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最初的開始,都是本自具足的。
然而,為何現在一個個地都本自不具足了,皆因都把最本源的那個自己給忘了。
如何找到本源的自己,以下兩點分享,助你找到答案,也助你更好地理解《道德經》第九章。
一、開啟視角,遇見更大的世界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我們都知道,高山上的水一滿就會往低處流;高峰的最高點,再往前就是懸崖峭壁,如果還要一味地往前走,那就是自尋死路。
現實生活中,刀鋒越是鋒利,越是不持久,而且很快就會變鈍。一變鈍,我們就會拿它一而再,再而三地磨來磨去。
這個時候,再反觀回我們人自身,何嘗又不是如此。
一個人,做人做事太滿太鋒芒畢露,不是把自己逼向死衚衕,就是給自己無形之中招致來種種麻煩,禍害,且還不自知。
一滿,就招損了啊。
這何嘗不是在告訴我們:為人要懂得謙虛。唯有謙虛,才能帶領自己走向美好,才能引領自己看到那個真實的自己。
而人為何會把自己逼向死衚衕?皆因自己視角太侷限。
然而,往往侷限我們視角的,不是別人,也不是這個世界,而是自己。
是你的執念。不管你是對二元物質對立世界中的物慾執念也好,待人處世之道的執念也罷,是你把自己的心困頓在自己的思維與認知裡。
你的思維,是你的認知帶來的,你的認知,是你內在的心靈智慧能量頻率帶來的。
你的認知都變小了,你可不就把自己侷限在自己的小世界當中。自然也就看不到前方,看不到更大的世界。
二、心之小,宇宙小,心之大,宇宙大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哉。
人,越是受困於各種執念,也就把自己侷限在一個小圈圈,一個小宇宙裡邊,以致於,會讓你看不到更大的世界,更大的宇宙。
往往這個時候,你不是太自我,就是會沒有自我,且還不自知。
所以,為什麼在現實生活中:
越是驕傲自滿的人,會讓他目中無人。往往這個時候,他眼裡只有自己,只能看到自己。事事都要別人順著他來,以他為中心,稍有不合他意,態度便會蠻橫無理。這便是太自我。
而,越是沒有自我,越看不到自己的人,以致於,他眼裡只有別人:我今天的表現不知道他人會怎麼看我;他喜歡我嗎,他愛我嗎;他喜歡什麼顏色的衣服,他喜歡吃什麼口味的食物;他想我嗎……
可見,過與不及,都是兩個極端。
極則生變,固然就不好。也就把自己帶到了相反的死衚衕裡邊而出不來了。
還是《道德經》那句話:反者,道之動。
所以,道家為何提倡清靜無慾,不是沒有道理的。
如果一個人多欲,執念深重,那麼他在認識事物時就會受到這種主觀慾望執念的干擾與矇蔽。
而只有那些沒有太多我執,我念,內心虛靜的人才能領會到宇宙間的真諦。
莊子也說:其嗜慾深者,其天機淺。
一個人慾望越深重,他的天然智慧就會越淺薄。
一個人內心越是虛靜,才能深挖到自己內在更多的天然智慧。
而這個天然智慧,不是它物。是,我們人,本身就具有的。
我們人本就本自具足啊。
為何現在一個個都本不具足,皆因都把自己受困在一個二元世界遊戲之中,看不清自己罷了。
可見,唯有虛空自己的內心,達到無知無慾無求無念的時候,我們的視角才會慢慢被開啟。
越開啟,越開闊。便也:心之大,宇宙大。
心中宇宙之大,內心便也越發清明,自然而然地,外在所看到的世界,也就大了。
這個時候,往往還有什麼人事物是你看不清的?還有什麼事是能難倒你的?還有什麼事是你做不成的?
自是一切明瞭,皆在勝握!
以上兩個點的分享,希望能幫助到你,能去更好地理解《道德經》第九章。
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