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荀子《勸學篇》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可知,這足下的跬步乃是致於千里的基礎。明清傢俱的“腿上功夫”,可謂是各有各的名堂。內在要做到四平八穩,外在要做到優雅迷人,總有那麼幾分君子氣度的意思在裡。
在中國古典傢俱薪火相傳的漫長歲月中,每一個口傳心授的老師傅都會教導徒弟們做人做事有板有眼,製作出來的傢俱必須四平八穩,嚴絲合縫。
而所謂的“四平八穩”,很大一部分與紅木傢俱的腿足有關,腿足作為紅木傢俱的“基礎”,支撐著整個紅木傢俱,不同的腿足造型,給紅木傢俱帶來不同韻味的美感。
鼓腿膨牙
鼓腿膨牙是明清傢俱中束腰以下腿子和牙子都向外凸出的一種做法,其實就是傢俱中常見的弧形腿,基本特點是:膨出、內斂、外翻。
因為它的牙子也隨著拱肩向外膨起所以稱“膨牙”,與膨出的腿部合稱“膨牙鼓腿”。
這種型別傢俱的腿部從束腰處膨出,然後向後內收,順勢作成弧形,足部多作內翻馬蹄行。
其優點是在沒有雕刻的情況下,能以木材自身形狀的變化來加強材料的質地、材料肌理的表現力。
三彎腿
三彎腿又稱外翻馬蹄腿,整個腳型成S形彎曲,由腿部從束腰處向外膨出,然後再向內收,收到下端,又向外兜轉,形成三道彎,是我國傳統傢俱造型的典型式樣之一。
明清三彎腿傢俱既具備了加固、支撐、實用的功能,又起到了點綴美化的作用,尤其三彎腿線腳的走勢,能夠產生極富動感的韻律,散發富於流動感的美妙韻律,悠揚飄蕩,令人回味不已,更體現了我國曆史上的傢俱裝飾美學的審美追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馬蹄腿
馬蹄腿又稱“翻馬蹄”,若馬蹄腿向內兜轉,就稱為內翻馬蹄腿,像一匹駿馬的前蹄,足頭向外的則稱“外翻馬蹄”。
馬蹄腿是一條從腿部延伸到腳頭變化微妙的線,自然流暢,光挺有力,具有雄健明快的走勢。
它是反映明清古典傢俱風格特點的典型式樣之一。
馬蹄腿符合力學效能要求,又顯得矯健有力的削度,這既符合力學效能要求,又顯得矯健有力,因為善跑良駒的矯腿通常也都是腿跟粗壯而下梢細削。
而富有活力和朝氣的內翻馬蹄,大體為方形斷面的直腿延至下部處,兩個外側面開始內收並逐漸變彎直至腿端,這樣腿端部就構成了一隻向內翻轉的馬蹄。
馬蹄翻起,蘊含活力,腿尖點地,使它更富有朝氣。
圓腿在紅木傢俱中,圓腿有圓形斷面和橢圓斷面。“天圓地方”、“大圓之境”等等,都是反映文化精神內涵的重要原型。而在明式傢俱中,圓腿造型簡潔靈巧,四腿側腳收分明顯,協調平衡,充滿美感。
方框腿方框腿這是條案等高型長桌的一種專用腿型,桌兩邊獨立的桿狀腿是由一個方框來代替,也可看成兩條方腿立於託泥上。在方框中經常做窗格透欞狀,或透雕雙螭紋、雲螭紋等裝飾性圖案,託泥下開小壺門,一般腿微向外撇,方框腿將兩條方腿之間的空間充分利用起來,增加了桌子的體量感和穩定感,兩側檔板又起到裝飾美化的作用。
展腿
展腿又稱“接腿”,腿的上端離拱肩30餘釐米處飾以外翻馬蹄。
馬蹄以下旋成圓柱,造成另接圓腿的效果,增加外圓變化的動感。
展腿桌是中國古典傢俱中的一個常見品種,是個成功的創造,很多展腿桌的上下兩部分是可拆卸的,需要用高桌的時候就撐起來,需要用矮桌的時候就拆下四條腿,用上面的炕桌就可以了,在狩獵,旅行中很實用。
從唐代開始,歷經宋、元、明、清各個階段,展腿式作為一種傢俱製造方式被廣泛的應用。
展腿一般是指坐椅的腿或腳從面板或(櫃)下沿開始。
“展”是延長的意思,如桌子上部三分之一處像是個炕桌,四條腿從“炕桌”腿向下延長,這就是展腿的含義。
其它美腿
除了以上腿型,明清傢俱中常見的腿型,還有圓裹腿、螞蚱腿、仙鶴腿、箭腿、劍柄腿、直腿等。
比如說螞蚱腿,常見於香幾類器物,基本特點是:膨出,直線內收、外翻,腿部兩側飾有倒齒紋,狀如螞蚱之腿;仙鶴腿則腿腳較大,猶如足蹼。
明清傢俱中的榫與卯、線與面、方與圓,形成了一部浩瀚的中國木器傢俱史。
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許多傢俱的腿腳造型呈現出多種腿型的組合,如三彎腿與馬蹄腿相結合、鼓腿膨牙與馬蹄腿相結合,這些都十分常見。
但不論是哪一種腿都有其承重功能及裝飾意義,古典氣息各自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