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帶流量的故宮又上熱搜了。
9月19日,有網民稱故宮東華門外正在“挖寶”,疑似《永樂大典》重現江湖。從影片能看到,夜色裡,一臺黃色挖掘機正在運轉,幾名工作人員手持鐵鍬小心翼翼地挖土。鏡頭還煞有介事地對準了挖開的地洞,裡面亮著燈光。
很快,故宮也出來闢謠了:並非考古專案,而是故宮自己組織的電力井常規檢修。趁著夜間施工,是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對過往遊客的影響。
既然都說到故宮了,咱們就順便扯兩句這故宮裡用電的事。
故宮的電從哪來?
故宮博物院屬於特大型博物館建築,地理位置特殊屬於一級負荷單位,由上級開閉所引雙重10千伏高壓電纜分別至東西兩個配電室。2個配電室以中軸線為界透過放射式和樹幹式的低壓接線方式分別承擔故宮東、西兩部分的供電任務。目前,故宮城牆內建築供電面積約為18.8萬平方米。而故宮佔地面積為72萬平方米,也就是說整個故宮只有四分之一的區域有“帶電”。
故宮是高壓自管使用者,也就是說供電公司將電送到故宮自個的配電室。故宮內線路裝置產權屬於故宮所有,由故宮自行維護,包括維修、執行,當然責任也自行承擔。但是國網北京電力也會提高延伸服務,友情巡視巡查,協助故宮電工們排查隱患。
600歲故宮用了113年電
光緒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907年12月26日),慈禧太后釋出懿旨:“著西苑電燈公所速即安設寧壽宮電燈,在紫禁城外採擇房間,安置機器,務於年內備齊承差,欽此。” 1908年1月,紫禁城第一次被電燈點亮。
1961年,故宮的東南部建了第一條700餘米的地下電纜。1972年,故宮鋪設了8公里地下電纜。
2016年,故宮用上了LED主光源,燈具遠離古建築2.5米以上,電線、燈具均可開燈的時候兩邊各有一個工作人員值守,用測光表反覆測敏感部位光線,確保不超標。從此,故宮一掃往日從殿外圍觀時的陰沉灰暗,室內的擺設清晰可見。故宮更“好看”了。
2019年,故宮在“用電”上又邁出了一步——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故宮博物院將建院94年來首次舉辦“燈會”,神武門流光溢彩。紫禁城古建築群首次在晚間被較大規模點亮。
故宮用電有啥特殊性
要說故宮用電最看重什麼,那一定是安全。
作為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最擔心的就是起火。故宮博物院掌門人王旭東曾說:“這也是我睡不著覺的最大原因。”
據資料記載,故宮防火除了消防管道改造、熱力改造、避雷針安裝及改造外,供電系統的改造也是其中一大重點。
最開始,故宮內的用電只有辦公照明,而且都是明線,電線裸露在外不美觀也不安全。現在,故宮很少能見到明火明線了,故宮作為博物館也有了現代化的消防設施。
但王旭東院長也表示,故宮博物院還在不斷減少故宮建築中的用電規模,甚至取消了“點亮歷史”中軸線原狀展陳照明,保證包括太和殿在內的前三殿、後三宮裡都沒有電源。
故宮人也儘量少用電、減少風險。2016年養心殿大修時,即使在大雪天,文物修復師們也避免使用大型照明和取暖裝置。
這個人類文明史上精美絕倫的建築群,這裡的供電系統設計不僅要確保安全第一還獨具匠心。
故宮的配電裝置大多獨立選址且與古建築、人流密集區域和觀眾參觀區域保持距離。故宮城牆外有護城河,城牆內有金水河,因而配電室選址遠離河道,並充分考慮防水處理問題。
由於故宮常會作為外事接待活動的舉辦場所,通常會有發電車作為應急電源,配電室周圍也為發電車預留了充足的空間。
未來故宮怎樣用電
隨著故宮博物院各項事業的持續發展,對公眾開放的面積不斷增加,尤其是數字化展覽以及需在恆溫恆溼環境下的書畫類展覽的舉辦,故宮的用電負荷在不斷增長,對其供電系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故宮用電,如同瓷器店裡做文章,全是精細活。
有的規劃是做減法——
多數殿宇為原狀陳列展廳觀眾被禁止或限制進入建築如保和殿、太和殿、西六宮等內部只設照明設施且燈具均為 LED光源用電負荷很低因而可減少其負荷密度;為減少電器安全隱患辦公建築內不設辦公裝置以外的電器如飲水機電磁爐等大功率裝置,負荷密度也可適當減少。
但有的規劃必須要做加法——
根據故宮內部建築按功能劃分,午門武英殿和文華殿設為恆溫恆溼展廳,需要考慮增加負荷;承擔文物的研究和修復工作的實驗室,在規劃設計階段應預留足夠的用電容量,在故宮修文物電力管夠。
資料來源:
《故宮博物院供用電分析與未來電網規劃》陳旭(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