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作為明朝的最後一個統治者,他雖然弄丟了江山,但是民間一直對崇禎讚譽有加,有人還稱崇禎是“勵精圖治的亡國之君”。對於崇禎亡國的原因,人們可能想到的就是他那句著名的話,就是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就是說亡國的原因都在他手下的大臣身上,是他們誤國亡國,而和他自己這個皇帝沒有關係。崇禎狠他手下的這些官員到什麼程度呢,他還說過一句話,叫文臣個個可殺。那麼崇禎手下的大臣們究竟犯了什麼錯,以至於崇禎皇帝這麼恨他們呢?我覺得主要在兩件事上,文臣的態度讓崇禎寒了心,也讓明朝一步步走向了滅亡的深淵。
主戰還是主和
首先是在議和的問題上,當時的明朝面對著東北的清朝和西北的農民起義軍,多年的征戰使原本就不富裕的明朝政府雪上加霜。崇禎皇帝或許早就希望讓這戰事早些結束,所以他不止一次的動了議和的心思。
但是身為皇帝的崇禎是不可能主動出面來和清朝議和的,於是他就授意手下的大臣去辦這件事。
當時的明朝朝廷裡就有很多人形成了一個主和派,跟清朝來往密切,而崇禎也就默許了這種行為。
可是朝廷中的主戰派對崇禎皇帝曖昧不清的態度很不滿意,痛斥朝廷裡主和派是喪權辱國,賣國求榮。
而在對待西北的李自成方面,想求和的人更是被主戰派口誅筆伐,崇禎想議和,但是無奈朝中大臣反對聲音太大。
留守還是南遷
然後是在遷都南下還是留守京城的問題上,崇禎皇帝再一次地感受到了被朝中大臣掣肘的感覺。隨著李自成所率領的大順軍的步步逼近,京城的地位已經岌岌可危了。
崇禎皇帝從自身的角度是想南下的,所以崇禎皇帝曾經示意手下的大臣陳演,讓他在朝上提出南下遷都的建議,然後自己好順水推舟。可是在朝堂上,崇禎滿懷期待地等著陳演說遷都南下的好處時,陳演卻在朝上義正辭嚴地表示面對李自成應該抵抗到底,絕對不能棄京城於不顧。
就在崇禎皇帝被陳演的臨陣倒戈氣得半死時,李明瑞站了出來,在朝上提出了放棄北京都城,南下遷都的提議,崇禎皇帝剛緩了一口氣,覺得這個事能成的時候,光時亨站出來大罵李明瑞的南遷建議,而且光時亨不單單隻罵李明瑞,誰同意南下他就罵誰,弄得朝堂上誰也不敢再提南下的事情了。
這就讓崇禎很惱火,但是崇禎又不敢自己提議南下,畢竟祖宗宗廟和牌位都在京城,你能往哪裡逃?你要放棄祖宗的牌位自己去逃跑嗎?光時亨站在道德的高地上,給崇禎皇帝架了起來,讓崇禎皇帝再也說不出南下的想法。
可是崇禎皇帝還是沒有放棄南遷的想法,但是一直到李自成將南下的道路徹底封鎖了以後,崇禎終於意識到了自己已經退無可退了。在悲恨交織之際崇禎皇帝寫下了一句話:文臣個個可殺。
厚葬魏忠賢
最後,還有一件事能體現出崇禎皇帝對朝中大臣們的不滿,那就是崇禎提出過要厚葬魏忠賢。
在崇禎登基之初,他就清理掉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而在過去許多年之後,崇禎皇帝為什麼又要重新提出要對魏忠賢進行厚葬呢?其中的一個原因很有可能是覺得和自己的朝中大臣相比,魏忠賢還是很有能力的,自己當初殺掉魏忠賢或許是殺錯了。
可是誰也不能保證魏忠賢活著就能同意崇禎議和和遷都的事情,而且明眼人都能看得出魏忠賢對朝廷的危害,而崇禎是不可能不清楚的。但是魏忠賢確實有一點是崇禎皇帝可以利用的,那就是魏忠賢可以統一朝中官員的意見,他可以避免朝廷百官四分五裂的現象發生。只是崇禎皇帝已經沒有了這個機會了,他需要獨自面對滿朝文武,或許崇禎已經對朝中大臣失望透頂,覺得他們一次又一次的誤國,最終導致了明朝的覆滅。
那麼真的如崇禎所說,明朝亡國就是因為文臣誤國嗎?當然不能把這口黑鍋完全扣在文臣的身上,崇禎作為皇帝,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他太愛惜自己的名聲了,以至於一些有損顏面的事情從不自己出面,他總是讓大臣出頭,而自己只想順水推舟。
這個方法也不是不可以,但關鍵是,一旦事情受到反對,崇禎不會為大臣撐腰,而是馬上和他們劃清界限,這就讓大臣們寒了心。
這樣的事情多了,久而久之,大臣們都不敢向皇帝提意見,也不願承擔責任。而崇禎皇帝也十分痛恨這些沒有擔當,沒有責任心的大臣,或許崇禎到死也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正是崇禎自己造成的,也是他自己誤了江山。(來源:騰訊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