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釋出《廣東省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擬從教師隊伍建設和公辦優質學位供給兩個方面,力爭用15年時間,解決全省基礎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建成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明顯提升人民群眾對基礎教育的滿意度,推動全省基礎教育辦學質量和綜合實力跨入國內先進地區行列。
《方案》分為“新強師工程”、融入式幫扶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增加中小學幼兒園公辦優質學位供給、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四大部分,主要聚焦於師資和學位兩大方面,提升基礎教育質量。
到2025年新增基礎教育公辦學位438萬個
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優質學位是優質教育的代名詞,這也是廣東基礎教育的著力點之一。
《通知》明確,到 2025 年,廣東將新增基礎教育公辦學位438萬個,其中幼兒園33萬個、義務教育375萬個、普通高中30萬個。到2035年,公辦優質學位大幅增加,學校佈局科學合理,有效解決“城鎮擠”問題,中小學幼兒園辦學水平明顯提升,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需求。
“十四五”期間基礎教育公辦學位建設任務表
未來,廣東擬新增的438萬個公辦學位將分解到21個地級以上市。學位建設任務數為約束性指標,地市新增公辦學位總數原則上不少於省下達的學位建設任務數。
其中,珠三角需增加公辦學位323.96萬個,廣州、深圳、東莞名列前三,分別為75.99萬、67.63萬和57.65萬個。粵東粵西粵北需增加114.13萬個,汕頭、揭陽、湛江名列前三,分別為16.46萬、15.76萬和15.23萬個。
新學位必須要有新空間。《通知》提出,全省加強教育建設用地統籌,對新增學位需求較大的地市調增一批建設用地規模,專項用於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建立公辦學位供給與商住用地開發、城市更新的聯動機制,沒有按照規劃要求預留教育設施用地的居住建設專案,原則上不予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
每個鄉鎮(不含街道)建成一所以上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每個鄉鎮建成一所以上規範化公辦中心幼兒園,每個街道轄區內至少設定一所公辦幼兒園。20萬人口以上縣區辦好一所標準化特殊教育學校。
最佳化調整公辦民辦義務教育結構,原則上不得審批設立新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含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十二年一貫制學校和完全中學)。
學位的提升,帶來的是學生求學機會的增多。《方案》提出,要鼓勵和支援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市擴大普通高中招生規模。重點增加珠三角及粵東粵西粵北中心區域等人口流入地學位供給。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廣東擬實施“新強師工程”和對口幫扶,重點加強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校長教師隊伍建設,並向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傾斜。
到2025年,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校長教師隊伍能力素質顯著提升;到2030年,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校長教師隊伍能力素質與珠三角地區差距明顯縮小;到2035年,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校長教師隊伍整體水平與珠三角地區大體相當。
基礎教育想要抓好,校長是重中之重。《方案》要求,新任職校長原則上應有5年以上一線教學經歷,具有中級以上教師職稱(其中高中校長應具備高階以上教師職稱),並有3年以上教育管理的工作經歷。
同時,落實校長全員輪訓制度,每名校長每5年應接受不少於450學時的培訓。有條件的地區或單位,探索實行校長協議工資、年薪制等分配方式。實行任期目標管理制度,在同一崗位連續任職一般不超過十二年。同時,優秀教師、教研員也有機會被選拔到校長崗位上。
校長為綱,教師即目,綱舉目張,缺一不可。《方案》提出,到2035年,廣東將建立符合教育規律的教師發展體系,全省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穩居國內先進地區行列。
到2025年,幼兒園專任教師大專以上學歷比例將達到93%,其中珠三角地區和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分別達到98%和83%;小學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比例達到83%,其中珠三角地區和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分別達到93%和58%;
初中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比例達到96%,其中珠三角地區和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分別達到98%和92%;高中階段學校教師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比例達到22%,其中珠三角地區和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分別達到25%和14%。普通高中和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學歷層次全員達到本科以上,幼兒園園長學歷層次全員達到專科以上。
優質師資離不開從基礎的培養。《方案》明確,廣東將深入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充分發揮師範類院校培養培訓教師的主體作用。鼓勵高水平綜合大學成立教師教育學院,擴大師範類院校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等緊缺學科專業招生規模,擴大教育碩士招生規模,新增研究生招生指標向教育碩士、教育博士傾斜。
同時,師資的提升也離不開對骨幹教師的培養。《方案》提出,廣東力爭平均每年新增國家級和省級教學名師、正高階教師、特級教師、省級名教師名校長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等基礎教育拔尖人才600名左右。
市縣級骨幹教師隊伍佔當地教師總數的比例達到10%,並培育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名教師、名校長、名教研員。省、市、縣三級教研機構(教師發展機構)應配齊所有學科專職教研員。同時建立專職教研員定期到中小學任教制度,教研員在崗工作滿5年後,原則上要到中小學校從事1年以上教育教學工作。
做好非珠三角地區的幫扶工作
一直以來,廣東基礎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較突出:珠三角強而非珠三角地區弱。為此,廣東提出了“全口徑全方位融入式幫扶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此次結對幫扶工作期限為2021—2035年,分三輪實施,每5年為一輪。到第三輪幫扶結束時,全省基礎教育整體質量位居全國前列,基本實現基礎教育現代化。
15對市級結對幫扶關係
《通知》明確,要全面整合珠三角市、縣(市、區,包括東莞市和中山市的鎮街) 和教研機構(教師發展機構)、高等學校的優質資源,以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含惠州市、江門市、肇慶市的欠發達縣)的鄉鎮中小學校(含幼兒園)為重點幫扶物件,推動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基礎教育加快發展,實現全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其中,珠三角6市與粵東粵西粵北15市(含肇慶、江門、惠州)結對,建立15對市級結對幫扶關係。
珠三角各縣(含東莞市、中山市的鎮街)與粵東粵西粵北84縣(含肇慶4個縣、江門3個縣、惠州3個縣)結對,建立84對縣級結對幫扶關係。15對師範類院校與粵東粵西粵北地市結對幫扶關係。140所非師範類院校與粵東粵西粵北15市84縣結對,建立140對非師範類院校與粵東粵西粵北市縣的結對幫扶關係。
84對縣級結對幫扶關係
本次幫扶,廣東“雙一流”高校全部“下場”,包括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優質高校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暨南大學等全部參與。
在市、縣兩級結對幫扶的基礎上,建立99對珠三角與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教研機構(教師發展機構)之間的結對幫扶關係。每個幫扶週期內確定1000對左右的結對幫扶學校。
珠三角與粵東粵西粵北市級結對幫扶學校數量
在建立結對幫扶的基礎上,幫扶行動有培養優秀中小學校長、培養名優骨幹教師隊伍、提高教師隊伍能力素質、加強教研隊伍建設、提高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推動教育集團化辦學六大任務,把珠三角地區的名校資源輻射到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鼓勵支援地區優質學校以聯合辦學、委託代管等方式,與受援地區的鄉鎮中心學校、薄弱學校、新建學校組建新型教育集團,在受援地區建設一批種子學校、中心學校、示範學校,擴大受援地區的優質基礎教育資源。
支援高等學校、教研機構(教師發展機構)在受援地區舉辦附屬中小學校或幼兒園。
綜合 |羊城晚報、羊城派、金羊網
文字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唯
來源: 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