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是一種中老年人常見病,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在65歲以上的人群中,大約有50%左右的老年人都有骨關節炎的問題,累及的部位包括膝關節,髖關節,踝關節,手指關節,腰椎頸椎等多個關節,骨關節炎以關節軟骨纖維化,皸裂,潰瘍,脫失為基礎,以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為主要症狀,是嚴重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的一種慢性疾病問題。
近年來關於氨基葡萄糖能夠治療緩解骨關節炎的宣傳有很多,甚至有些不良商家宣稱透過補充氨糖,能夠徹底修復關節軟骨,“治癒”骨關節炎問題,結合這類產品不菲的價格,以及不實的宣傳,讓很多老年朋友相信,僅僅靠吃氨糖,就能夠徹底解決骨關節炎病變的問題,但氨糖真的有那麼神嗎?治療骨關節炎問題,又到底什麼藥物才具有確切療效呢?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一下這方面的相關知識。
氨糖不是治療骨關節炎的首選藥物
氨基葡萄糖,是一種氨基單糖物質,通常提取在螃蟹或其他帶殼海洋生物的殼中,這個單糖是組成糖胺聚糖和透明質酸的重要結構部分,因此,研究者認為,氨基葡萄糖可以作為內源性關節軟骨的營養替代物。從作用機理上來看,氨基葡萄糖能夠刺激關節軟骨細胞產生蛋白多糖,提高軟骨細胞修復能力,抑制溶酶體酶,膠原酶等多種水解酶的釋放,減少關節軟的水解破壞,同時還能夠促進軟骨機制的修復和重建,從而達到緩解骨關節炎病理過程和疾病程序的作用。
透過上述的藥理作用介紹,相信很多朋友認為,這個藥就是治療骨關節炎的好藥,但實際上,關於氨糖對於骨關節炎的治療作用,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盛行,但在多年來的多項臨床研究中,並沒有得到氨基葡萄糖能夠治療骨關節炎的明確臨床證明,有些臨床實驗中,氨基葡萄糖顯示出了一定的緩解骨關節炎的作用,但在另外的很多臨床研究中,特別是近年來的一些臨床研究中,補充氨基葡萄糖,並沒有顯示出對骨關節炎的治療和緩解作用。
也正是因為如此,不管是歐洲的關節炎指南,還是美國的相關指南,對於氨基葡萄糖對骨關節炎的作用,都認為其是無法確認有效性的藥物,而在我國2018年版的《骨關節炎診療指南》中,將氨基葡萄糖列為了一種“緩解症狀的慢作用藥物”,對於這些慢作用藥物,指南指出其臨床療效尚存爭議,對於有骨關節炎症狀的患者,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性使用。
而在實際臨床上,也的確存在有的人吃了氨糖感到明顯有效果,而有些骨關節炎患者吃了無效的情況,因此,對於骨關節炎是否要吃氨糖的問題,也可以結合實際的療效情況以及身體耐受情況來評估後確定,如果服用氨糖3~6個月仍然無效,或服用期間出現了消化道不適,過敏等不良反應的話,氨基葡萄糖不吃也罷。
骨關節炎應該吃什麼藥?
既然氨糖不是骨關節炎患者的首選藥物,那麼到底什麼藥才是對骨關節炎有明確療效的呢?關於這個問題,在2018年版的診療指南中,也明確給出了答案。
對於骨關節炎患者來說,首要的藥物治療目標就應該是消炎、止痛,而我們常見的非甾體抗炎藥物,就是能夠明確發揮減緩炎症發展,緩解疼痛的首選藥物。這類藥物是一大類藥物,其中的藥物有很多,如納力依託度酸,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吲哚美辛,氟比洛芬,塞來昔布等都屬於此類藥物,在給藥途徑方面,外用區域性給藥,口服,注射,栓劑等都有多種劑型可以應用,其中以口服長期用藥最為常見。
非甾體抗炎藥物在骨關節炎治療方面,療效明確,應用歷史悠久,目前仍然是臨床上首選的一線用藥,但在注意療效的同時,藥物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風險,也是值得特別注意的,非甾體抗炎藥物主要應該注意的就是引起消化道黏膜損傷的風險,這類藥物透過抑制體內炎症因子的作用起效,對於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對胃腸道黏膜的完整性會形成影響,因此,對於年齡大於65歲的老年人,有消化道出血史的患者,同時口服糖皮質激素的情況,以及同時使用抗凝藥物的患者,有酗酒史的患者,在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物期間,都應該注意消化道黏膜受損,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用藥風險。
除此之外,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還應該注意可能出現的心腦腎不良反應風險,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心血管病史,腦血管病史,腎臟病史的患者,同時使用血管緊張素抑制劑類藥物以及利尿劑類藥物的高血壓患者,都更應該多加註意,而冠脈搭橋圍手術期的患者,應當慎用非甾體抗炎藥物。
既要注意消化道不良反應風險, 又要注意心腦腎方面的不良影響,到底應該如何選藥呢?在各種非甾體抗炎藥物中,可以根據其藥理作用的差異,分為非選擇性的環氧化酶抑制劑與選擇性的環氧化酶2抑制劑兩大類,非選擇性的環氧化酶抑制劑,對於消化道黏膜及腎臟的影響更大,因此,在治療劑量內,如果一種藥物對環氧化酶2更專屬的抑制性,則能夠更好的保護胃黏膜及腎臟功能,比如納力依託度酸,塞來昔布等藥物,就是更安全的用藥選擇。
總而言之,對於老年人骨關節炎患者來說,氨基葡萄糖只是一種可能有效的,作為“錦上添花”作用的藥物,並不能作為治療骨關節炎的唯一藥物來服用,想要控制緩解骨關節炎問題,應該在做好生活調理,物理訓練等方面的基礎上,在醫生指導下合理選擇相關藥物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