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山,雄踞在太嶽山北段,為太嶽山主峰之一,海拔2532米,位於靈石縣城東南約35公里,總面積約75平方公里。石膏山其實不產石膏。會滑翔的鼯鼠棲居在大山懸崖上,它們烏黑髮亮的糞便流落到洞壁上,一條條黑色脂膏就此形成,被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誤以為是岩石滲出的膏脂,因此而名石膏山。
石膏山植被儲存特別完好,森林覆蓋率高達95%,樹種繁多,計有喬灌木44個科239種之多,主要為油松、側柏、杜松、白皮松、落葉松、雲杉(古稱杄樹,有青杄、白杄之分)、遼東櫟、鵝耳櫟、元寶楓等。其中又以油松為最,素稱“油松之鄉”。杜松和白皮松則是石膏山特有的風景樹種,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石膏山完好的自然植被造就了它特別良好的環境質量,林區空氣含菌量極低。據實地測算調查,每立方米空氣含菌量589——1965個,僅達城市繁華區的1/500——1/800,加之在森林的降溫作用下,林區的夏季氣溫要比山外低10%左右,使石膏山成為休閒療養,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
此外,在主峰海拔1500至1800餘米處,有一塊高約三四百米,寬約三百米的斷崖絕壁,絕壁面向南,東西兩翼延伸回抱,其形勢就象一隻橫躺著的巨大金元寶。在元寶腹內,即斷崖間,自下而上分佈著三層石灰岩溶洞,名上巖、中巖、下巖。下巖最大,洞內原有寺院,毀於戰火。中巖內有“天竺寺”,現殿宇多已傾圮,僅存木構大殿,門額-有“天竺古剎”四個大字。寺內仍存鐵碑1通和若干通石碑,大都是重修碑記。寺旁有洞,潺潺泉水噴出,稱為龍洞,泉水貫流三洞,叮咚作響。洞旁有鍾泉,鐵鐘置於泉眼之中,故謂鍾泉,其泉水清澈透明,聖潔無塵,四季常流,旱澇不斷,飲之沁人心脾。上巖是石灰岩溶洞,深30米。洞內鐘乳石天然形成各種形狀的動物、植物,還有白衣觀音坐像,旁有溶岩石鐘乳和石筍。
誠招“三農調研員”,主要從事有關農村發展方面問題的調研和法律援助、是針對涉農問題及專案重大選題的調研工作
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請關注我們的官方公眾號:三農法制調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