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兵權在握的大軍閥、是蔣介石的結拜兄弟、是傑出的愛國將領、是被成為“布衣將軍”的陸軍上將,他就是馮玉祥。
馮玉祥南征北戰戎馬一生,而他身後的兒女們也是一個比一個有出息,正應了那句話“老子英雄兒好漢”,在馮玉祥優秀的兒女中,次子馮洪志尤其突出。
沒有子承父業,小小年紀就出國留學,因為在異國不懈地努力奮鬥,最終成為了一名國際著名的核子物理學家,如今他已經104歲高齡,是馮玉祥唯一健在的兒子。
馮洪志從沒有因為自己將門之後的身份而感到特殊,相反他比一般人更勤奮努力,在實業救國和促進祖國統一大業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從漂泊異國到建立起自己的公司,最終身價高達千億,但馮洪志卻始終不忘父親馮玉祥的教導,做有本事的中國人,這句話也是他一生的註解。
父親的教誨
1917年,馮玉祥的二兒子出生,他給兒子取名馮洪志,從名字裡就能看出來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身為一個武官的父親對兒子的希冀。
事實證明馮玉祥為了“洪志”也確實下了很大的功夫,馮玉祥雖然是征戰將軍,但他平時非常喜歡讀書,所以他早早就讓馮洪志讀書認字,出身布衣平民的他知道教育有多麼的重要。
因為從小受到父親的耳濡目染,所以馮洪志小小年紀就養成了勤學好問的好習慣,不僅在學習上如此,在生活中,馮玉祥也一樣身體力行的影響著馮洪志。
有一次馮家人在一起吃飯,馮洪志看著連續多日出現在餐桌上的玉米麵窩窩頭,不由得嚥了一口口水隨即皺起了眉頭。
馮玉祥看著遲遲不動筷子的兒子暗暗笑了一下,然後問他,洪志,窩窩頭好吃嗎?
馮洪志悄悄地看了一眼父親,小眼睛咕嚕轉了一下說,父親和我們一起吃飯窩窩頭就好吃,父親不在窩窩頭就不好吃。
馮玉祥聽完笑了,他摟著馮洪志的肩膀指著桌子上的玉米麵窩窩說:
你要知道現在被你嫌棄的窩窩頭,是多少人想吃都吃不到的美味啊,所以從現在開始,你要養成不怕苦不怕累的習慣,長大後更要做一個有本事的中國人。
從此以後,馮洪志不僅要吃玉米麵窩窩,還要住茅草屋,跟普通農村孩子一樣去放羊。
沒有人知道這個吃苦耐勞的小男孩竟然是民國軍閥的兒子,但是馮玉祥的一言一行卻從馮洪志記事起,就深深印刻在他的骨子裡了。
數載漂泊為報國
從小就聰慧過人的馮洪志因為小時候打下的良好基礎,識文斷字都不在話下,但是他卻沒有繼續接受中國傳統教育。
相比起中式教育,他對西方的物理科學更感興趣,也對此展現出極大的天賦,所以在1929年,年僅十二歲的馮洪志便與二姐馮弗伐一起前往蘇聯留學。
十二歲的孩子可能還在父母那裡撒嬌,耍叛逆的時候,馮洪志早已確定了自己的人生志向並且義無反顧的奔赴異國求學了。
當時與馮家姐弟一同留蘇的還有蔣介石的兒子蔣緯國、孔祥熙的兒子孔令傑等人,馮洪志在異國與他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求學生涯也顯得不那麼孤獨了。
馮洪志到了蘇聯後不久就轉到了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攻讀機械工程專業,受父親馮玉祥那句話的影響,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一個有本事的中國人。
因此馮洪志在德國留學期間學習非常刻苦努力,成績也從來都是名列前茅,他發誓要用自己的所學去報效祖國。
二戰爆發後,隨著中國的參戰,中德關係日益惡化,所以在1941年,馮洪志不得已中斷了自己的學業,從德國回到了祖國。
當時中國興業公司的總經理胡子昂一眼就看中了馮洪志這個優秀的小夥子,隨即把他聘入公司當了一名機械工程師。
胡子昂
回到祖國的懷抱之後,馮洪志一面在興業公司工作,一面走南闖北的為抗日募捐。
他想,身為一個高階知識分子的自己也應有著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報國熱忱。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愛國志士胡子昂,也就是當初看中馮洪志的伯樂,清楚的知道目前百廢待興的中國亟需一批真正的人才來建設。
