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潘光】
轉眼間,蘇聯解體已經三十年了。很多事情一眨眼就過去了,但歷史的餘震仍在不斷顯現。
複雜的內因外由導致蘇聯解體,本文著重從文明、民族、宗教角度來分析內因。
主要想講三個問題:第一,蘇聯境內的文明斷裂帶;第二,蘇聯國內的民族宗教矛盾,文明斷裂帶和民族宗教矛盾是兩個層次的問題,前者是更深層次的,而後者是比較表象的;第三,蘇聯在民族問題上垮塌的主要原因就是沒能維護多民族宗教統一的中央集權,團結統一的支柱就是中央集權,一旦中央集權旁落自然就四分五裂。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曾提出過一個理論叫“文明斷裂帶”,就是不同文明之間存在一條斷裂帶。最早在上世紀90年代做過一個課題“中亞-高加索-巴爾幹文明斷裂帶”,中亞、高加索當時主要在蘇聯境內,巴爾幹跟蘇聯的關係則十分密切。
中亞地區主要是四大文明交匯,東邊是漢儒文明,西邊是伊斯蘭文明,北邊是斯拉夫東正教文明,南邊是印度文明。而涉及到蘇聯的,主要是斯拉夫東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我並不贊成文明衝突論,所以一般不用文明衝突這一說法。文明斷裂帶,就是指兩種或幾種文明在某地交匯,過程中可能會有碰撞,也可能會有融合。以中國為例,中華民族大家庭就是由不同民族、宗教、文化在數千年的交流、對話、融合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斷裂帶”絕不是衝突,而是幾種文明在這裡有一條界限,圍繞著界限既有摩擦也有融合。
蘇聯時代的中亞地區其實就是伊斯蘭文明和斯拉夫東正教文明的匯合處,兩者之間存在斷裂帶。再細究,文明差異體現在宗教、民族問題上,而這些問題在蘇聯內部相互擠壓、作用,導致這個龐然大物走向瓦解。
我曾經訪問過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現在改名叫努爾蘇丹,市中心的獨立廣場上矗立著一根91米高的紀念柱,為紀念哈薩克的獨立。早在獨立前的1986年,哈薩克青年在阿拉木圖發起示威遊行要求獨立,當時蘇聯軍隊開槍,導致流血衝突。哈薩克獨立後就在此建了獨立廣場,邊上還有一塊碑,上面刻著紀念為爭取獨立揭竿而起的哈薩克青年。這裡面有蘇聯與加盟國的矛盾,也有民族的衝突。
但另一方面呢,我有一位很好的朋友是哈薩克的教授,她女兒是哈薩克族,女婿是俄羅斯族,類似不同民族之間的通婚狀況在當地很普遍。我曾問他們一個敏感問題,你們及子女參加宗教活動是去東正教堂還是清真寺?他的回答令我吃驚:兩者都可以去。可見,雖有差異,但融合是文明斷裂帶地區的普遍現象,這是客觀現實。
再講到高加索地區,主要涉及斯拉夫東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前者主要是俄羅斯族,但喬治亞、亞美尼亞也信仰東正教或基督教,對立面亞塞拜然就是典型的突厥、伊斯蘭文化,現在跟土耳其走得也比較近。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之間的納卡衝突起源於蘇聯晚期,一直延續至今。
在蘇聯時期,高加索地區最大的衝突發生在車臣。車臣問題說來話長,從13世紀開始,車臣先後經歷蒙古、帖木兒帝國、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入侵,奧斯曼進入車臣時,也將伊斯蘭教帶到這裡。18世紀後沙皇俄國開始向高加索進軍,這場征服之戰斷斷續續打了上百年。沙皇一直把高加索地區、特別是車臣,視為最難治理的一塊地方,因為斯拉夫東正教文明與伊斯蘭文明在此形成一個巨大鴻溝。
