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研究生在讀期間,都會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你以後讀博嗎?看似建議實則有很大壓力。
不得不說,如今的社會環境對學歷要求越來越高,很多學生都在拼命努力往上考,爭取換來一個最高學歷。
有資料顯示,我國博士生數量已經位列全球第一,人數在80萬左右,研究生人數已經達到數百萬。
高學歷人群每年都在增加,原本是一個好現象,但實際中的學術科研成果卻比其他國家少很多。
有人認為,我國研究生和博士生只是人數上有優勢,在實際能力方面並沒有保證質量,所以才會出現如今的結果。
也有人認為,很多研究生都是“被迫變成”博士生的,如果從最開始就沒有搞科研的心,就算考上博士,也很難畢業。
事實上,很多研究生畢業後並沒有考博的打算,很多都是被導師引導,導師勸自己的學生讀博,已經變成普遍現象。
研究生:為什麼導師總在勸我“讀博”?
有位網友在網上釋出留言:
“最近導師一直在找我談心,建議我讀博,在導師的“忽悠”下,我申請了碩博連讀,可他身邊明明有很多優秀的人,為什麼偏要找我這個會打雜的人呢?”
在一些熱心網友的回覆中,發現很多人都是這樣“上了船”,有些人正在申請,有些人已經在讀,甚至有些人已經延畢好幾年。
看來,導師勸學生讀博,已經變成普遍現象,他們一般會主動和學生分享成為博士後的美好生活,以及美好的工作經歷,以此吸引學生加入自己的博士培養隊伍。
可是,讀博這種繼續深造的學習氛圍,難道不應該是學生自主選擇嗎?為什麼導師還要勸解呢?是真的為學生好還是另有隱情呢?
導師勸學生讀博,還真有一些私心
對導師來說,自己帶出來的學生肯定最瞭解,而且也會更喜歡自己帶出來的學生,這其中有讀研期間的默契,也有對科研過程的理解。
因為接觸的時間長,導師對自己的學生更瞭解,相比其他招來的新人,肯定不用浪費時間再與人磨合。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浪費過多磨合時間,對科學研究的時間就要減少很多,而熟悉的學生能保證課題深度和連貫性,自然是有很多優勢的。
簡單說,導師希望自己的學生讀博,就是希望他們能繼續保持一個搞科研的心,他們也會重點培養學術型人才,不太能接受有才之人半途而廢。
對學生來說,讀博本身就是件好事,無論將來從事什麼領域,都是社會上的稀缺人才,工作能力肯定高人一截。
而且由於對課題研究已經有一定成果,在未來的求職過程中肯定更有優勢,相比之下,學生讀博肯定有好處。
總之,在惜才方面,導師勸學生讀博確實有一定私心,但是否堅持下去,就是學生自己的事了,畢竟讀博還有很多其他成本,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不是所有學生都適合讀博,強行堅持多半適得其反
博士不只是一種學歷的象徵,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很多研究生都適合讀博,但也有一些人不適合,盲目讀博多半是浪費時間。
高智商的人不適合讀博,看起來好像有種對博士生的貶低,但其實真不是,相比之下,學習能讀到博士的人,肯定是更適合學習的人。
這類人最能吃學習的苦,也具有比普通人更有智慧的思想,而大部分高智商的人,會在大學畢業後直接選擇工作,並不會考慮繼續學習。
另外,高估博士學位能帶來附加價值的人,也不適合讀博,讀博最大的意義,就是對某個領域有更深的瞭解與探究,透過研究到的結果,繼續探索更先進的領域。
如果指望博士學位能帶來“腰纏萬貫”,那勸你最好不要嘗試,我國對博士生的要求基本是“簡入繁出”、“寬入窄出”,博士生想畢業,達不到要求基本沒戲。
此外,家庭條件不好的人也不適合讀博,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讀博所需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遠比想象要多。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沒有任何收入,同時還要與導師搞好關係,就算是與學術有關的領域,也需要為人處世之道,稍不留神就容易造成各種壓力,家庭貧困的人很難堅持。
總之,雖然導師會建議學生繼續讀博,但他也不是所有人都照收不誤,一般都會有自己的評判標準,無論選誰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今日話題:
如何看待導師勸學生讀博這件事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