困難時,陳小魯總是在心裡默唸道:“我是元帥之子,跟父親當年參加的戰爭相比,我這點苦又算得了什麼。”
由於剛來部隊,再加上時期特殊,所以陳小魯來到部隊的前兩年並沒有編制,普通戰士們能夠拿到的津貼和物資補助,陳小魯都沒有。剛來到部隊時領到的一套軍裝,陳小魯每天白天穿晚上洗,爛了就縫縫補補,就這樣一穿就是兩年。
離開家時,陳小魯的母親悄悄塞給了他100塊錢,可是兩年裡,陳小魯卻只花了16塊,而且全是花在了購買牙膏、肥皂等日用品上。後來上級部門得知了這一情況後,不僅給他一次性補助了200塊錢,還給他發了一身全新的軍裝。
1970年2月,鑑於陳小魯在部隊的優秀表現,他所在部隊的領導專門向周總理請示:“陳小魯在部隊工作認真、遵守紀律,不怕苦、不怕累,特向您請示,希望可以允許他正式加入隊伍,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
收到這樣的請示,周總理是既欣慰又生氣,當即回覆道:“我曾多次表示,每個人的標準都一樣,只要符合入黨和入伍的要求便可批准,對於陳小魯能否入伍的問題,還需要專門向我請示嗎?”一個月之後,陳小魯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緊接著他又收到了正式入伍的通知。
入伍三年裡,陳小魯從未跟家裡聯絡過。直到1971年1月20日,這天陳小魯像往常一樣正在參加訓練,突然連領導通知他前去辦公室接電話,剛拿起電話,他就聽到大哥陳丹淮說道:“小魯,咱爸查出了腸癌,你有時間就回來看看吧!”頓時間,陳小魯感覺自己的天彷彿要塌下來一樣,儘管他從未向別人炫耀過自己的父親是陳毅,可從小到大,父親一直都是他的信仰和學習的榜樣。
結束通話電話後,陳小魯向部隊領導說明了情況,獲得探親批准後,他立即踏上了返回北京的列車。十幾個小時的車程,對陳小魯來說簡直是強烈的煎熬。抵達北京之後,陳小魯就急匆匆地往家趕,當他走到家門口時,父親早已等候多時了。
三年未見,這對父子相見後卻沒有任何的陌生感,一見面兩人便說笑了起來,可是陳小魯的內心,卻充滿了心疼,看著被病魔折磨的父親,不僅消瘦了許多,臉色也非常憔悴,跟他三年前離開時完全判若兩人。
當得知陳小魯回北京之後,已是百病纏身的周總理專門派人去請他到家裡做客,看著曾經稚嫩的晚輩如今已蛻變成了一名成熟穩重的軍人,周總理握著陳小魯的手激動地說道:“小魯,這三年你一直在辛苦鍛鍊,很守紀律,我真替你父親感到欣慰。”
在陳毅臨終前最後的那段時間裡,陳小魯一直陪在他的病床前,父子二人承受著兩種完全不同的折磨。陳毅每天腹痛的頻率越來越高,甚至連飯都吃不進去,病痛的折磨讓這位身經百戰的英雄痛苦不堪。而陳小魯每天看著插滿管子、日益消瘦的父親,內心也無時無刻不在煎熬著。
終於,1972年1月6日,陳毅在眾人的圍繞中離開了這個世界,在追悼會上,毛主席拍著陳小魯的肩膀安慰道:“小魯,希望你不要掉進父親去世的陰影中,你一定要儘快走出來,希望你能像你的父親一樣,為國家做貢獻。”
父親的離世,對陳小魯來說是既悲傷又欣慰,因為他親眼目睹了父親每天遭受的痛苦,如今告別了這個世界,便再也不用忍受煎熬了。
淡泊名利,嚮往自由
父親去世後的三年裡,陳小魯整日愁眉不展,直到1975年,一個女人的出現,徹底照亮了陳小魯眼中的灰暗,這個女人就是粟裕大將的女兒粟惠寧,兩人相識之後,很快便步入了婚姻。
結婚後不久,已是團政治部主任的陳小魯突然向軍區打報告,希望組織能夠批准自己轉業,把他調回北京。他在給軍區打的報告裡這樣寫道:“倭寇已經退卻,國家徹底穩定,部隊人才輩出,並不少我一個。如今我已成家,希望以家庭為重!”
在收到陳小魯的轉業申請後,他所在部隊的軍長親自找他談話:“軍區最近正在對年輕幹部進行調查,你的表現最優秀。軍區已經把你列為的重點培養物件,幾年之後,我的位置就是你的了!”
而陳小魯在給軍區打報告的同時,也給岳父粟裕寫了一封信,而這封信上的內容卻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在陳小魯的一再堅持之下,最後組織決定把他調回北京,但依然從事部隊工作。以陳小魯的能力,他本可以在部隊內大有作為,可沒想到,1991年的他又做了一個更加大膽的決定,而這個決定,也徹底改變了他的後半生。
一直以來,陳小魯對名位從沒有過任何的渴望,而且對做官也沒有什麼興趣,相比於子承父業,陳小魯更希望追求自己嚮往的自由,他還經常表示:“我一直認為,我不比任何人高明多少,部隊沒了我,興許會更好!”
1991年,剛剛46歲的陳小魯已是“上校軍銜”,若他能繼續堅持下去,將來必定會有更高的成就,可是陳小魯卻毫無留戀地放棄了這些成績,向組織遞交了辭職申請,隨後開始了自己的商業之路。
陳小魯的創業之路走得並不順利,剛開始他經常穿著打滿補丁的衣服,騎著十幾年前買的腳踏車,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尋找商機。就這樣過了一年之後,陳小魯憑藉著敏銳的嗅覺,很快就發現了商機,隨後他借錢和朋友一起開了一家保險公司,經過短短几年的經營,當年的小公司便快速成為了一個影響力巨大的企業,最後甚至還做到了上市的規模。
企業越做越大的同時,陳小魯始終牢記著父親的教誨,依然堅持著勤儉樸素的生活作風,而且他非常清楚“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道理。在閒暇之餘,陳小魯一直致力於公益事業,尤其是對於革命老區尤為關注,不僅經常呼籲各界關注抗戰老兵的生活,還竭盡全力地幫助老區人民實現脫貧致富。
常有人說:“陳小魯離開部隊實在太可惜!不知道陳毅元帥在世的話會不會同意!”面對這樣的留言,陳小魯曾這樣回應:“我可以告慰父親的是,不論環境順逆,我都牢記父親的教誨,做到行之無愧。”
毫無疑問,陳小魯這一生是充滿傳奇的,雖然他並沒有像他父親一樣為了部隊奉獻一生,但是陳小魯卻始終牢記著自己身為黨員、身為元帥之子的身份,即便是遠離部隊,他仍然在不遺餘力地為祖國做著貢獻。這樣一位真實的共產黨人,同樣值得被我們尊重。
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喜歡的朋友可以多多點贊留言,新朋友記得給所長點點關注,歷史求知所會繼續給大家帶來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