1941年德軍入侵,斯大林非常不放心車臣,認為車臣人可能會跟納粹德國勾結,事實上確實有車臣人組織了支援納粹的軍隊。後來,斯大林將幾十萬車臣人強制遷移到西伯利亞或中亞地區;斯大林下臺後,赫魯曉夫為此翻案,認為斯大林做錯了,又將車臣人遷回高加索,一來一往途中死了很多人,所以車臣人對於從沙俄到蘇聯的統治非常仇恨。蘇聯解體時,馬上就爆發出來了,此後車臣戰爭斷斷續續打了十多年。蘇聯解體前後最早爆發衝突的都是這類地區,而這類民族宗教衝突都是有歷史原因的。
巴爾幹地區同樣如此,南斯拉夫解體,就是三大宗教、六七個民族之間分崩離析,這種分裂直到現在仍在繼續。南斯拉夫跟蘇聯非常密切,特別是塞爾維亞人,跟俄羅斯族同文同種。所以當年北約轟炸塞爾維亞和科索沃,葉利欽要派軍隊去支援塞族。
我們經常說巴爾幹半島是“歐洲的火藥桶”,根本原因就是不同民族、宗教之間的文明鴻溝,南邊是伊斯蘭文明和斯拉夫文明,北面又是天主教和東正教,比如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都是典型的天主教,塞爾維亞是東正教,相互之間的矛盾很深。
總體而言,蘇聯境內的文明斷裂帶,基本就是中亞-高加索-巴爾幹文明斷裂帶及其輻射。
第二個層次就是超越文明鴻溝的民族宗教矛盾,比如眼下最突出的俄羅斯和烏克蘭矛盾,兩邊都是斯拉夫人,大部分人信仰東正教,這其中不存在本質上的文明問題,主要就是外部挑唆之下民族矛盾加劇的悲劇。
俄羅斯和烏克蘭是斯拉夫民族的兩個兄弟,在衛國戰爭中並肩戰鬥,當年俄烏爆發衝突時,雙方普通民眾都覺得對當年並肩戰鬥的兄弟下不了手。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民族矛盾並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文明問題,而是跟外部挑動的顏色革命、宗教矛盾與民族矛盾糾纏在一起。
前面提到中亞地區,主要涉及伊斯蘭教。那麼,如果說到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東正教的矛盾,蘇聯內部最突出就是波羅的海三國。
立陶宛是第一個公開要求獨立的,而它就是典型的天主教為主的國家,當然立陶宛民族跟俄羅斯民族也有矛盾。拉脫維亞更明顯了,目前境內的民族宗教矛盾還很嚴重,因為30%以上的人口是俄羅斯族,蘇聯時期有一大批俄羅斯人遷移過去,兩大族裔之間的矛盾仍舊存在,同時還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的矛盾。愛沙尼亞則本質上就是一個北歐國家,跟芬蘭屬一個民族體系,與斯拉夫人完全不同,語言也不一樣,宗教信仰主要是基督教路德宗和天主教。
所以,現在波羅的海三國也會特別向歐盟、北約靠攏,德國的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勢力強大,歷史上跟波羅的海國家關係很密切。而事實上蘇聯加盟國獨立出去,也是立陶宛開了第一槍。
再到後來,就是烏克蘭、白俄羅斯也加入要求獨立的過程,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葉利欽,這就是政治原因了。葉利欽既然當不成“蘇聯王”,那就當“俄羅斯王”,於是硬搞了一個宣言,除了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之外,還把哈薩克拉進來,宣佈終止蘇聯。
1991年12月8日,葉利欽(左)與白俄羅斯共和國最高委員會主席舒什克維奇(右)簽署《關於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議》。圖自德新社
