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李莎 北京報道
“三農”穩,天下安。
12月25日至26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分析當前“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研究部署2022年“三農”工作。
會議指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紮實有序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突出年度性任務、針對性舉措、實效性導向,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推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華南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制度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羅必良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核心主題為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
今年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開局之年,“三農”工作重心發生了歷史性轉移。南京林業大學農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高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談到,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已基本形成,明年將沿著既定目標繼續推進,並根據“三農”工作面臨的具體形勢,靈活調整工作的力度、節奏和方向。
全力抓好糧食生產
十幾億人口要吃飯,這是我國最大的國情。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657億斤,比上年增加267億斤,增長2.0%,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其中夏糧增產62億斤,早稻增產14億斤,秋糧增產191億斤,一年三季糧食全都增產。
糧食事關國計民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做好明年“三農”工作的底線之一。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糧食麵積,大力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確保2022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產品貿易與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胡冰川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我國糧食安全問題主要是結構性問題,目前我國水稻、小麥產需結構相對寬鬆,在單位成本收益相對穩定的條件下,保持現有穩產水平基本可以實現“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目標。
胡冰川表示,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壓力包括自然的壓力和市場的壓力兩方面,包括資源環境、技術效率、經濟環境等,如玉米、大豆等穀物和豆類的平均產量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差距。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今年我國糧食播種面積17.64億畝,比上年增加1295萬畝,增長0.7%,連續兩年實現增長。受玉米價格大幅上漲影響,農民種植玉米意願增強,全國玉米播種面積達6.50億畝,比上年增加3090萬畝,增長5.0%。相較玉米,大豆收益較低,農民種植意願減弱,今年全國大豆播種面積1.26億畝,比上年減少2200萬畝,下降14.8%。
胡冰川認為,會議提出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意在對內調整種植結構,對外增加邊際調節能力,而非改變大豆和油料仍以進口為主的供應格局。具體而言,將部分玉米種植面積用於種植大豆和油料,實現玉米和大豆、油料種植面積的再平衡。此外,由於玉米適種性較強,若玉米價格較高,市場發揮二次調節作用,農民可以繼續在其他區域繼續種植玉米,彌補減少的玉米種植面積。
糧食生產的頭一仗是夏糧。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日前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冀魯豫陝晉5省有1.1億畝小麥受今年罕見秋汛影響,播期推遲,苗情長勢明顯偏弱,必須盯緊這部分冬小麥,落實好增施返青肥等關鍵措施,全力打好奪取夏糧豐收這場硬仗。
唐仁健指出,要圍繞政策保本、經營增效做文章,構建價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扶持政策體系,同時大力發展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提高種糧綜合效益,讓農民種糧能獲利、多得利。
保障糧食安全要解決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問題。耕地保護要求要非常明確,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胡冰川指出,高標準農田持續推進,農田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可以在市場調節之外發揮財政投入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作用,有助於實現旱澇保收。種業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多部門、多機構甚至多企業均做了大量工作,面向時代發展修改《種子法》,是立法環節回應和促進種業振興的一大舉措。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今年中央一號檔案明確要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將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作為做好明年“三農”工作的另一底線。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傾斜支援力度,抓緊完善和落實監測幫扶機制,加強產業和就業幫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高強指出,防止規模性返貧主要聚焦兩方面內容,第一,要落細政策。在主要幫扶政策保持穩定、資金支援力度不減等政策定調之下,不同地區可針對當地產業實際對政策進行細化和最佳化。第二,要落實政策。一方面目前部分地區政策落實力度不夠,另一方面政策實施需要大量配套政策支援,以更好發揮政策的協同效應。以農民工問題為例,輸入地需加強農民工培訓,促進人口轉移;輸入地需要解決農民工平等獲得工資性收益、社會公共服務等權益問題。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會議強調要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高強指出,以產業促進鄉村發展,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前提是建立以農民為主導的鄉村產業體系,即農民要在鄉村產業發展和產業升級中佔據主體地位,並充分參與產品流通和品牌建設,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縣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本單位。在高強看來,縣域富民產業應該具備多重特徵,如注重鄉土資源開發和利用,能充分吸納勞動力,帶動就業,為縣域產業提供有效支撐等。另外,為農民工和返鄉創業群體提供社會保障、資金支援,激發其創新創業積極性,也屬於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的範疇。
羅必良認為,推進農民本地就業、就近就業的同時,有效促進產業振興,加快產業扶貧格外重要。拓展縣城或中心鎮的產業發展能力,強化城鄉融合,能夠為促進農民就近就業、支援創新創業提供重要支撐。
紮實有序推進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重點工作也是明年“三農”工作的重要內容。會議提出要紮實推進鄉村建設,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為抓手,立足現有村莊基礎,重點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加快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逐步使農村具備基本現代生活條件。要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效平臺載體,妥善解決農村矛盾糾紛,維護好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唐仁健指出,鄉村振興關鍵是把農民組織動員起來,建立好自下而上、村民自治、農民參與的機制,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