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澤的很多物產可以吸引住人們的目光。西澤是彝語“昔寨”的變音,“昔”指樹林,“寨”指水多,寓意這裡是森林茂密、水草豐美之地。地名是歷史的產物,反映當地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徵,記載著當地某階段的地貌、物產、風俗等資訊,可以探索民族分佈、遷徙、信仰等。西澤的地名說明,在過去很緩慢的歲月中,彝族同胞就世代居住在這風光秀麗的地方。
西澤境內5座山樑與4條河流縱橫交錯,呈掌狀分佈俗稱“五梁夾四河”,四河就集中於西澤鄉政府駐地,匯於小江而下,爾後注入牛欄江,統一流向金沙江。從空中鳥瞰,呈現漢字“火”字形,又彷彿五指彎縮併攏,指縫之間就是那河流的流向,形成山高、坡陡、谷深、溶洞多、石灰岩面積大的典型喀斯特地貌。
鉛雲低沉,天氣寒冷,跟隨暢行山水間27人的隊伍前往西澤一遊,車隊沿326國道越過分水嶺,沿途森林密佈,松濤陣陣,折到青務線路,過馬街,駛上西澤平直的道路,在左側一空地停下。
在群主龍大的聯絡下,當地的趙紅大姐為我們展示了絲窩糖的製作過程。就在一塊長2米,寬1米的銀白鐵皮平臺上,早已鋪滿了乾淨整潔的細膩豆麵。趙姐戴上潔白手套,將一塊熱乎乎成粘狀的糖飴,在手裡來回飛舞,搓揉成環狀。放在熟制的黃豆麵里拉扯,撒滿豆麵,再向四周均勻擴充套件,每次成倍的變細,如此反覆。一二分鐘,就在趙姐的手裡,剛才稠如麵糰的一塊糖飴,儼然變成蠶絲般粗細的糖絲,趙姐雙手開啟展示在半空,成片的絲窩糖似帷帳如瀑布。成品糖絲有條狀的,但大多為團狀,像“絲窩”,故稱之為“絲窩糖”,糖絲遇火即燃、入口即化,香甜可口。
面對如此變戲法般扯絲窩糖的過程,我們驚歎不已。我以前只吃過,沒看過製糖的過程。趙姐為我們展示製糖過程,在寒冷的冬天,脫下暖和的外套,面對熱情的“糖絲”,甚至紅馬甲也摘去,為的是展示最美的一面,熱情地和我們合影留念。
沿路西行,過一座橋後,向北順河直行約300米後,經過2座三孔古石拱橋,一曰大有橋,一曰如意橋。就在如意橋對面,貼石壁而建的三臺洞,巍峨聳立,氣勢不凡。跨過如意橋,走過一片菜地,穿過密實的竹林,一泓清澈的小湖映入眼簾,此曰仙人洞。仙人沒有遇到,在大片橙紅色的石壁背景映襯下,但見湖上七八隻雪白的大鵝浮於水面,龜縮於東北角落,見有人來,像沒事一樣,從容從湖東緩緩遊向西畔。
經西澤鄉政府駐地,折西南方向,細長的河谷引我們前往大龍潭。河岸山嶺樹木茂密,山麓竹林翠綠,清爽地點綴著河谷的風光,從鄉政府駐地至大龍潭,河床低淺,水流平緩。而接近大龍潭時,嘩嘩水聲逐漸擴大,走到一平橋時,一股湧潮沖刷而下,就在岸和河交界處,失重般跌落而下,撞擊成半圓形雪花狀的浪潮,和上游而來的緩流妥協一番,相互擁抱,歡快地順勢匯合而下,至此水流激增。
我們順路向左深入而行,又高又粗又密的竹林分佈在龍潭周圍。潭中暗流湧動,不斷有地下水汩汩冒出,清綠如翡翠泛光。“問潭那得清如洗,為有源頭活水來。”在潭的四周分佈著幾十戶人家,清冽的潭水養育著樸實的人家,勤勞的農戶長年呵護著這甘甜的潭水,他們相依相伴,互相依靠。在潭的盡頭呈環狀,在潭的旁邊,鄉親們築起了龍王廟,表示對大自然這個湧出清泉的龍王的尊敬。我想,這應該是喀斯特地貌應有的地下河、地下泉水的自然流露,只是人們寄希望於美好傳說,盼望有龍王在這駐紮,長年有清泉湧向人間。
就在我們環潭而遊向另一側時,我忽然發現,一粗壯的樹根橫伸在潭裡,另一端伸出水面,呈龍頭狀,龍鬚儼然就是那幾縷細長的青綠細藤。我說,“這龍潭裡,應該有龍,這就是那龍頭了吧!”龍大、朱老師也表示贊同,朱老師為我們拍下與樹龍的合影。等龍大伸出手臂與潭中龍頭合影時,我說,“這應該就是雙龍戲水了!”大家舒心一笑。
不知不覺,遊玩中肚裡已有飢意,在鄰近西澤鄉政府駐地橋頭清真牛肉館,我們在寒意中吃到了熱騰騰的牛肉火鍋,休息片刻。前往我心中此次遊西澤的聖地——戈平小學。
西澤的眾多景點,以鄉政府駐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佈著。如果說西澤的幾條河流沖刷而成河谷呈漢字“火”形,戈平小學就位於“火”字的左上長點上。吸引我的是它光榮的歷史。戈平小學由符聘卿先生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學成歸國後,於1911年動工興建,1912年正式招生入學,至今已歷時近110年。其間,1942年有4人同時考取西南聯大,成為宣威近現代史上,有口皆碑的動人故事。
屈辱的中國近代史,不堪回首。而百年前的符聘卿先生就有興辦學校,服務桑梓的實踐,興辦教育,抓住了國家落後的根本,是何等有前瞻性的高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帶著虔誠的敬意,靠近戈平小學。
戈平小學坐落於虎丘山麓,背靠青山,面臨清澈的戈平河,現學校的正門就在一個小斜坡上,正值校門緊鎖。我們從右拐下另一條平緩斜坡,突然幾棵需要2人合圍的的大黃連木樹,就在眼前,越往深走去,大樹接連出現。校園周圍矗立著許多高大樹木,有130年、260年的黃連木樹,甚至360年樹齡的女貞古樹。我問它們這兒經歷了什麼,它們默然無語。左側的一小石階引我們上到開闊平臺,平臺的左側上,年代久遠的青石板鋪就的石階上,古意盎然的校門出現在面前,這應該就是百年前戈平小學的校門了吧!我們在這兒合影,想像百年前的第一批畢業生,昨日的歷史是否重現。
沿村間道路施施而行,在長房子村北側成排矗立二三百年的黃連木,分佈在深3米,寬3米的溝渠兩側,深溝保持暢通,溝岸形成牢固的石徑。這排年代久遠的黃連木和學校周邊成排的古樹,在村的南北兩側就像伸出的一雙大手臂,把戈平村緊緊擁抱,為村民遮風擋雨。在二三百年前,戈平村的先輩遵行自然規律,因勢利導,依山傍水,不知從何處帶來珍貴的黃連木、女貞樹,這些樹木綠化山村,保持水土,也涵養了村民的心靈。
如果說西澤是一本書,五山四河就是這本書的目錄,戈平小學附近的那兩排古樹群就是重點內容,是閱讀此書很好的切入點和落腳點。而瞭解戈平小學的過去和現在,西澤的很多味道也就溢漫出來了。
圖/文:速金學
編輯:李豔瓊
責編:符開紅
監製:耿成榕
總監製:周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