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在番劇標籤“戀愛”下看見了《殺戮天使》,雖然名字裡帶著濃濃的戾氣,但是好歹有個“天使”,看到評論清一色的“高甜”、“又相信愛情了”就點了進去。沒想到獲得了人生第一次主動完成觀看恐怖作品這麼一個高難度成就。這一刻我體會到了彈幕的偉大,如果沒有彈幕,我肯定堅持不下去,然後勢必在無數個夜晚和自己與日俱增腦補過度的恐懼感和好奇心戰鬥不休。開啟彈幕觀看這部番,發現真的特別“甜”,還會有各種高能預警的提醒,雖然還是會被嚇一跳,但是怎麼說呢,自己這邊已經建立起來了防禦,至少可以扣掉一部分的傷害了。
開啟百度APP看高畫質圖片
這部番給了我很大的驚喜,也再一次的讓我體會到了為何二次元文化可以經久不衰。因為我看到了無限可能,也擁有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去思考和看待“關係”。很多時候我其實很反感真人翻拍,因為我覺得真人會破壞專屬於二次元的美,比如說這部劇中,中二的神經病們,加上虛實結合的環境營造出了既恐怖又甜美的畫面,還有人與人之間病嬌的羈絆。
我很感謝這部劇的作者,創造出了一對脫離正常的“情侶”。我始終認為,Zack和Ray之間的關係其實不能簡單的定義為愛情(但是也不防止他們看起來很甜),這種扭曲的純粹和自私的救贖被附加在兩個世界觀異常之人身上。當他們相遇,執念與執念相遇,矛盾和矛盾碰撞,兩個人避開了一個又一個的錯誤選項,最終以一種正常人看起來不可能的方式相互連線。很多彈幕抨擊故事裡面最後出現的正常的心理醫生,覺得她無知,誤解了Z和R之間的關係,但是如果身邊真的出現這樣一個新聞,我會認為女心理醫生才是“正常”的反應。作為一個未知全貌且三觀建立在“正常”的世界中的人,是無法理解和接受那樣的關係的。倒不如說,看到最後“HE”結局的時候欣然淚下的我們,才是“錯誤”的。
難道不是嗎?“大樓不明原因倒塌,內發現數名屍體。劫持少女的殺人犯與多起犯罪案件有關,少女檢測出患有精神疾病,奄奄一息。”然後這一切的結局竟然是:“殺人犯潛逃,劫持少女,現兩人下落不明。”如果生活中出現這樣的新聞,我一定不會在藍色的滿月露出欣然微笑,祝福他們美滿。但這恰恰就是這個故事的魅力,當我們眼前的迷霧重重解開,被作者的視線指引著一點一點的瞭解這個面無表情的少女,和這個紅秋褲的“大爺”變化的原因,看到這群瘋子狂歡世界之下的願望,總有那麼一兩個瞬間,我的世界被拓寬了一點點。在“正常”和“正確”之外,所有的“錯誤”與“瘋狂”都有跡可循。
神父在大樓裡建立了嶄新的秩序,在大樓裡純粹便是善良,純粹的殺人,純粹的埋葬,純粹的審判。。。在賦予了這些“天使們”最純粹的慾望以權利和定義“正確”之後,新的“世界”生成了。然而在觀察的最後,神父得出了結論:人類的自私和慾望沒有改變,正如在“真實”世界中那群向神父懺悔的信仰者們一樣,他們只會一遍又一遍的將代表著秩序的大樓點燃推到。“正確”變得不純粹,在極致的瘋狂之下總是能看到一絲渴望逃離孤獨的光,正是這一點點的光,讓純粹的天使有了執念墮落成了人,將扭曲的魔女在約定的封印下學會了笑容。這也是我理解的神父口中訴說的人類的“美”。那麼醜陋,卻又那麼美麗。
倒在血泊與淚水中的Ray在訴說著約定之時,眼裡終於不再那麼死氣沉沉。這個從來沒有得到過的女孩,在慾望與孤獨中尋求出了自我救贖的辦法:殺掉然後縫合,就能夠“擁有”。也因此被選入了大樓成為管理者。然而自己的“正確”卻在被讀到聖經時判了死刑,當少女意識到自己作為“汙穢”不能被神明接受之時,她便不再“純粹”,因此被神父選擇成為了祭品。少女的世界中“正確”和“錯誤”激烈的碰撞,最終她決定帶著僅有的一份對於“神”的信仰透過死亡逃離不斷衝擊她世界的無助與罪惡感。
同樣童年活在煉獄中的Zack卻更加簡單,當他效仿電影裡殺人的畫面,找到了釋放長久以來情感的方法時,那一刻他是純粹的。(對於他自己而言)幸運的是,他的純粹有一套自圓其說的理論:享受殺戮,釋放情感---無視世界規則的自我表達。因此,他不會被“聖經中的正確”所影響,因為他有自己的“正確”和“錯誤”,這種釋放情感被他放在了缺失的願望處,暫時填補了那個空洞。而Ray的行為裡是有渴望,她渴望被認可,渴望被救贖,這份渴望埋下的隱患種子,在讀了聖經之後爆發,最終導致了她追求死亡的逃離。
兩個人的相遇,一個補全了對方純粹中缺失的渴望,另一個為對方重新建立了新的秩序。隱藏在瘋狂尖叫的靈魂之下,是兩個氣若游絲飄蕩的心。
其實“規則”不過是一種機率,絕大多數的人的需要即為“正常”,即是“正確”。當抽離了環境的枷鎖之後,很多錯的就變成了對的,很多對的就不再是對的。當時代變遷,過去的英雄可能就是今日的殺人犯,今日的理髮就在過去是重罪。所以,真正的“對與錯”邊界究竟在哪裡,不過是一道道鮮血畫出的邊框,用來框出一副名叫“願想世界”的畫作。
觀看完這部作品不禁讓我沉思,作者在故事裡面創造出了神父,來觀察大樓裡面瘋狂的“天使們”,而作者本人有沒有同樣在觀察著看作品的我們呢?如果跳過一切過程只看到故事裡面“大眾”應該看到的資訊時,三觀“正確”的我們是不會認同和接受男女主角的。然而在看完了故事,瞭解了全貌之後,我們卻接受了,並且祝福了。這種前後的矛盾會不會也是一種對於人類的觀察呢?
關於故事的結局,我看到有些評論說不喜歡,覺得這兩個人在外面幾乎不能生存之類的。但是就我個人而言,是非常喜歡這個結局的,因為它代表著希望。當大樓倒塌,規則被推翻之後,總有新的希望可以喘息。同時也代表著警示,一切安全之外,總是遊離著不安的因素。
世間萬物皆有因果可循,發心不同的相同行為叫做陰差陽錯,光明的背後勢必要站著黑暗,身處何處都不曾是家,就想問問神父,這樣的觀察結果和你預期的一樣嗎?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