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剛過,想必不少男同胞的荷包都是狠出了一次血。說到送禮物,雖然奢侈品的價格比較貴,但是送出去有面子,對方也喜歡,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送奢侈品。
奢侈品,在國際上被定義為“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範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又稱為非生活必需品。筆者本人對於奢侈品是沒什麼感覺的,在事務所工作,或多或少都能接到奢侈品公司存貨報損的業務,當你看到一個個包包、鞋子、皮帶、服裝當著你的面被刀片劃開,剪刀剪斷,然後塞進一個個紙箱子,打包送到發電站焚燒的時候,你對奢侈品就不會有什麼高大上的感覺。而且做存貨報損,對方是需要提供銷燬物品的成本清單的,看著成本價格,再對比一下實際的售價,誰都不會去當冤大頭。
當然,有的人也會說,奢侈品的價值不在於奢侈品本身,而在於奢侈品背後的社會價值。從社會學的角度上說,奢侈品是貴族階層的物品。它有地位,有身份,有高人一等的權力。它是貴族形象的代表。如今,雖然社會民主了,但人們的“富貴觀”並未改變,奢侈品牌正好可以滿足人們的這種本能需求。
那麼問題的關鍵就是,是誰讓我們認為奢侈品是貴族形象的代表,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先講一個小故事:在漢朝剛剛建立初期,國家的禮制都沒有確定,很多的大臣因為出身草莽,有時喝醉了酒,就在皇帝面前爭功,甚至大喊大叫,拔劍破壞了宮殿的建築,這不僅使皇帝的威嚴掃地,官員之間的凝聚力也大打折扣了。於是叔孫通就建議漢高祖制定禮儀制度,並在整個朝廷加以推行,以正君臣之位,讓這些臣子知道作為臣子應該怎麼樣按照禮儀來行事。經過一段時間的操練,這些王公大臣都學會了朝堂之禮,再也不像以前那樣鬆散邋遢了。漢高祖非常高興,就讚歎說:「吾乃今日知為天子之貴也」。
漢高祖劉邦是開國之君,他有足夠的威望來壓服手下的驕兵悍將,但是他的子孫後代本身對於這個國家是沒有什麼貢獻的,僅僅因為血脈的延續就能夠掌控國家至高的權利,靠的就是“禮”。統治階級透過禮法,定義了人的三六九等,而人一旦接受了這個“定義,那麼想要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就只會在這個“定義”的框架中努力,或讀書走仕途,或者當兵掙軍功,即使是起兵造反也不過是換個人當皇帝,沒有人會想過跳出這個框架,同樣是人為什麼會有三六九等。可以說“禮”這個定義框定了整個中國的封建時代,王朝更替其實都是這個框架中的無限輪迴。
跳回奢侈品,其實就是資本玩了一個我們已經玩了幾千年的套路。先行定義出“奢侈品”這個定義,然後透過明星代言、限量銷售、面對富人階層的專門定製等手段,逐步完善這個“定義”的框架,透過各種宣傳來推廣奢侈品這個“定義”,當大多數人都接受了這個“定義”之後,就成了框架內的一顆顆韭菜。
大多數人可能會說,購買奢侈品不是為了體現自己高人一等,僅僅是喜歡的是它的設計、它蘊含的歷史、它獨特的品位等等,但是跳出奢侈品這個“定義”,剝離所謂的社會價值,從商品的角度來看,你可能會喜歡一款包的設計,但是你真的覺得所謂的設計值那麼多錢麼?同樣是工業化批次生產出來的產品,又不是古董,為什麼一款包會有所謂的歷史?剝離品牌效應,一款包又真的有什麼品位可以麼?
同樣,真正得到社會認可的成功者(比如蓋茨、巴菲特)對奢侈品的消費慾望遠遠低於普通的消費者,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玩弄“定義”的高手,奢侈品在他們眼中僅僅是一件好看的商品而已,他們不需要奢侈品所蘊含的“附加意義”,覺得合適就買,不合適也不會多看一眼。
所以筆者希望我們購買奢侈品的時候還是需要量力而行,多問問自己是喜歡這件商品,還是因為虛榮,喜歡這件商品所代表的虛假的社會價值,不要陷入資本給我們設定的“定義”框架中而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