所以胡子昂決定派四個人到美國留學,學習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馮洪志就是其中之一,繼12歲出國之後,28歲的馮洪志再一次啟程,開啟了他的求學報國之路。
馮洪志在紐約物理工學院取得碩士學位之後又順利進入加州大學主攻核子物理方向,最終取得博士學位。
異國留學四年,馮洪志憑藉著自己的刻苦努力最終成為領域裡的佼佼者,而這時候新中國成立的好訊息也傳到了大洋彼岸。
數載漂泊,只為一朝報國,馮洪志躊躇滿志的恨不得馬上跨越大洋,回到祖國的懷抱。
艱難的回國路
願望總是美好的,但現實卻永遠殘酷。
當時的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對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抱著敵對的態度,因此對留美科研人員回國也是橫加阻撓。
報國心切的馮洪志為回國想過改道迂迴的辦法,但由於美國的惡意阻攔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1945年初到美國的馮洪志就與一位愛國僑領的女兒趙美玲結婚了,婚後育有一兒一女,在事業上,馮洪志憑藉著自己過硬的專業技術和卓越的才能,在世界高新技術產業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馮洪志用自己的實力讓美國人對他、對中國都刮目相看。
身邊人也如此勸馮洪志,反正你回國的可能性太小了,以你現在的條件入美籍也是不錯的。
馮洪志聽完之後非常的生氣,只對對方說了兩句話,我不能忘了自己是個中國人,我的父親是馮玉祥。
馮洪志還記得1946年父親赴美時跟他說的話,讓他要學好技術,為祖國服務,甚至在馮洪志的小兒子出生之後,馮玉祥都親筆寫了一封信給這個素未謀面的小孫子。
馮玉祥在信中說:盼望這封信留在你爸媽手中,等你懂得時候念給你聽,記住爺爺的話,要為全世界的勞苦大眾服務,不為自己而活......
令馮洪志感到心痛的是,沒想到這些話和這封信竟成了父親的遺言,馮玉祥回國乘坐的輪船在中途失火,最終不幸遇難。
父親的突然離世讓馮洪志更加不能忘懷父親生前的教誨,那些年他雖身在異國但卻一直心心念念祖國的發展。
1973年,中美關係趨於緩和,雙方都在對方的首都建立了聯絡處,當中方的聯絡處主任黃鎮邀請馮洪志時,馮洪志那種激動簡直無以言表。
一見面馮洪志一邊激動地與黃鎮握手一邊說,你們可讓我等得好苦啊,說著說著就哽咽了。
黃鎮看著馮洪志說,您不容易啊,這麼多年了您還是第一個沒有入美籍的中國僑民,您有什麼要求儘管跟我提。
馮洪志說:我沒有別的要求,我只想要得到一張屬於自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
黃鎮連連點頭並對馮洪志說,我一定會辦到的,也希望您能早日與祖國的家人團聚。
如願歸國,肩挑重任
在與黃鎮會晤後不久,馮洪志跟隨著赴華旅遊團終於踏上了回國的旅程,與祖國與親人近三十年的別離讓歸途顯得如此漫長。
回到祖國,已是年過半百的馮洪志看著日益強大的祖國,看著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不由得熱淚盈眶,當年一心想報國的他終究還是回來的遲了。
但這一次的迴歸足以慰藉多年的鄉愁,看著兄弟姊妹們都在各自領域頗有建樹,盡其所能為祖國建設事業添磚加瓦,身為馮家第二代人的馮洪志感覺到無比驕傲。
1982年正逢馮玉祥誕辰100週年,馮洪志應邀回國,馮家的兄弟姊妹受到了鄧小平的親自接見。
期間,鄧小平特意找到馮洪志聊了天,他說你在國外對外頭的事情熟悉,但一樣可以為祖國的“四化”建設做貢獻啊。
馮洪志隨即答應鄧小平說,好,我一定照著您的話去做。
此次回國的馮洪志不僅回望了父親當年走過的艱辛歲月,而且他也肩挑起了促進祖國建設和統一的重任,這一次馮洪志要以他的方式報效祖國。
鄧公交給馮洪志的任務他在回國後一刻也不敢忘,回到美國後便立即聯絡宋希濂組織發起了“和平統一促進會”,然後著手創辦泰山工業公司,並擔任總裁。
為了祖國兩岸的和平統一,1987年馮洪志回國先後去了蔣經國的故鄉溪口、他祖上的故居、他小時候生活的地方以及他生母的墓前,然後在這些地方分別合影留念,還在墓前捧了三抔土回去。
