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這樣的日本人嗎?想在中國賺錢,又不願意學中文,本以為可以在中國大展身手,結果混得個一事無成。
在中國,有許多這樣的日本年輕人,他們心高氣傲,卻被現實狠狠打臉。這部日本人拍的紀錄片,將鏡頭對準在中國的日本年輕人,真實反映了他們的生存狀態。
眾所周知,日本是個超老齡化社會的國家,物價水平高、生活壓力大,而年輕人也在逐漸逃離這個地方。
據調查顯示,每年離開日本的青壯年人數超過10萬,其中大部分都移居到中國。為什麼年輕人會離開日本?他們在中國又生活得怎麼樣呢?
這個正在接電話的男生叫張潛,是土生土長的日本人,畢業於京都大學,專攻佛教史的博士生,夢想是成為一名學者。
按理說,如此高的學歷應該不愁工作,但進入社會後,張潛只收到過一份倉庫派遣員的offer,為了生存,只能勉強接受了這份工作。
兩年後,他還是受不了這種昏天黑地的日子,選擇了辭職,走在偌大的東京街頭,張潛突然發現,自己在日本根本沒有容身之處,也看不到未來在哪裡。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潛在網站上看到了中國大連的招聘廣告,工作要求只有會日語這一項,而且還有很大的晉升空間,張潛心動了,他決定換個環境,重新開始,在中國闖蕩出一片新天地。
來到中國後,張潛如願開始工作,他在大連的一家客服中心上班。這裡的職工大多都是日本人,主要為一些日本客戶答疑解惑。
儘管張潛的工資不高,但中國的物價水平很友好,他可以一個人住60平米的大公寓,享受在日本很難得的高層視野。住在這麼高的地方,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在中國的生活簡單、穩定。
一晃就是3年過去了,張潛還談了箇中國女朋友,名叫王穎。他們在同一家客服中心上班,起初,王穎發郵件向張潛請教日語,而張潛的溫柔耐心打動了她,兩人就這樣在一起了。
隨著時間流逝,兩人的感情越來越濃,但矛盾也在漸漸凸顯,原因只有一個:,張潛不願意學中文。
雖然身在中國,張潛卻不願意適應這裡的環境,需要理髮時,他會特意找日本人經營的理髮店,儘管價格是普通理髮的5倍,他也心甘情願。
逛書店時,張潛只會選一些暢銷的日本書籍,哪怕一本書上百塊,他也願意買。就連在超市,張潛也不會選中國的食物,而是買日本壽司。他的工資本來就不高,如此下來,日常的生活開支非常大。
更過分的是,有時與中國同事一起吃飯,當他們說中文時,張潛還讓別人說日語。這是在中國,他卻不願意做出任何改變。
就像溫水煮青蛙一般,他不願嘗試新事物,不願意跳出舒適區,完全忘了自己當初的志氣。
與他相反的是,公司的中國人卻很刻苦地學日語,他們不滿足於現狀,在為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水做打算,王穎就是這樣一個人。
她努力工作、拼命學習,準備跳槽到更好的公司,但她也發現,男友張潛並沒有學習的打算。
為此,王穎認真耐心地勸他:在中國工作的日本人,如果僅僅只會日語,那麼以後是沒有上升空間的,為了未來能有更好的打算,王穎希望他能學習中文,這樣才會更有競爭力。
但張潛卻認為,現在的工作挺好的,既穩定、又能維持生活,王穎聽出來他不想努力,心裡有些難過。兩個價值觀不同的人,最終只會分道揚鑣。
其實,張潛有時也會感到空虛,跟朋友聊天時,他說自己找不到工作的意義。懷著追求來到中國,但最後也過著日復一日乏味的生活。
事實上,這完全是他自己的問題。故步自封、不求進步,如果能早日做出改變,一定會有更廣闊的天地等著他。
在大連,像張潛這樣的日本年輕人還有很多,其中也不乏努力的人。這個日本男人叫明田,來中國之前,他的生活非常坎坷,大學畢業後,他創立過廣告製作公司,結果因為金融危機破產了。
不僅欠了一屁股債,妻子也離開了他,離婚後,明田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結果被外派到大連,負責中國市場部的業務。
四個月後,公司垮了,工作沒了,身在異鄉,一無所有。這是他一生中最孤獨迷茫的時候,但明田不想就這樣回國,他發現,中國的機會其實很多。
在一番考察後,明田決定創業,他租了一個小辦公室,僱傭了三個會日語的中國人,平時主要接一些製作主頁的日本訂單。
因為中國物價水平低,製作成本僅僅是日本的三分之一,這就是明田發現的商機,賺這個三分之二的差價。
但現實比他想象得要殘酷,一直以來,公司接到的訂單非常少,每次支付完三個員工的工資,自己就沒多少剩餘了,明田的壓力非常大。
為了節約,他會去路邊最便宜的理髮店,一次只要8塊錢,租的房子也是便宜的老小區,自己做家務、自己做飯。
37歲的年齡,沒車沒房沒錢,連保險、養老金都沒有,可以說是孤注一擲了。這天,公司好不容易接了一個訂單,結果又出了問題。
明田加班到深夜,凌晨才回家,他太拼命了,以至於疲憊到暈倒,哪怕在醫院輸液,他還在堅持工作。
明田頑強地努力著,只希望能夠在中國有一番作為,他非常掛念遠在家鄉的父親,母親已過世幾年,年過七旬的父親一人獨自在家明田非常擔心,但他忙得三年沒回家了,想念親人時,他就看照片。
哪怕照片已經被翻得泛黃破舊,明田還是小心翼翼珍藏著。無論去哪他都隨身攜帶,因為這是他堅持下去的唯一動力。
攝製組問他為什麼不願意回日本時,明田是這樣說的:他覺得自己不被日本接受,死氣沉沉的日本就像泥潭,但中國不一樣,不需要多大的財富就能開公司,而且每天都能學到新東西,這樣的環境讓他覺得至少自己是在成長。
時間轉眼來到11月,在母親七週年忌日之際,明田終於回到日本,父子二人三年未見,為了迎接他,父親特意去超市買了很多小菜,臉上止不住的笑。
提及在中國的工作,父親沒有問他是否有所成就,也沒問他賺了多少錢,父親說:人生只有一回,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願活,只要下定決心的事,去做就好了。
明田知道,父親一直在默默支援他,在家的時光很快過去了,離開時,明田十分不捨。想到自己在中國一事無成,想到自己不知何時才能再次歸來,淚水打溼了他的眼眶。
這個頑強的人最終還是流下了眼淚,就算這樣,他還是要去中國工作,只有中國,願意給他這樣發展和進步的空間,哪怕再艱難,他也想要盡力待下去。
明田回到中國,半年後,正是春暖花開之際,攝製組再次回訪明田的公司,他們驚訝地發現,明田的員工已經變成了7個。公司也因為物美價廉、誠信經營而廣受好評,越來越多的日本訂單接踵而來,明田成功了。
他精神昂揚地站在中國的土地上,彷彿獲得了新生,張潛和明田都是移居中國的日本人,但不同的心態,導致了他們不同的結局。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日本,哪怕被罵拋棄國家,也會千里迢迢來到中國,中國很大,機會很多,不會辜負任何一個努力的年輕人。但更重要的,還是一個人想要成功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