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新科技,新機遇,新發展。
進入新發展階段,在科技居於經濟發展“核心地位”的關鍵時期,如何加快融入國家戰略,深入實施科技強省戰略,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努力打造全國性區域創新高地?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特殊時期,如何創新突破,唯旗是奪,全力打造齊魯樣板、山東模式?
山東在全國率先創造性開展“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工作,今年9月開始,開展創新創業共同體驗活動,探索實施“揭榜掛帥”、“產業信任+科技增信”等新機制新模式,在更廣領域集聚創新資源,推進科技、金融、產業深度融合,帶動產業叢集起勢騰飛,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出了初具山東特色的科金產創新發展之路。
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將重磅推出“創新創業·共同體驗”系列報道,深度聚焦山東省加快科技創新的舉措辦法,緊緊圍繞全省31個創新創業共同體的發展成效,採用短影片、訪談、Vlog、圖解等多種形式,充分展現山東大力整合創新資源、凝聚產業創新力量、構建創新創業生態體系的生動實踐。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滿倩倩 濟南報道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數。它關乎我國高質量發展全域性,關乎民生福祉,關乎國家安全,關乎民族未來。作為科技大省,山東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山東正處在由轉型發展向創新發展加速邁進的關鍵時期,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決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山東必須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牽引,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牽住自主創新的“牛鼻子”,以更大力度激發出科技創新的活力。
奮勇爭先,走在前列。近年來,山東牢記囑託,堅定扛起科技自立自強的歷史使命,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加快實現科教強省建設新突破,積極探索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等一系列舉措辦法,科技創新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敢為人先:推行培育“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首創之舉
科技創新,首先要敢為人先。
2019年3月,山東在全國率先探索創新出臺《關於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的實施意見》(下文簡稱《實施意見》),提出培育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成為全國首創之舉。
《實施意見》提出,要用5年左右的時間,以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為示範樣板,培育30個以上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同時帶動各地建設一批不同主體、不同模式、不同路徑、不同方向的創新創業共同體,形成“1+30+N”的創新體系,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更加顯著。
《實施意見》的出臺,是基於對山東經濟發展形勢變化的深刻認識。此時山東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創新體系不完善、創新要素活力不足、創新效率不高、科技成果轉化渠道不暢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瓶頸,亟需透過體制機制創新,構建一批要素集聚、各具特色的融合創新平臺,帶動全省“政產學研金服用”各要素加速聚合、融合發展,形成市場有效、政府有為、企業有利、協同高效的創新環境。
簡單來說,打造創新創業共同體,就是要讓科技與產業充分融合,利用市場的無形之手,更加高效、有力地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新興產業規模化、規模產業高階化,加快形成科技支撐經濟發展、經濟反哺科技創新的良性迴圈。
搭好了頂層設計,下一步就是全力推進。很快,山東省政府決定,先期啟動建設鐳射裝備、無機功能材料與智慧製造、聚合物新材料、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等5家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透過打造樣板標杆,以點帶面,全面鋪開,努力營造“1”要核心引領、“30”要頂天立地、“N”要鋪天蓋地的創新創業生態。
建設初期,很多人不認識、不理解共同體的機制和模式,習慣把它當做實施一個專案,沒有按照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的要求全鏈條規劃設計,沒有把眾多創新要素有效聚集和深度融合,產業鏈領導者作用不明顯。
透過邊探索、邊整改、邊提升,從2019年的首批5家,到2020年的22家,如今,“十四五”開局之年,山東已建設31家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共同體解決了單個市場主體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產業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單個企業不去做,做了不划算。由山東博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牽頭成立的山東省生物診斷分析產業創新創業共同體,聚合知名醫院研發平臺和企業研發經驗,改進國產熒光定量PCR儀器效能,研製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熒光定量PCR儀樣機,有助於國產醫學檢測儀器打入分子診斷市場的高階領域。