這裡面的民族矛盾主要體現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也是兩個民族,但差異不明顯,語言、文化基本相同。我的一位同事是白俄羅斯明斯克大學畢業,他的畢業證書上的文字像俄文但又不是俄文,他說這是白俄羅斯文,跟俄文很相近,只是有些字母略有差異。相比之下,烏克蘭文跟俄文的差異稍微大一些,但說話都能聽懂,差異恐怕比上海話和廣東話之間還小。
至於烏克蘭為什麼東西裂痕如此嚴重?因為西烏克蘭實際上是基督教、天主教地區,而東烏克蘭如頓巴斯地區,是真正的俄語地區,這裡居住的人基本都是俄羅斯人、講俄語,最後他們覺得沒辦法了,就自己宣佈脫離烏克蘭。其實,西部大片地區是從波蘭划過來的,二戰結束後,斯大林把歐洲國家的邊界都往西移,於是原本屬於波蘭的領土就歸屬烏克蘭了。而原本德國的部分領土則被劃入波蘭和蘇聯。
比如現在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原本是德國的柯尼斯堡,哲學家康德就在這裡出生;德國還有一些地方劃給了波蘭,有一個很有名的地方叫佈雷斯勞,當時上海的很多猶太難民就是從那裡逃過來的,但現在這個城市已經歸屬波蘭,改名叫弗羅茨瓦夫,所以在這些地區天主教、基督教正教跟斯拉夫東正教之間本身就存在矛盾。包括南斯拉夫也是如此,還有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一部分信仰東正教,一部分信仰天主教。
但後果就是,蘇聯終結,大約2500萬生活在加盟共和國的俄羅斯人成了外國人。最近俄羅斯總統普京就稱,蘇聯解體,國家失去了40%的領土,還有大約同樣比例的生產力和人口,整體實力大大削弱。
除了2500萬俄羅斯人成為外國人之外,還有5000萬各加盟共和國的人成為俄羅斯國內的“異類”。大多數人是承認俄羅斯的,既然原來是蘇聯公民,那就繼續延續下去了,但還有一些人不願意加入俄羅斯,他們認為自己還是中亞穆斯林或喬治亞人、波羅的海各國人,想回到自己的國家,在俄羅斯顯得格格不入。尤其是從中亞、高加索過來的人,俄羅斯境內曾發生的幾起恐怖襲擊,基本都是這些地方過來的人制造的,比如聖彼得堡地鐵站爆炸案。
蘇聯解體後,有些人不願回到原來的地方,繼續留在俄羅斯境內打工,各方面生活條件都很差,俄語也講得不好;如果國家政策好,可以讓這部分人融合進來,但蘇聯剛解體時,俄羅斯內部情況極差,也無力顧及這些問題。1999年我去俄羅斯,城市裡亂糟糟的,治安狀況不好,我們帶的信用卡都不能用,新的金融體系還沒完善起來,而老的那套已經停擺。再比如國有企業,很多金融寡頭趁機低價收購,一個坦克廠100萬美元就能買下來。當然,這些涉及蘇聯解體前後的經濟問題,在此按下不表。
第三個層面,是非常關鍵的問題,即維護多民族國家統一的唯一支柱就是加強中央集權,這幾乎是所有多民族國家維護政權運轉的核心手段。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從歷史上就是這麼做的,只是不同時期的手段和強弱程度不同。
從晚清到民國,中國的中央集權逐漸缺失,國家四分五裂,外蒙古從中國獨立出去,新疆和西藏的分離主義勢力十分猖獗。新中國成立後,中央集權大大加強。這跟黨的領導核心是分不開的。
而蘇聯最致命的問題就是1990年解散蘇聯共產黨,從這點上來說戈爾巴喬夫、葉利欽是歷史的罪人。而解散共產黨以後,許多黨員居然也就笑笑一走了之了,沒有人站出來捍衛共產黨,蘇共的威信已經喪失殆盡。蘇聯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將近70年始終維繫在一起,這是因為有中央集權的政權、有蘇共的領導,為何一夜之間垮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第一步先把蘇聯共產黨解散了。
第二個重要原因就是,列寧搞的聯盟制國家架構是一個重大隱患,下轄15個加盟共和國。其實,當時內部是有人反對聯盟制的。
