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漢字文化博大精深,一個“鮮”字拆開,既可作水裡遊的魚,也可作路上跑的羊。
談及飲食文化,就更加妙了!魚、羊一鍋燜出一個鮮!
第一次在順德名店吃到這菜,便覺得它名字很有趣,直接道出了菜的由來:
相傳在徽州,有個農民帶羊過江時羊掉河裡了,引來魚群爭搶羊肉。
一漁民經過收起漁網回家宰魚吃,發現魚肚裝滿碎羊肉,燒出來的魚骨酥肉爛,不腥不羶,風味極其獨特……自此流傳開來,便成了徽菜中的名品。
當時的“魚主角”是哪種魚,記載無可追尋,所以我在家復刻這道名菜時,選了我比較喜愛的鯽魚~
鯽魚是當仁不讓的做湯主角,肉嫩味鮮,熬煮出的高湯又白又濃,超鮮的~
羊肉選了羊排的部位,既能煲成濃骨湯,又能大塊啃肉,兩全其美~
- 食材準備 -
鯽魚1條(300g~400g) 黃酒30g(炒羊排時加入)鹽 6g(湯調味用)
羊排焯水:帶皮羊排1000g 料酒20g 青蔥結1個 薑片10g
燉煮羊排:黨參10g 玉竹5g 山藥片20g 黃芪5g 紅棗4個 薑片20g
一起來看看詳細的製作步驟吧
1.羊排斬成5cm的長段,洗淨冷水下鍋,加入料酒、青蔥結、薑片、沒過羊排的清水大火煮開撇去浮沫,再煮5分鐘煮熟撈出,用清水洗淨瀝乾水分
2.取一口鍋,倒入焯過水的羊排,炒幹水分,加入黃酒炒至羊排表面微焦,倒入砂鍋中,加入香料包(提前將黨參、玉竹、山藥片、黃芪裝入香料布袋中)、薑片、紅棗、適量的清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燉1小時
3.鯽魚提前用清水洗淨,用廚房紙吸乾表面的水分,熱鍋倒油,下鯽魚煎至兩面金黃色,加入到羊排湯中,加一點鹽,蓋上蓋子再煮10分鐘即可
魚羊鮮一上桌,直教我重新認識“鮮”這個字——魚羊合併,鮮出天際!
只聞見香味,已經心滿意足了!
濃白的湯色勝似牛奶,咕嚕嚕熱氣滾燙,不著急下筷,應該先盛碗湯喝!
一口暖到胃裡,奶香濃郁,如前面所言,不腥不羶。
魚湯鮮甜得不捨得嚥下喉嚨,想讓鮮味一直停在味蕾處感受;羊肉已經焯去羶味,湯中奶香巨顯!
啖完鮮湯,來啃肉肉~
我建議,羊排肉直接上手抓著吃吧!肥瘦均勻的羊肉從鍋裡帶出,軟軟DuangDuang。快肉骨分離了,入口細嫩幼滑~
羊肉的靈魂搭檔是必須是腐乳蘸料,這是最“廣式”的風味:
腐乳口味鹹香濃厚,羊肉負責鮮香,去羶提鮮增香的部分,全由腐乳完成~
一口羊肉蘸半邊腐乳蘸料(蘸料做法寫在下面的小貼士裡哦),鹹醬香、肉鮮、奶香,都吃全了~
魚肉煮得酥散開來,夾起玉白的魚肉往嘴裡一送,哇塞哇塞,嫩甜得過分!!
吃到最後,這已經不是一道菜了,而是一頓火鍋。
湯煲裡放上幾味蔬菜、幾味鮮菇,再來點餛飩,鮮味只增不減,吃得大飽特飽了!!
直接賜魚羊鮮“火鍋界天花板”的稱號,一點也不過分嗷~
感謝天意,感謝貪吃魚魚,感謝漁民,得以出現了這道菜啊!
小主提示:
1.羊排選用新鮮帶皮的製作,口感會更好,斬塊可以交給熱心攤主解決哦
2.家裡沒有黃酒的可以用料酒或白酒來代替炒香羊排去除羶味
3.魚羊鮮吃完後,還剩有湯汁可以用來涮鍋,準備點自己喜歡的配菜,如白蘿蔔、菌菇、嫩豆腐、青菜、響鈴卷、餛飩等等
4.不喜歡鯽魚的,可以換成禾花魚或稻花魚都不錯的哦
5.腐乳蘸料製作:蒜末、小米椒圈、蔥花、香菜碎、生抽、芝麻醬、腐乳、熟白芝麻
魚羊鮮一菜,著實讓我佩服古人的造字智慧。
漢字的發展歷史悠久,它除了是一種語言,更像是一門藝術。
資料記載,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幾種,比如“鮮”字,是屬於會意造字法: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按意義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
羊肉和魚肉都代表“味道鮮美的食物”,湊成“鮮”字,就好似自帶解說,一看字便意會言傳:
“我,就是新鮮味美的意思!”
古人的想象力豐富,創造力也不在話下。
引用資深作家陳紹龍的話概括,就是:“中國字有味道。望文生義,望字生義,生出一道菜譜來。”
由字義生菜,這道魚羊鮮即是之一,還有幾個頗有意思的字,比如“羹”字,既是象形字,又是“會意”字。
象形,看圖就好理解,底下放了一個炊具,上面在煮著食物。
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也可以把上圖理解為:炊具中正在煮著一頭鮮美的羔羊。
從會意的層面看,“羹”字裡面藏著兩隻羊,那羹的味道,自然就可以理解為鮮上加鮮。
我們日常所食的羹湯,的確以鮮美的味道作為主調,得知這個羹字的漢字演化後,吃起來似乎更有所體會了。
難怪有時候,盯著一個字看,會有越看越不認識這個字的錯覺,語文老師也說,“你看字,字都認識你了,你還不認得它”。
當你知道每個漢字的由來,原來有這樣的寓意,它便真是新認識的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