後來去上海,馮洪志專門請人做了一個精緻的盒子將照片與三抔土一起裝了進去,又親自寫了一封長信,寄給了遠在臺灣的蔣經國。
看完信與物件的蔣經國大受感染,沒到一週就給出了反應,同年11月,臺灣同胞獲得了赴大陸探親的許可。
要知道以往無論誰跟蔣經國提起開放兩岸探親的事宜,蔣經國都是避而不理的,但他卻被馮洪志的真誠和用心所打動了。
兩岸關係緩和之後,馮洪志又開始做另一件事,成立泰山工業公司,之所以取名泰山,是因為他的父親馮玉祥有“泰山將軍”之稱,而且馮玉祥逝世後就埋葬在泰山之下,所以為了紀念父親,公司因此而得名。
泰山工業公司在行業內迅速嶄露頭角,很快便成為世界工業發展的巨頭產業,其產品因技術而享譽世界。
自公司成立後,馮洪志就不遺餘力地將強大的資本與先進技術引入國內,使得我國在工業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
馮洪志至今已經坐飛機往返於中美高達40餘次,每次單程飛行的時間要近20小時左右,因此每次下飛機馮洪志的雙腿都因為腫脹不能行走,要休養兩天才能恢復。
大家都勸他這麼一大把年紀了就不要來回的奔波了,但馮洪志可不這麼覺得,他說只要是為了國家的強大,我吃這點苦又算得了什麼呢。
異國漂泊幾十年之後,馮洪志終於能以自己的方式來報效祖國了,他覺得自己無愧於是馮玉祥的兒子,也時刻沒有忘記他的囑託,做有本事的中國人,學好技術,為祖國服務。
位高德重,不忘初心
1988年聽聞蔣經國去世的訊息後,馮洪志準備到臺灣去弔唁,順便做一些兩岸統一的工作。
到了臺灣,當他掏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時工作人員卻說,這個證件不可以進臺灣,要美國的證件才可以。
馮洪志聽了非常生氣地說,什麼時候進我中國的土地卻需要外國的證件,豈有此理!
工作人員見馮洪志急了,跟他說要不您用您的美國綠卡,那個可以進。
馮洪志說:我今天就要拿這本護照進去,我是不會拿外國的證件進我中國的國土的,這樣我寧可不進去!
馮洪志越想越慪氣,自己好不容易回到了祖國,卻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了這樣的制約,這件事兒之後他感到兩岸統一事業真的是個漫長而艱難的征程,但他不會放棄,不會放棄自己的做法和立場。
在生活中,身為泰山工業公司的總裁,馮洪志雖然已經坐擁千億資產,但他卻不像一般富人那樣,他沒有任何奢靡的生活。
在美國生活了幾十年,馮洪志甚至沒有自己的別墅和私宅,而是一直住在一個簡單溫馨的小公寓裡。
當有人問及為何不自己買房子的時候,馮洪志說孩子小的時候我有自己的房子,後來孩子大了都“飛”出去了,我住大房子也是浪費,在這小公寓住著省錢,省下的錢還可以做其他有意義的事情。
在國外的大半生,馮洪志什麼樣的大場面都見過,國宴、貴賓宴,但他的穿著卻從沒因為場合的大小而改變,永遠是一身半新不舊的中山裝要麼就是中式棉襖。
在吃食上,雖然馮洪志見慣了山珍海味,自己也有條件吃到這些,但是他在吃食上卻非常樸素,從不講究精細和排場。
有一次在五星級酒店,馮洪志竟然只點了小籠包和炸醬麵,一邊的服務員都驚呆了,他笑了笑說,能填飽肚子就行了。
在上海居住期間,馮洪志早上還經常拿著外匯去買豆漿和油條,十分的接地氣。
這樣的坐擁千億但卻不驕奢的馮洪志,彷彿還是那個小時候被父親問窩頭好不好吃的小男孩一樣,一點都沒有變過。
金錢、名利在他看來不過是可有可無的身外之物,在保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後,生命剩下的部分才是有意義的。
就像父親說的那樣,做一個有本事的中國人,要學習技能報效祖國。
據馮先生的朋友馬女士介紹,只是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由於在國內工作的特別需要,經中共中央統戰部批准,馮先生才“勉強同意”加入美國國籍。
馮洪志至今都保留著父親馮玉祥的親筆信件,他經常拿出來讀一讀父親的這些囑託,信中寫道:“要平民化!不可有一點官宦人家子女的樣子!要節儉!即是不妄用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