聯盟制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邦聯制,名字是蘇維埃國家聯盟,也就意味著下轄的都是國家。所以蘇聯瓦解時,這些加盟國很容易就獨立出來,比如烏克蘭蘇維埃加盟共和國轉眼就變成了烏克蘭共和國,因為它們本來就有國家名稱。而且,蘇聯當時在聯合國擁有三個席位,蘇聯、烏克蘭、白俄羅斯各持一票,獨立後自然也就繼承下來了。
1954年3月,毛澤東主席和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起草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的委員合影。圖自中國政協文史館
關於聯盟制這一點,現在學界的爭議比較大。其實,中國1954年憲法參照了蘇聯的做法,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原則,但同時保留了中國特色,摒棄了聯盟制那套體系,當時中央領導是很有遠見的。
比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當地不僅僅是維吾爾族,還有哈薩克族等十多個其它民族,甚至漢族比維吾爾族的數量還要多。
最有意思的是內蒙古自治區,好幾年前我去蒙古烏蘭巴托開會,當時總統恩赫巴亞爾在會上說,全世界蒙古族人口大概一千萬;大會堂掛著一幅巨大的地圖就是成吉思汗帝國。美國人就很挑釁地問他,那你現在想把所有蒙古人統一成一個國家嗎?恩赫巴亞爾回答說,我哪敢啊,中國境內就有約600萬蒙古族,而我們國家人口只有三百多萬,再加上俄羅斯、哈薩克等國境內的蒙古族等等 ,蒙古人民共和國就被淹沒了。
當然,對於民族區域自治,確實管理難度比較大,目前國內的討論也比較多。這些爭論主要是內部爭議,不能輕易否定;而且,新中國成立初期,採用民族區域自治也是為了團結全國大多數少數民族。現在,民族區域自治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定的制度。
回到蘇聯解體的問題,蘇共能如此迅速瓦解,既有意識形態的問題,也有內部的政治權力鬥爭。蘇聯後期,從國家政府層面來講,官僚體制的腐敗僵化問題非常突出,民眾怨聲載道。戈爾巴喬夫改革想解決這些問題,但他不僅沒解決好,反而更加削弱了蘇共領導,最後乾脆解散了之。那時很多黨員本來對蘇共就有意見,解散就解散了,而老百姓對官僚腐敗就很氣憤,解散自然沒意見,甚至還有人拍手稱快。但蘇共黨員沒有站出來真正維護,也是很少見的現象。
再者,蘇共中央高層領導本身來自不同地方、屬不同族裔,比如斯大林是喬治亞人,米高揚是亞美尼亞裔等等。到了蘇聯後期,政治局委員都是各加盟國共產黨的一把手,亞塞拜然共產黨第一書記蓋達爾·阿利耶夫(亞塞拜然人),哈薩克共產黨第一書記納扎爾巴耶夫(哈薩克人)等,其實也就意味著不同族裔的人在最高決策層任職。
圖自韓克敵《民族問題,蘇聯之殤——再談蘇聯解體的原因》一文,載於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
蘇聯體制,外表看起來很強大,卻一夜之間垮掉。除了國家僵化腐敗、加盟共和國分裂等內因之外,還有美國和西方的外因,而外因最終也會內化,進一步加劇這些內部問題。像葉利欽這些人鬧得很厲害,背後就有美國、西方支援。本文重點雖然不是分析外部因素,但也要指出美國西方當年對葉利欽、戈爾巴喬夫等人的承諾完全沒有兌現。蘇聯解體後北約仍然步步東擴,不但把前“東歐”國家悉數納入,還把波羅的海三國吸收,甚至試圖囊括烏克蘭和喬治亞,結果逼得葉利欽心力交瘁,不得不辭職了事。
不過,葉利欽執政晚期逐漸將目光轉向東方,比如與中國合作,啟動上海五國程序;他的繼任者普京更是與中國、中亞合力建立了上海合作組織。蘇聯解體後三十年了,俄羅斯依然是東邊相對穩定,而西邊危機重重。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