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壹財信
作者:蘇向前
2021年對於國投瑞銀的權益類基金來說,可謂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基金經理施成一舉成名,所管理的產品全年業績排名靠前。但憂的是,公司的兩位權益老將孫文龍和湯海波年內業績不佳,多年積累的口碑有所消退。
近期,國投瑞銀對兩位老將的在管產品作出了一系列調整。其中孫文龍在管的六隻基金中,四隻被公司增聘了一位基金經理,形成了雙人共管,孫文龍獨自管理的基金僅僅剩下國投瑞銀精選收益和國投瑞銀新興產業兩隻。湯海波更是卸下了創新醫療、資訊消費和港股通混合三隻產品的擔子,所管理的基金僅僅剩下國投瑞銀融華債券和中國價值發現QDII兩隻。
都是業績不佳惹的禍?
曾經都是國投瑞銀著力培養和全力打造的基金經理,孫文龍和湯海波有過較為輝煌的過往,但是2021年兩人卻沒能展現出高人一籌的實力。資料顯示,孫文龍在管的6只基金中年內表現最好的是穩健增長混合,但是年內的淨值增長率也僅為6.59%,表現最差的基金是國投瑞銀遠見成長混合,這隻基金的兩類份額目前年內浮虧均超3%。
根據公司在12月23日釋出的公告,孫文龍所管理的六隻基金中,創新動力新增了基金經理周奇賢來聯合管理,穩健增長新增了基金經理吉莉,價值成長一年持有新增了老將桑俊,遠見成長新增了老將綦縛鵬。同樣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基金經理可能會離職,基金公司未雨綢繆增派基金經理,但是孫文龍畢竟目前還有兩隻產品獨自管理。另一種則是明星基金經理因為業績不佳遭遇公司冷處理,透過增派基金經理給其敲響警鐘。
目前來看,似乎後一種的可能性更大。以孫文龍仍然獨自管理的國投瑞銀新興產業混合為例,他管理這隻基金的任職回報達到了235.25%,但是今年到12月24日卻只有5.33%的收益,同類排名大約在後三分之一。
從今年前三季度的重倉行業和股票選擇來看,孫文龍的選股似乎體現出的是一種糾結,他的思路有變和不變。不變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對部分偏獨門股的挖掘上,比如鴻路鋼構和亞廈股份一直佔據著十大重倉股的前兩位。但是兩家並非來自於新能源或資源週期類大熱賽道的公司,年內表現較為一般,亞廈股份目前僅僅微漲,鴻路鋼構表現稍好,也不過大約40%。在三季度的十大重倉中,年內表現最差的是絕味食品,截至12月24日收盤年內股價下跌約為4.88%,但是孫文龍已經連續多個季度重倉持有該股。
變的部分更多體現了老將應對市場波動的不夠堅定,雖然基金契約名為新興產業,但是三季度將海爾智家、招商銀行和寧德時代這樣的核心資產類標的重倉其中,似乎也說明了孫文龍應對新興產業估值偏高缺乏後手準備,深挖二線潛力標的遭遇瓶頸。從主要剔除重倉的貝達藥業、招商積餘和太陽紙業來看,似乎對錯各半,貝達和太陽近三個月的跌幅都超過15%。
湯海波所剩產品為偏債混基和QDII股基
在孫文龍的變動之前,國投瑞銀對另一老將湯海波的管理產品也作出了調整,湯海波不再管理創新醫療、資訊消費和港股通混合三基金,但是這樣的變化還是遭來非議。
國投瑞銀港股通混合,目前年內淨值增長率下跌超過15%,該基金的基金經理換成了劉揚。從投資路徑來看,基金基本是嚴格按照契約投資了清一色的香港股票。但是,同樣由湯海波獨自管理的QDII基金國投瑞銀中國價值發現,年內的業績和同類排名相比港股通混合更為糟糕,但是公司卻保留了湯海波的基金經理職位。對比看兩隻基金的重倉,雖然具體的公司有所區別,然而基金經理選擇的都是從頭到尾的香港股票。
更讓人不解的是,公司同樣還保留了湯海波在國投瑞銀融華債券中的基金經理職位。但是作為偏債混合型基金,該基金的基金經理由三人一起管理,同時產品在三季度末的最新規模為1.37億元,規模帶來的管理費對公司業績的貢獻,或許和三位基金經理的酬勞不成比例。
除去卸任港股通基金經理外,湯海波此次還卸任了創新醫療和資訊消費的基金經理。《壹財信》注意到,兩隻產品此前都已經增配了基金經理,特別是創新醫療今年年內就曾兩次增配,從過往經歷上看似乎並不在醫藥和消費領域有專長的湯海波,此前他或許也是對兩隻主題產品貢獻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