鐺鐺鐺!要開學啦~迎著明日早晨的第一縷陽光我們又將回到美麗的校園,在這之前領新課本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教材不光是學生們學習知識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老師傳授學生們知識的依據,可見對教材的選擇肯定是十分嚴格的,在古代亦如是。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教材與以前的教材有著很大的不同。古代教材形式比較單一,很少考慮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等激勵因素,大多涉及孔孟之道;而現代教材則形式多樣,注重對個人的全面培養和知識體系的塑造。那麼百年前皇子們的教材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讓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在確立國家教育理念及與教育相關的教材時,無不來源於皇帝本人的意願。統治者的學識不僅來源於現時的政治,更需要從歷史的經驗或教訓裡得到補充,而這些經驗大多都存在於歷史典籍中。
清朝入關後,皇子教育在制度上趨於完善,逐漸建立起上書房皇子教育制度,對皇子學習內容也逐步有針對性地增加。“上書房” 之名始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曾設在紫禁城內南薰殿西長房、懋勤殿、鹹福宮和兆祥所等處,雍正時設於乾清宮東南廡北向,以後固定下來。
從那時起,宮中增添了一個“皇子學校”,雍正、乾隆還曾為其題寫對聯。在上書房每個皇子都配有漢師傅,還有從滿、蒙大員中選出專教滿、蒙語的師傅,名為“諳達”(滿語)。
讀書以明理為先
——雍正題上書房
念終始典於學
於緝熙卑厥心
——乾隆題上書房
在課本的選擇上,皇帝頒旨供皇子學習的具體書籍只有很少的幾部,大多隻是劃定符合國策的教育方向,其它教材由老師們選取。那麼皇子到底讀哪些書呢?我們可從《樂善堂全集》一書中窺之一二。該書是乾隆帝做皇子時所寫的文章,即位後便把這些文稿輯為全集刊刻頒行並以“樂善堂”(乾隆帝做皇子時的書房)作為書名並於乾隆二年(1737年)在武英殿刻成。
此書卷前有乾隆二年御製序,並有雍正八年原序、和碩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允禧等多人所作的序,最主要的是有皇子的老師們為此書刊行所作的序,從序中我們可以瞭解到當時皇子們所學習的絕大部分教材內容。
如皇子的老師朱軾在該書序曰:“皇四子、五子年甫十三歲已熟讀詩書,四子背誦不遺一字,已乃精研《詩經》、《尚書》、《易經》、《春秋》、《戴禮》宋儒性理諸書,然後旁及《通鑑綱目》、《史記》、《漢書》八家之文”。
另一位皇子老師蔡世遠序曰:“皇子仁孝、聰明、遜志時敏,自四子書五經,性理綱目,大學衍義諸書以及古文淵鑑,名臣奏議之有關於學術治道者,莫不講貫習復蘊之”。
上面提到的“ 名臣奏議 ”一般是歷朝歷代著名高官名臣的重要上奏文章,學習此內容不僅能考究歷代政治得失、典制沿革、用人賞罰等,還可以學習治國的方方面面。
從書中所載學習內容可以看出,除學習滿、蒙、漢等文字外,年幼的皇子初學主要還是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為主,年長一些稍微識字後就開始讀四書五經。
成年的皇子們要讀《資治通鑑》、《性理綱目》、《大學衍義》、《古文淵鑑》等,還有《御覽經史講義》、《二十四史》、《名臣奏議》等。當然,更主要的是學習如何治國理政,這都是將來為君為臣所必須掌握的。除此之外,治理朝政經驗得失,國家興衰治亂之書也是學習的重要內容。
在其他方面,由於因康熙帝本人不拘泥於舊的知識,不斷追求新的知識,所以在他的帶領下皇子們也接觸了西學,可以說為皇子學習開闢了新的科目。康熙時期在宮廷先後聘用了西方傳教士,有比利時的南懷仁、葡萄牙的徐日升、法國的白晉、張誠、義大利的閔明我、德格理等。他們以內廷行走的身份,講授諸如數學、天文、地理、音樂、拉丁文、醫學等方面的西方知識。
有幾位成年的皇子都直接參與了學習,具體學習教材雖沒有留下記載,但我們可從諸皇子參與編纂諸書存世的成果反推其所學內容。如允祉,清聖祖康熙帝第三子,曾開蒙養齋館。主持編撰有《御製數理精蘊》、《數表》、《度數表》。允祹,清聖祖康熙帝第十二子,撰有《律呂正義後編》。允祿,清聖祖玄燁第十六子,乾隆間充演算法館總裁、玉牒館總裁,總裁《七政書》。精數學,通樂律,承父指授,率儒臣編纂《律歷淵源》。這些書籍的編纂都是皇子學習後的成績,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其專為皇子們學習之用的西學教材顯現的成果。
參考資料:《清朝皇子教材探究— 以清宮藏教材類書籍為考察點》 李士娟
[編輯]
付 懷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