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雲南日報
中央紅軍長征,曾兩次轉戰雲南。在雲南境內先後活動28天,途經16個縣,期間橫貫7個地區,行程4700餘里。沿途留下的標語、宣傳讀物,用過的武器和用品、戰鬥過的遺址及紅軍烈士墓等紅色印跡,永遠激勵著雲南各族人民緬懷革命先烈,感悟長征精神。
紅軍長征過雲南時間軸回顧
1935年2月4日,紅軍長征首進雲南。
1935年2月5日至10日,紅軍長征進入威信後,中共中央分別在縣境內的水田寨、大河灘、扎西鎮召開了“扎西會議”。
1935年4月27日,長征途中的中央軍委總部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首長在曲靖三元宮做出了搶渡金沙江的重大戰略決策,擬寫了《關於我軍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蘇區的指示》。
1935年4月29日,為落實毛澤東“佯攻昆明,暗渡金江”的軍事部署,各軍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出現在了嵩明、楊林、尋甸城,打了三場漂亮仗。
1935年4月30日,中央紅軍長征經過尋甸縣柯渡鎮,中央領導人當晚召開軍委會議,對搶渡金沙江作出具體研究和部署。
1935年5月3日至9日,中央紅軍紅一軍團、紅三軍團十一團一個加強營及團偵查經過元謀,在龍街渡口上演了“誘敵佯渡金沙江”的好戲,為紅軍主力贏得時間。
1935年5月1日至9日,中央縱隊幹部團到達皎平渡,3萬多紅軍全部渡過金沙江,擺脫了數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
1936年2月至3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第六軍團在烏蒙山區與國民黨軍展開了烏蒙山迴旋戰,這是中國戰爭史上靈活用兵、巧妙突圍的著名戰役。
1936年3月6日、3月7日,紅二、六軍團分頭由貴州進入雲南省彝良縣。
1936年3月23日,紅二、六軍團在宣威虎頭山一帶與敵軍展開激戰,此戰是紅軍在雲南境內進行的最大的一次激烈戰鬥。
1936年4月25日,紅軍在石鼓與巨甸之間的五個渡口同時展開搶渡金沙江的戰鬥,到4月28日,將18000多名指戰員從金沙江西岸擺渡到東岸。
1936年4月29日,紅軍進入中甸縣城。5月1日,松贊林寺派出8名代表進城慰問紅軍。5月2日,賀龍帶輕騎40餘人回訪松贊林寺。
1936年5月5日,紅軍開始從中甸縣城出發,12日,全軍離開雲南。
重走長征路,雲遊紅色旅遊基地
扎西會議
1935年2月5日至10日,中共中央先後在威信境內的水田寨花房子、大河灘莊子上、扎西鎮江西會館召開了政治局常委會議、政治局會議和政治局擴大會議,黨史界統稱這三次會議為“扎西會議”。水田寨花房子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即“雞鳴三省”會議)舊址是一棟四列三間穿鬥式木結構的瓦房,佇立門前,彷彿看到了那次影響了中國革命前途和命運的激烈的思想交鋒和智慧碰撞的場面。
三元決策
1935年4月27日,長征途中的中央軍委總部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首長宿營於曲靖西山村的三元宮,並在此作出了搶渡金沙江的重大戰略決策,擬寫了《關於我軍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蘇區的指示》。1976年後,三元宮成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原來這一片都是光禿禿的,周圍都是農田。”三元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負責人曹紹華說。如今,三元宮修葺一新,紅牆灰瓦,院子裡還有一個小水池,已經成為探尋長征精神的必經之站。
尋甸的紅色記憶
尋甸縣柯渡鎮丹桂村,遠遠望去,黃牆灰瓦的村子赫然醒目,巨幅的紅軍長征壁畫、諸多大大的紅色工農紅軍旗幟、鼓舞人心的標語,彷彿能將人拉回到紅軍長征的年代。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分為中央紅軍總部駐地舊址和中央紅軍領導人駐地舊址兩個展區,紀念館為增加參觀的體驗性,還為遊客們準備了紅軍體驗裝、長征知識題庫及紅色革命歌曲教學等等,關於長征的紅色記憶一直在尋甸這片土地上經久不衰。
龍街渡:誘敵佯渡金沙江
紅軍長征元謀紀念館位於金沙江邊的高地上,1935年5月,紅軍曾在這片土地上,與對面棋盤山上的敵軍展開過激戰。沿路下到江邊,就是龍街渡口,在這裡誘敵佯渡金沙江,掩護紅軍主力部隊擺脫國民黨重兵的圍追堵截,巧渡金沙江,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戰略大轉移,在飽經滄桑的龍街渡留下了革命的火種。
皎平渡口:勝利擺脫敵軍圍剿
1935年5月1日至9日,中國紅軍一方面軍在皎平渡口勝利擺脫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因此被寫入中國革命的歷史,吸引眾多尋訪者紛至沓來。渡口有一個紅軍渡江紀念館,是1994年建造的。外圍貼著白色瓷磚,一樓是展館主體,館內四周白色牆壁上貼滿了紅軍長征途經雲南的歷史資料和圖片,展櫃裡有棉衣、船槳、油燈、馬鞍等各種老物件和一些書籍,向參觀者一一展示著那段輝煌的歷史。
虎頭山:紅軍烈士陵園
宣威來賓鋪(虎頭山)之戰,是紅二、六軍團在雲南境內進行的規模最大的戰鬥。1977年5月,在此戰中犧牲的300餘名紅軍烈士的遺骨被統一收集、火化,安葬於虎頭山烈士陵園紅軍烈士墓。虎頭山紅軍烈士陵園佔地面積52.75畝,包括紅軍烈士墓、紅軍戰鬥紀念塔、紅軍烈士紀念館、紅軍戰鬥浮雕、紅軍虎頭山戰鬥介紹屏風、紅軍虎頭山戰地觀瞻臺、涼亭等建築。
紅軍長征過雲南,為雲南留下了熾熱而又珍貴的革命火種,在雲南的大地上燃起了革命的火苗,帶領人民向光明進發。吾輩今日重走長征路,在於感受無數革命先輩敢於為人民、為國家、為民族“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此之精神,即生死肉骨、迴天再造之精神也,此之氣魄,即慷慨悲壯、拔山蓋世之氣魄也”。
本文來自【雲南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及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