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俗語:“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這樣的說法到底對不對呢?答案先不說。
咱們先各自回憶一下自己的經歷和見聞,是不是有以下現象:冷的東西更容易讓人拉肚子,一般夏天比冬天更容易拉肚子。
為什麼呢?
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講到:“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十一月之時,陽氣在裡,胃中煩熱”。
夏季自然界陽氣升浮,陽盛於外而虛於內,所有一般在炎熱的夏天,人們胃口稍差,更喜歡吃涼拌菜、素菜、瓜果,再加上冷飲、空調的降溫,使得本來虛冷的脾胃更加寒涼。
此外,生冷未加熱的食物容易滋生細菌,所以夏季更容易拉肚子。
此時,“生薑”出馬,以“辛溫”之勢,橫掃“寒涼”。
正如李時珍所謂:“夏月宜加辛熱之藥,香薷、生薑之類,以順夏浮之氣。”以此呼應《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在中國的文化裡,我們從小就學習熟知“反義詞”,“寒”與“熱”相反,“冬”與“夏”相對。
因此,與夏季相反,人們在寒冷的冬季更喜歡吃熱乎乎的燉菜、葷菜、油炸的菜。更講究“冬日進補”,羊蠍子、麻辣火鍋、羊肉湯、炒瓜子、炒花生等等各種辛辣、高熱量的食物被人們普遍消費,因此耗傷津液,令人燥咳。
再者,冬天瓜果蔬菜相對較少,人們攝入的膳食纖維相對不足,導致腸胃蠕動較慢,容易便秘。此時“蘿蔔”上場,以“辛涼甘潤”之性,祛胃中煩熱,清腸中積滯。
因此,寒熱平衡,順應自然規律採取適宜的飲食養生方法,才能保持身體的健康。
除此之外,像雪梨、百合、馬蹄(荸薺)等也屬於涼性食物,對於冬季過食辛溫熱辣食物導致燥咳的朋友們都可以適當選擇這些“冷”食來平衡一下飲食。
講到這,養生俗語:“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對錯與否,就不言自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