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的陸女士怎麼也沒想到,平素身體健康的自己竟患上了癌症。“我是因為在社群醫院體檢,做腸鏡時發現直腸息肉,沒想到息肉病理竟是腸癌。”陸女士說道。
據瞭解,陸女士在做腸鏡時,鏡下發現距肛門7cm有一直徑約1.6cm大小的息肉,遂在社群醫院行內鏡下直腸粘膜切除術(EMR),術後病理回示為直腸局灶粘膜內癌。術後,陸女士擔心社群醫院處理不徹底,慕名找到南京市中醫院內鏡中心吳崑嵐主任。
吳崑嵐主任在詳細問診後,決定“一探究竟”,結果在腸鏡下發現原病灶邊緣處仍有殘留,表面凹凸不平。在排除禁忌後,吳崑嵐主任當機立斷,決定為陸女士行內鏡下直腸粘膜剝離術(ESD),術後病理回示兩側切緣及基底未見病變殘留,成功為陸女士解決了後顧之憂。
吳崑嵐主任表示,結直腸腫瘤在我國是發病率、病死率均排在前十名的癌症。為了提高結直腸腫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結直腸腫瘤顯得尤為重要。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早期腸癌可以在內鏡下予以切除,避免了更大的手術創傷。陸女士雖然在外院做了直腸息肉EMR術,但是整體切除不夠徹底,在此提醒各位患者,就診時要選擇有資質的醫院,爭取一次解決問題,不給未來留隱患。
什麼是ESD治療技術?
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是一種微創治療方法,可以在避免外科手術及保留器官的同時,對病灶進行切緣陰性的整塊切除。它是指在內鏡下使用高頻電刀等專用器械,將病灶與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層逐步剝離,以達到將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主要應用於消化道的早期粘膜癌變及粘膜下良性腫瘤的切除,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等優點。
ESD的適應症有哪些?
1.早期癌:根據醫生經驗,結合染色、放大和超聲等其他內鏡檢查方法,確定腫瘤侷限在粘膜層和沒有淋巴轉移的粘膜下層,ESD切除腫瘤可以達到外科手術同樣的治療效果。
2.巨大平坦息肉:超過2釐米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推薦ESD治療,可一次並完整的切除病變。
3.粘膜下腫瘤:超聲內鏡診斷的脂肪瘤、間質瘤和類癌等。
ESD術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1、內鏡粘膜下剝離術的患者,術後應禁食1-2天,1周內以流質易消化飲食為主,避免煙、酒、粗纖維和刺激性食物。使用抑酸藥物、粘膜保護劑。術後應注意有無腹脹、腹痛、嘔血、黑便等情況,注意有無出血、穿孔等併發症的發生。
2、請注意術後病理報告,切緣是否陰性(是否完整切除)以及病理型別,且術後遵醫囑定期複查和隨訪,如術後應根據醫囑擇期複查內鏡,瞭解創面癒合情況及有無病灶的殘留。
綜上所述,ESD手術創傷小,術後恢復快,可以達到根治效果,優勢明顯,適用於淋巴結轉移可能性極低的早期消化道腫瘤,即病變侷限於粘膜層及粘膜下層的腫瘤。然而就中國早期消化道早期腫瘤發現率不足10%的現狀而言,多數病人還是沒有機會接受微創根治,因此推廣內鏡檢查,提高早期消化道腫瘤的發現率是當務之急。
1.年齡、性別 年齡≥40歲,男性患病風險高於女性;
2.家族史 結直腸腫瘤是有明顯遺傳傾向的惡性腫瘤,建議結直腸癌患者的直系親屬提前至40歲行結腸鏡篩查;
3.炎症性腸病 炎症性腸病是結直腸癌明確的危險因素
4.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 包括:①吸菸②超重或肥胖③攝入大量肉類、脂肪、糖和甜品;
5.2型糖尿病 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結直腸癌發生率增加27%,病死率增加2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