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中學課本里都學過愚公移山的故事,古代愚公透過毅力和堅持,感動了上天終於修通了向外的道路。而當代愚公靠的是抒家毀業、勤勤懇懇挖出了路,讓村民擺脫了貧困,走向了富裕。
當代愚公叫張榮鎖,1956年出生,參過軍,24歲退伍。做過生意,為了帶領村民走向富裕,他傾家蕩產帶領鄉親修了一條公路,終於讓自己的家鄉擺脫了貧困。
當代愚公
2002年CCTV“十大感動中國人物,有一位村委會書記當選,他是河南輝縣回龍村的書記張榮鎖,曾傾家蕩產在懸崖峭壁上為村民修建了一條長達2000公里的路。
他被譽為“當代愚公”,這條路實在是太難修了,一沒有錢,二技術欠缺、沒有經驗、儀器。全靠自己邊實踐邊苦幹。
張榮鎖參過軍,已經走出了大山,他退伍之後做過各種生意,開過長途貨車,販過石材,藥材,經商13年,攢下了一大筆財富,在他們鎮上也算是首富了。
張榮鎖的家鄉回龍山,那裡地勢險峻陡峭,被自然分割成幾塊,一個村子被各種天然阻斷隔成了17個小村子,這裡一個小村去另一個小村都很難,更不要說出村去其他地方了。交通不便,自然經濟發展困難,這裡是貧困村,所有走出去的人都不願意再回到這裡。
改革開放之後外面世界已經大變樣了,可是回龍村還是老樣子,延續著原始的農耕生活。水、電不通,農民依然靠天吃飯,靠著一點在夾縫中的薄田度日。更不要說這裡的醫療、教育基本沒有,生活條件艱難,要出村都要從懸崖峭壁邊上爬過,有性命之憂。
90年代,張榮鎖已經是一個富翁了,他卻出人意料地申請回家鄉去做村支書,很多人不理解。他在城裡有門面房,開著採石場,年收入好幾十萬。他說我不能忘了在家鄉受窮的鄉親們。
回龍村要走出去到山下,步行需要六小時以上,這是張榮鎖自己的親身經歷,他自己要去參軍,曾經走過。因此他一直想修一條路讓鄉親們可以方便出行。
當然回龍村的現狀需要分步走,他回到村裡經過實地勘探,隨後制定了“先駕電,後治坡,修通公路通汽車”的計劃。口號好喊,但是實踐很難。
艱辛的修路過程
1993年張榮鎖帶領人勘探上山,架設電纜,為通電做準備,1994年的4月,這個村子第一次通上電,村民們興奮極了,第一次有了電,這才是這個村脫貧的第一步。
有了電,張榮鎖請來了專家出謀劃策幫助他們脫貧,回龍村地理環境不適合種植糧食,但是適合種果樹,這是一項可以發家致富,擺脫貧困的收入。於是張榮鎖帶領村民在山上開鑿梯田,種植水果。
放在他們村裡的另一個大問題,就是沒有通往外界的公路,果樹即使豐收了也運不出去,修路就是回龍村最大的問題。修路的意願有了,需要的就是資金,還有技術。為了能讓村子長久發展,子孫後代可以走出大山,這條路即使再困難也要修。
1997年秋收後,張榮鎖帶領著村民開始進山勘探,測量,帶領著村裡的民兵挖山鑿石,這條路需要炸開山洞,修建S型隧道,這些都是在懸崖峭壁上進行的,不僅需要技術還非常危險。
張榮鎖為了節約費用,帶領村民自己幹,但是這些技術難題他們沒法解決,只好去城裡找技術部門幫忙,技術部門開出了一萬塊的價格讓他為難,還有他們那裡地理環境太危險,很多單位都不想接這個活,他們實在沒有辦法,華山只有一條道,只能硬著頭皮自己幹。
張榮鎖和村民自己翻越山峰,山樑和懸崖,自己用土辦法測量長度,然後自己規劃出築路的路線。這才解決了第一步,下面就是按照設計去施工,那麼就需要水泥,石塊這些施工材料,還有人工費,村民勞動需要的糧食。
村民在村支書的帶領下,日幹夜幹,花了一年多的實踐終於在太行山的懸崖間鑿出了一條道路,大家滿心歡喜,終於有了通往外面的路了。
多災多難的公路
可是災難從天而降,1998年夏天,中國罕見的爆發了百年不遇的洪水,這條路被沖垮了,村民還沒有樂起來,就被無情的打擊。
但是路還是要修的,從頭再來,98年的秋天張榮鎖又帶領著村民們幹起來了,這次這條道路為了保證質量,不像上次一下被沖垮,費用預算就要760萬。
張榮鎖在村裡籌集了100萬,在信用社貸款搞來300萬,可是這麼大的工程,這點錢根本不夠用。村支書是這個工程的主心骨,籌錢是他的重要任務。他將自己經商多年的70多萬積蓄也都投進了這個修路工程。
但是工程依舊難以為繼,水泥等工程材料都要沒有了,張榮鎖最後沒有辦法,只能將自己採石場,城裡的房子,車子都給賣了,湊了26萬。這麼多年的心血低價就給賣了,張榮鎖也非常心痛,但是為了這條路,他什麼都可以捨棄。
2001年,一條全長1000米的隧道全線通車,村裡人都激動地站在那裡,幾百年都沒有人完成的事情,今天終於完成了。隨後其他路段也逐漸地修建成功並開通。
2002年回龍村終於有了通往外界的公路,這條路是直通村子的,道路寬闊,村裡的水果運輸以後再也不是問題,外出讀書的孩子再也不需要走幾個小時的山路摸黑回家了。
修路讓富翁張榮鎖變成了負翁,他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了改變家鄉落後的面貌,艱苦奮鬥的精神讓他當選了2002年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
但是沒有想到2015年,回龍村17人聯名舉報張榮鎖貪汙腐敗等多項問題,張榮鎖並沒有正面回應這個問題。這件事情也查無實據,舉報人也不見了,真相至今仍不清楚。
小結:
今天的回龍村已經改變了當初貧困的面貌,村民也擺脫了貧困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我們也不能忘記當初張榮鎖的壯舉,相信善良的人不會被辜負。
當代愚公依然在他的崗位上發揮著他的餘熱,疫情期間,張榮鎖還捐款2萬元,今天他也不是什麼有錢人了,但是依然不忘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