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科比是我的終極競爭對手,他有極致的個性,我愛他。他促使我們大家提高了水平,我只是希望我能和他再多相處一會兒,告訴他謝謝你!謝謝科比樹立的典範,謝謝你總是拼盡全力,無論對手是誰。謝謝你向我們展示什麼是偉大。”這是雷阿倫在去年科比逝世後在推特上發的一段話,表達了雷阿倫對科比高度的評價和深刻的懷念。科比和雷阿倫是同一屆選秀,兩個人交手了二十年,在聯盟留下了一段傳奇佳話,外界也有很多傳言說雷阿倫和科比鬧過不少矛盾,在科比逝世後,雷阿倫也是感慨世事無常,英雄相惜,接下來就帶大家一起走近科比和雷阿倫的愛恨情仇。
從選秀年就結下樑子
科比和雷阿倫同是1996年選秀大會的球員,科比是首輪第13順位,而雷阿倫是首輪第5順位,那年選秀還出現了許多傑出的球員,如艾弗森,馬布裡,納什,費舍爾等等,所以也被稱為“黃金一代”,科比和雷阿倫的不解之緣也從那年開始。
20年前的芝加哥選秀訓練營,科比和雷阿倫同時參加了訓練營安排的體檢,雷阿倫在體檢中一直強調自己身體並沒有什麼問題,沒有什麼可檢查的,而這時站在雷阿倫旁邊的科比冷冷地懟了雷阿倫一句:那是因為你只有17歲,什麼都還沒有經歷過。科比的這句嘲諷深深地印在了雷阿倫超強的自尊心裡,也正式拉開了他們倆恩怨的序幕。
科比遠超雷阿倫,矛盾升級
經過選秀後的交易,雷阿倫效力於密爾沃基雄鹿隊,而科比效力於洛杉磯湖人隊。二人首次針鋒相對是在96-97年的全明星扣籃大賽,雷阿倫不敵科比,憾失冠軍,此次對決也在雷阿倫心中種下了復仇的種子。新秀賽季,雷阿倫場均13.4分4籃板2.6助攻,而科比作為替補出場,場均只有15分鐘的出場時間,拿到7.6分1.9籃板1.3助攻。
經過幾個賽季的比賽,科比靠著自己的努力在球隊的地位越來越高,並逐漸坐穩了球隊首發的位置,並且聯手奧尼爾帶領湖人隊拿到了職業生涯第一個冠軍,並且連續三年奪冠。而這邊雷阿倫雖然也是球隊的領袖,帶領球隊殺入季後賽,但始終沒有突破東決的門檻。傲氣的雷阿倫並沒有覺得自己比科比弱,而是覺得他在一個更好的球隊有著更好的隊友,甚至後來奧尼爾離開湖人後,雷阿倫在被媒體問及對此事件的看法時,雷阿倫只是告訴媒體科比只是想證明自己,但是沒有奧尼爾他真的不行。雷阿倫的話傳到了科比的耳朵裡,科比揚言以後交手要踢爆雷阿倫,這也使得二人的矛盾再次升級。
雷阿倫轉會,矛盾到達了高潮
後來雷阿倫加盟了西雅圖超音速隊,徹底開始了自己的聯盟頂級射手之旅。在一次與科比的對位中,雷阿倫被科比送了一個極其羞辱的大火鍋,這當然對於心高氣傲的雷阿倫顯然是接受不了的,在賽後採訪時他徹底開始了和科比的對噴,他表示科比是一個自私的傢伙,至少需要兩個好球員幫他贏球,他和隊友沒有任何的革命情感。後來科比也公開回應,不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不要把雷阿倫和他相提並論。
可是在一次湖人對陣超音速的比賽前,科比給雷阿倫打開了電話,並表示會踢爆雷阿倫的屁股,雖然那場比賽雷阿倫因為傷病並沒有上場,但是科比每次得分後都會望向雷阿倫,並作出不屑的手勢。
矛盾爆發,總決賽針鋒相對
雷阿倫和科比的矛盾終於在總決賽的舞臺上迎來了爆發。2008年總決賽,當時效力於綠軍的雷阿倫聯手加內特和皮爾斯擊敗了科比和大加索爾帶領的湖人隊,雷阿倫場均拿下20.3分5籃板2.5助攻,投籃命中率50%,三分命中率達到了恐怖的52.4%,而科比的表現也同樣出色,拿到25.7分4.7籃板5助攻,命中率為40%,這是雷阿倫你職業生涯第一枚總冠軍戒指,也是他在季後賽和科比的對決中,首戰告勝。
緣分總是那麼巧合,時隔兩個賽季,雷阿倫和科比再次在總決賽相遇,這次科比成功復仇雷阿倫,科比拿下28.6分8籃板3.9助攻,40.5%的命中率,而雷阿倫的資料下滑比較明顯,場均可以得到14.6分7籃板1.7助攻,命中率也跌到了36.7%。兩人的職業生涯對決也隨著這次總決賽的結束而走向了尾聲,因為傷病和年齡的困擾,兩人也於2016年相繼官宣退役。
英雄相惜,終冰釋前嫌
在之後的採訪中,雷阿倫曾表示在場上從未和科比發生過言語上的交鋒,科比也沒有和他噴過垃圾話,兩個人都對對方有著極大的尊重。後來在雷阿倫陷入社會輿論時,科比還發表推特聲援雷阿倫:“二十年前我們橫空出世,沒過幾年我們就統治了聯盟,是的,他是我們這一批老球員中出類拔萃的一員,他的生涯出色的沒得挑剔,人們攻擊他的唯一理由就是因為他當初加入了熱火,可是我想說,每個人做出重要的決定都是因為各種因素而促成的,以道德束縛的方式來評判一個人顯然很不理智。”的確,科比和雷阿倫作為NBA歷史上傳奇球星,都對自己的球隊有著巨大的貢獻,而且現如今這兩位巨星也都入選了籃球名人堂這個籃球人頂級榮譽的殿堂,偉大的英雄之間到最後可能存在的只有相互惋惜和尊重。
結語
距離1996年NBA選秀大會已經過去了25個年頭了,我們再也看不到科比和雷阿倫在場上激烈的碰撞,但是我們仍然記得科比美如畫的後仰跳投,雷阿倫堅定的精準三分,他們留給我們的一種不放棄,敢於面對的精神,還有比賽強烈的求勝欲,一直影響著我們這一代人,甚至下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