截至目前,雙創共同體研發經費投入已超過104億元,承擔國家級科技專案371個,組織團隊研發力量近萬人,擁有高價值發明專利及應用成果約700項,引進重大創新平臺數量94個,帶動產業增加值超過513億元。
有的放矢:面向海內外開展“揭榜掛帥”活動
科技創新,重心是為了破題。
科技創新發展到一定程度,小範圍的資源整合已經滿足不了創新的需求。共同體經過兩年的發展也逐漸遇到了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需要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整合創新要素和資源。
為充分發揮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對產業的拉動作用,聚力國內外資源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急需,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山東再出新招。今年7月,山東成立創新創業共同體聯盟和聯盟基金,緊接著9月,面向海內外開展“揭榜掛帥”活動。
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上。“揭榜掛帥”制的實施與推行,為加快科技創新、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對建立一個更開放的創新體系、最佳化科研經費的管理方式、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具有重要意義。
活動立足“山東所無,省外所有”,面向海內外“發榜”,旨在解決制約山東產業發展的“卡點”“難點”技術,促進國內外企業與共同體需求精準對接。活動啟動以後,共徵集企業(團隊)專案835個,其中國內745個,山東省外專案來自上海、浙江、江蘇等8個省市;海外90個,來自美國、日本等17個國家和地區。經認定,共篩選出562個專案進入技術評審環節;經評審,遴選出349個專案進入科技平臺增信環節;透過洽談,金融機構與7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成無擔保無質押融資意向。
在這個過程中,山東省科技廳突出科技增信平臺和專案評估模型的建設,透過建立“科學、技術、經濟、社會、文化”的五元評價模型和體系,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精準畫像,鎖定企業信用,替代質押物,加上產業認定、技術評審實現了“三保險”,既給金融機構提供了信用融資依據、吃了“定心丸”,也為科小發展提供資料分析,能夠對症“開藥方”。
截至目前,山東已有52個專案成功揭榜,5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成無擔保無質押融資意向14.938億元。在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滿足產業技術急需的同時,有效破解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這一全國性問題,實現了無擔保無質押融資,探索了科技、金融、產業深度融合新模式。
透過活動,800多家省內外企業專案與共同體洽談,560多家進入共同體或達成深度合作,有力的提升了創新創業共同體的產業拉動能力,實現了創新創業共同體的功能拓展、自我更新、自我提升。
資料充分說明,山東開展的共同體“揭榜掛帥”,是實現創新資源共享、協同聯合、多方共贏的創新舉措,是科技、金融、產業深度融合的有益探索。
成效顯著:充分釋放科技創新的政策紅利
科技創新,關鍵是為我所用,目的是造福人類。
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山東省“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在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集聚、平臺建設、企業孵化、高企培育、企業上市、產業拉動等方面成效初顯,較好解決了創新與市場需求不對接、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難打通、科技資源配置重複分散、整體創新效能不高等突出問題,“鏈長”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凸顯。
觀大勢、謀全域性、抓根本,政策紅利轉化為產業發展紅利。在山東,關鍵核心技術加速突破,有效打通了成果轉化通道;高技術企業加速培育,有效推動了產業高質量發展;高階人才團隊加速集聚,有效激發了創新活力;高階創新平臺加速培育,推動了科技資源最佳化配置。截至目前,共同體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282個,在孵科技企業268個,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215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75個,培育上市企業20個。
在共同體的支援下,作為山東省高階醫療器械創新創業共同體的牽頭單位,威海市產業技術研究院“結盟”威高集團成立新公司邁途,聚焦“骨科生物塗層產品長期依賴進口”這一難題,助力破解“卡脖子”難題程序開啟“2倍速”。今年3月,邁途同歐洲一家企業達成合作協議,為其提供生產裝置,明年1月可試生產,預計第一年實現銷售額1000萬元左右。透過“揭榜掛帥”活動,山東省高階鋁製造與應用創新創業共同體提報的“卡脖子”技術中,急需類技術中的“鋁活塞頂面絕熱塗層”和4項赤泥處理相關技術需求獲得了企業和專案團隊揭榜,尤其是赤泥處理相關技術需求有10多個企業踴躍揭榜。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
進入新發展階段,踏上新徵程,山東將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重點抓好“四個一批”——攻克一批創新技術、搭建一批創新平臺、壯大一批創新企業、引育一批創新人才,努力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創新高地,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山東科技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