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為什麼不叫地星,八大行星的名字又是怎麼來的呢?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疑問八大行星除了地球之外,其他的行星都是以某某星來進行命名的。比如金星,木星火星等,而唯獨地球不是地球就在我們的腳下,也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
古時候的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直到1522年麥哲倫完成了人類首次環球航行,證明了人類生活的地方是一個球體,人們便把大地和球體結合在一起叫做地球。事實上由於清政府的閉關鎖國地球一詞直到清朝末期才被西方近代科學引入到中國,地圓說也開始被國人所接受。因為我們站著的是大地,遙望著的是星辰,所以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才會以某某星命名。
而星辰的正式命名也要遠早於地球。由於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行星命名也有所不同西方,主要是以神話故事中的人物來進行命名,我國主要是根據古代五行學說和近代翻譯來進行命名,八大行星中肉眼可見的就有五顆,而這五顆行星便是根據其觀測時的顏色結合五行學說被分別命名。而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命名則是後來根據西方名稱翻譯過來的主要是這幾顆行星距離太遠,肉眼無法直接進行觀測。
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水星水星在繞太陽公轉時最大角距為28度,古時候30度為一辰所以古代水星也被稱作為辰星,西漢時期司馬遷在觀測時發現辰星呈灰色與五行學說聯絡在一起,將其命名為水星,英文名源自於古羅馬神話中飛速奔跑的信使神墨丘利。
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是金星,因質量大小與地球類似也常被人們稱作地球的姊妹星,透過現代科學我們看到金星是那種全身金燦燦的。好像鋪滿了黃金,然而在古代人們看到的卻是白色,所以古代稱之為太白又因其早晚出現的位置不同,又被稱為啟明星或長庚星。西漢時期司馬遷透過觀測正式將它命名為金星。
火星這個名字聽上去字如其名因火星土壤中含有豐富的鐵礦表面呈桔紅色,從地球上望去像紅紅的火焰一樣,結合五行學說被命名為火星,因位置和亮度變化無常在我國古代也稱之為熒惑。
木星是距離太陽第五近的行星是一顆氣態巨行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因他的公轉週期為12年對應天干地支中的地支,所以在古代被稱之為歲星,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它的表面呈青色與五行學說聯絡在一起,正式將它命名為木星。
排在第六位的行星是土星,也是肉眼可見的五顆行星中距離最遠的一顆,土星在觀測時呈土黃色,結合五行學說將其命名為土星,在我國古代也被稱作為鎮星或填星,古人觀測土星約28年繞天一週,好像每天輪流坐鎮在二十八星宿的其中一宿所以以就有歲鎮一宿的說法。
天王星與古人熟知的金木水火土五顆行星不同,由於距離太遠,亮度不夠繞行速度緩慢古人一直認為它是一顆恆星,直到1781年才被英國天文學家利用望遠鏡確認為行星,天王星也成為了第一顆使用望遠鏡發現的行星,天文學家將其命名為天王星,而八大行星中僅有天王星的英文名稱源自希臘神話,而非羅馬神話,意為天空之神。
海王星作為離太陽最遠的行星,1846年才被發現海王星是一顆透過計算,而非觀測發現的行星,天文學家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推測出海王星的存在和可能的位置,最終被準確地搜尋到海王星,海王星有的是下不完的鑽石雨大氣中含有微量的甲烷,這讓海王星看上去成藍色,海王星的命名源自羅馬神話中的海神中文翻譯就是海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