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這麼一個問題,農村會消失嗎?這個問題彷彿很蠢,因為我們最近幾年一直在做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計劃也正在穩步地實施。農村怎麼可能會消失。但我們也要注意另外一個現象,那就是農村的空心化問題。身邊很多從農村來的朋友普遍反映,他們的村莊基本都是以老人和小孩為主。只有到過年的時候村子裡才會顯得熱鬧一點,平時村裡基本沒啥人。這個現象好像跟國家搞的鄉村振興計劃有點背離了。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先搞清楚我們為什麼要搞城市化。
其實城市化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夠快速推動經濟的發展。伴隨著人口大量的向城市集中,城市的建設、發展和服務相應而生。大量的工作崗位被提供出來,農村的勞動力剩餘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我們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裡,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能夠得到極大的滿足,這些都離不開城鎮化的功勞。
但城鎮化並不是帶動經濟發展的萬能藥。它的副作用同樣值得我們警惕。目前我們看到的城鎮化最顯著的問題是,城市的房價居高不下,消費,結婚生子的慾望顯著下降。過高的生活成本產生巨大的壓力,這些壓力讓人們對城市本身產生了失望、厭惡甚至於仇恨敵視的心理。特別是在國內經濟的發展放緩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更好更多的就業崗位被提供出來,社會的道德風氣自然就會出現問題,犯罪率也會相應的提高。
沒錯,目前,我們正在面臨著這種問題。那麼既然出現了這種問題,國家自然也要想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一直在提出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恰恰都與這些問題有關。
國家在近幾年陸續出臺的幾項政策中,分別提到了鄉村振興、房住不炒、打擊課外輔導、醫療改革,放開生育等一系列措施。這些措施或許在很多人看來作用並不大。因為房子依然買不起,就業仍然沒有得到改善,結婚生娃想想也就算了。他們會有這種感覺:國家很強大,自己很糟糕。
在這裡我們糾正一下,如果你只是看到了這些,那麼你還是沒有認清這個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它的宏偉之處才剛剛露出冰山一角。
回到剛開始那個問題,農村會消失嗎?在知道了城鎮化存在的現狀後,這個問題想必已經有了答案。但這個答案不是簡單一句否定就能夠結束的。
我們需要的是把國家出臺的政策緊密聯絡起來,從而看到這個變局的輪廓。
因為所有的一切,都要圍繞著鄉村振興計劃展開。
很多人之所以選擇在城市進行生活,主要是因為這幾個因素。一方面它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交通便利,生活豐富多彩。另一方面它有著更豐富的社會資源,能夠提供優質的醫療教育。最後就是,它能夠提供很好的就業機會。
但是如果在農村,同樣能夠滿足這些條件呢?
醫療和教育改革疊加5G技術的發力,會將大城市中優質的醫療和教育資源走進四五線城市。可能有人會說,目前沒有感覺到5G帶來什麼生活的變化。這是因為它的工程量較大,沒有完成全面的鋪設,應用場景沒有得到有效的挖掘。一旦全網覆蓋,過去出現疑難雜症需要到大城市醫院才能解決的問題將會迎刃而解。而教育改革疊加多媒體教學讓農村的娃也能有機會感受名師講堂。
當然,這一切都是需要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要想搞好經濟,必須要讓投入看到回報,要讓農村變得生機勃勃。國家的鄉村振興計劃,不可能振興所有的鄉村。對於有資源優勢的鄉村,因地制宜的發展三產融合,創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拳頭產品。而對於那些沒有優勢的鄉村,可以實施集村並屯,土地流轉。也可以利用政策導向,將一些國企或者高校分配到資源和經濟的欠發達地區。國家在這方面也已經做出了相應動作,雄安新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河北省作為一個環抱著一個首都和一個直轄市的北方區域,它的窘態被一首《殺死那個石家莊人》很深刻地描述了出來。現在隨著雄安新區的建立,100多個重點工程上馬,30多個億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加入,周邊原本死氣沉沉的四五線城市也都會重新煥發生機。
可能會有人說,這只是一個個例,哪有那麼多的大型企業可供遷徙的。這種作業其它的地方是抄不來的。你看西部大開發做了這麼長時間,西部的城市人口還是在逐漸湧向東部的一線城市,西部城鄉的凋零問題很難解決。
其實現在西部大開發的上半場還沒有完全結束。無論是基礎設施、一帶一路、退耕還林還是生態治理都才剛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仔細想一下,如果西部的生態環境能夠恢復到漢唐時期。山川秀美、沃地千里、水資源豐富,這些變化能夠創造多少的財富,又能讓多少人回到自己的家鄉來享受那段曾經失落的榮光。
那麼這個如果還需要多久呢?西部大開發從01年開始,到50年全面完成一共分為了3個階段。目前我們雖然還處於第二個階段的加速發展時期,但是我們也明顯看到了生態治理取得的成果。近幾年的西部降水量也開始逐漸增多,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吸引了科技企業的入駐,巨量的基建工程也招來了不少去西部打工的人。這些改變在短期內可能還沒有辦法激發年輕人參與社會改造的熱情,更多的人還是抱著觀望的心態去看待西部的開發和鄉村的振興,等一切發展和改造完成後再去享受成功的紅利。所以說要想真正地實現一些宏偉的目標,不去激發年輕人參與其中的熱情是很難辦到的。
我們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大家都忙著掙錢而沒有精力去討論和思考一些社會嚴肅性的話題。掌控著話語權的公知們,將西方的世界打造的花枝招展,輸出錯誤的價值觀迷惑國人。不知不覺間,我們從一個物質生活普遍得不到滿足的時代,來到了一個精神無處安放的時代。精緻的利己主義讓許多人沒有興趣再去參與社會的改造活動,同時躺平主義和喪文化也讓人與社會產生了一種疏離感。
好在我們迎來了第二次的覺醒,這次疫情的大考驗提高了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制度優越感,而民族的自豪感和制度的優越感又讓國人開始學會了思考國家社會與個人的關係。只有精神文明建設,文化自信與經濟發展三者協同進步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最後還是要說一下,雖然很多人認為今年是過去十年最糟糕的一年,但又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但我還是認為,對未來不必那麼悲觀。如果感覺自己還是過得很糟糕,不妨去正在建設中的新農村或者西部去看一看,感受一下新時代勃發的生機,參與一下社會改造帶來的那種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