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時期。
而在這個大變革的時代,一些房企嗅到了逆勢增長的機遇。
比如旭輝控股的董事會主席林中就曾直言,並不擔心房地產的深度調整,“地產行業洗牌結束了,估值又會迴歸正常,因為剩下的都是非常優質的公司”。
而為了成為更優質的房企,今年以來,旭輝控股頻頻逆勢大手筆拿地,讓一眾“惶惶不可終日”的房企好生羨慕。
就在不久前,旭輝控股又透過向大股東供股補充了資金,而這筆錢的用途也是為了拿地。
不過,就在幾天之後,旭輝控股方面稱,此次供股募集的資金將用於資金儲備,而不是買地。
這是否說明,旭輝控股也開始要捂住錢袋子了?
變更供股融資用途
今年下半年以來,一眾房企為了籌錢而煞費苦心。
然而,旭輝控股卻表現得異常從容不迫。其大股東林中、林偉及林峰三人,甚至頻頻用增持股票形式提振市場信心。
不僅如此,旭輝控股還要向公司大股東供股。
12月6日,旭輝控股釋出公告,公司建議按每20股現有股份獲配發1股供股股份的基準以供股方式向合資格股東發行418239071股供股股份,以籌集約16.73億港元;或以認購價每股供股股份4.00港元發行418913796股供股股份的方式籌集約16.76億港元。
在這份公告中,旭輝控股在“進行供股的理由及所得款項用途”一欄中明確表示,“本公司計劃將大部分供股所籌資金用於在2022年上半年以不少於12.3億元(約15億港元)收購長三角地區的土地”。
事實上,供股融資並不新鮮,但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各大房企的融資所得,幾乎都用於最佳化債務結構、降低負債水平。而旭輝控股卻要“劍走偏鋒”,將供股融資用來逆勢拿地。
不過,就在12月9日,旭輝控股稱,“在供股募集資金的用途上,我司公告明確表示將用於資金儲備,以及用作一般企業運營資金,公告並未提及將用於收購長三角土地,請以公司公告為準”。
也就是說,兩份公告的內容有了明顯的出入。而對於供股募集資金的用途“烏龍”,是否意味著,旭輝控股也要捂住錢袋子了。
逆勢拿地熱情不減
事實上,今年以來,旭輝控股拿地的熱情依舊高漲。
資料顯示,2021年上半年,旭輝控股拿地金額、面積分別為539億元及770萬平方米,較上年同期的360.4億元及460萬平方米本均有較大增長。
旭輝控股CEO林峰在2021旭輝中期業績會就曾提出,“公司上半年新增貨值1279億,下半年可售貨值2600億,全新專案53個,其中貨值超過25億的大盤就有10個,業績達成可期”。
據悉,截至今年上半年,旭輝控股的總土地儲備貨值已達到9986.4億元。
而林中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房地產主業還是大有可為的,短期之內很難替代。主業對我們來說,未來每年可以有幾千億銷售,上百億利潤,可以做20年,這是非常可觀的。如果找一個行業做到這麼大,短期內還是不容易的”。
此番話,似乎揭示了旭輝控股逆勢拿地的根本原因。
不過,今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明顯進入頹勢,各家房企所面臨的去化銷售壓力更不必多言。
而在這種背景下,旭輝控股顯然也無法獨善其身。最新資料顯示,今年1-11月,其合約銷售額為2257.5億元,僅完成全年2650億元銷售目標的85.19%。
銷售不佳、土儲貨值已近萬億,這或許是旭輝控股改變融資用途的關鍵。
有息負債停滯全靠“明股實債”
不過,從負債情況來看,旭輝控股的債務壓力並不明顯。
“三道紅線”方面,旭輝控股除了72.14%的剔除預收賬後的資產負債率未達標之外,淨負債率僅60.4%,現金短債比更是高達2.7倍。
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旭輝控股銀行結餘及現金523.04億元,覆蓋196.35億元的一年內到期有息負債,易如反掌。
債務表現如此出色,關鍵在於其有息負債增長的“停滯”。
資料顯示,2019年,其有息負債達到1036.99億元。但在2020年,旭輝控股的有息負債為1047.15億元,2021年上半年為1107.47億元,同比增加僅有5.2%。其上半年有息負債同比增速較2020年同期下降近6個百分點,較2019年同期下降逾33個百分點。
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或許跟旭輝控股熱衷於搞合營聯營企業有關。
也就是說,旭輝控股在專案上拉來合作方的融資,透過專案出表,使得這些融資不呈現為旭輝控股的有息負債。
要知道,旭輝控股的合聯營企業數目眾多,可想而知,這些藏起來的有息負債規模有多大。
而這一後果,就是旭輝控股的少數股東權益逐年增加。
資料顯示,2018年-2020年,旭輝控股的少數股東權益佔比分別為40%、49%、53%,持續增長。而同一時期,其少數股東損益佔淨利潤的比例分別為24%、26%和31%,變化不大。
到了今年上半年,旭輝控股的少數股東權益佔比已經接近60%,不過其少數股東損益佔淨利潤的比例不過32.65%。
二者差距如此之大,即為“明股實債”。
面對這一潛在的危險,旭輝控股如今選擇捂住錢袋子,保障資金儲備,也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