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處世的格局,決定人生的結局。
人的一生,無論是做人,還是處世,都有著很深的學問。
能夠掌握以下三點,才能讓你的人生越來越順。
01 話不可隨口
《禮記·表記》裡說:“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不亂說是教養,會說話是修養。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三思而後言。
在一期綜藝節目《我是演說家》中,女孩孫一冰,講述了自己坎坷的成長經歷:
小時候她因為長得胖,受到了各種排擠,沒有朋友,老師嫌棄。
為了變美,她從17歲開始整容,前後共做了13次整容手術,抽過脂、切過胃、打過針。
為了減肥,她拼命運動,從180斤瘦到了95斤。
講述這些過往的時候,孫一冰眼中含淚,幾度哽咽,話都說不下去。
而當期的明星嘉賓卻說:
“減肥算什麼才華?”
一時間,在場的所有人鬨堂大笑,卻沒有人注意到,臺上的孫一冰,是多麼的無助和尷尬。
《歡樂頌》裡有句臺詞:
“我們心裡可以有不同的見解,但是沒有權利對別人扔石頭。”
你沒有經歷過別人的遭遇,就無法體會別人的心情。又何必,用語言在人家的傷口上撒鹽。
楊石頭在《職來職往》中說到:
“無論是工作還是做人,傻子才用嘴說話;聰明的人用腦子說話,智慧的人用心說話。”
話不可隨口,它不是欲說還休,不是沉默不語,是經過冷靜思考後的分寸和理智,是將心比心後的善良和底線。
02 事不可隨心
《韓非子》有云:
“懸衡而知平,設規而知圓……釋規而任巧,釋法而任智,惑亂之道也。”
這世上的很多事情,都有其發展的規律,而我們在生活中,就要遵守這些規則,約束自己不能隨心所欲。
我有個朋友叫佳夕,自從上班後,就覺得各種不順心,可是她從來沒有想過,去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
她上班經常遲到,領導安排的任務,也總是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導致經常加班。領導說她幾句,她就抱怨,覺得領導在針對她。
後來,她覺得工作太辛苦了,不僅要加班,還要面對領導的批評。於是,便索性辭職不幹了。
辭職後的佳夕,在家裡可謂是過上了自己理想的生活。再也不用每天去擠地鐵,自己在家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因為無拘無束,她每天都是睡到日上三竿,晚上再熬夜追劇、打遊戲。
等到再想找工作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掉了隊,工作經歷也沒有,技能也不會,沒有一點優勢與特長,在家的每天只顧著“隨心”了。
正如馬致遠在《岳陽樓》中所言:
“人能克己身無患,事不欺心睡自安。”
有些事情,看似是約束,其實促使我們走得更遠。
自由一定建立在規則之上,沒有底線的自由,只會破壞自由。
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會放任自己隨心所欲。
03 人不可隨意
在春晚小品《實誠人》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小寶和小於夫妻倆,趕著吃完餃子去看音樂劇,結果出現了一個“意外情況”——小寶單位的小石,沒打招呼就突然來到他們家,看見他們正在吃餃子,也沒把自己當外人,坐下跟著一起吃了起來。
吃的時候,小石還非常實誠,找小寶要了蒜瓣和醋,還讓小寶給他整點兒酒。
小寶和小於兩人急得坐立難安,想趕緊出門。而小石還在拉著小於和小寶一起跟他喝酒。
眼看演出時間快到了,夫妻倆很著急。小於只好暗示他:“你早點回去,騎車太遠了,太晚路上不安全。”
可是小石很不見外地說:“沒事,如果太晚,我就住這了。”
見他還不開竅,小於只得直接說:
“我有急事,新春音樂會馬上開演了,我買了票,再不去就晚了。”
小石還是沒有反應過來,說小於有事可以先走,小寶在家陪他喝就行。
小寶又不好意思趕他走,無奈地對妻子說:“要不你先去吧,我這有事走不開啊!”
明眼人都能看出,所謂的“有事”指的就是小石。
可是小石卻不明白,他從小寶手裡搶過票說:“你有事就忙你的,我沒事啊!這演出票挺貴的,不能浪費,我替你去看吧。”
看著小品,哈哈一笑就過去了。但是現實中,與人相處,無論親疏,都應該留有分寸。
不能仗著關係好,就沒了邊界;不能仗著交情深,就沒了規矩。
猶如周國平先生所說:
“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
做人不隨意,才是維持關係的根本。
古人云:
“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做任何事,都不可隨心所欲。把握好度,才是為人處世最好的關鍵。
話不可隨口,口無遮攔,必有災禍。
事不可隨心,若想隨心,必須用心。
人不可隨意,張弛有度,方能持久。
而一個人,守得住底線,分得清界限,才能贏來所有人的尊重。
作者簡介:柏林,已出版《寫給青春的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