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萬事萬物都講究機緣。
比如,從來沒看過宮崎駿動畫的我,竟然在櫻桃的同學家裡看了一部《天空之城》,想當年,《天空之城》主題曲可是我的手機鈴聲啊。
看完後,自詡文字細胞發達的我,竟然不知道怎麼表達那種震撼,只能傻傻地來一句“好美哦”。
《天空之城》講了一個真善美的故事,我不敢說我真的看懂了,但毫無疑問,透過宮崎駿的鏡頭,我感受到了那份“美”。
這也許就是視覺化的意義之一吧。即使作者不在你面前,透過畫面,依然能表達他內心所想。
02
動畫如此,其他視覺化作品也是如此。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人們已經意識到文字力量的可怕,所以才會有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才會有如此眾多的“JIN 書”。
實際上,不僅文字,圖片、動畫等藝術作品都可以傳達出深刻的思想:看似什麼也沒說,千言萬語都在畫面中流轉出來了。
比如我最近讀的《半月之音:殿 初畫集》(下文簡稱《半月之音》),乍看只是一本畫集,讀完卻不禁感慨萬千。
這本畫集是日本插畫家殿(tono)在中國出版的首本畫集。說起“殿”這個筆名,還有個小故事呢。
這位年輕的畫師在日本的常用筆名是Tono。Tono這個筆名最初是朋友對她在遊戲中的稱呼,含義是“殿下”“老爺”,後來就一直沿用下來了。出版這本畫集的時候,畫師為了和日文的筆名意思一致,就為自己選擇了“殿”這個中文筆名。
《半月之音》的畫面,乍看有一點暗黑風,可是卻並不灰暗消極,反而有一點溫暖可愛的感覺,充滿浪漫靜謐的童話質感,讓人忍不住沉浸其中。
03
這本畫集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名為“半月”,講的是一個名叫艾尼斯的小人魚的故事。不同於安徒生童話中的美人魚,在插畫師殿的筆下,艾尼斯似乎年齡更小、更可愛,而且也有一個更美好的結局。
一個叫艾尼斯的小美人魚,因為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跟著獅子來到了陸地,並且成為巡迴馬戲團的焦點。
但是在如此熱鬧美好的地方,艾尼斯發現自己還是喜歡大海,她和朋友們舉辦了一場美妙的半月晚會,然後告別朋友,回到了大海。
這個故事頗有“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的感覺,兜兜轉轉之後發現的美好,更讓人心動。
第二部分“童話故事”,是以鱷魚與少女、魔女們的城市、黑山羊管家、花與仙子、森林之中、故事片段等為主題歸納的童話插圖集合,還收錄了封面作畫過程、設計概念以及作者訪談。
在這一部分,動物+少女的組合,無疑是一大亮點。
鱷魚有尖尖的牙齒和兇惡的外表,無論什麼時候,似乎都和“可愛”沾不上邊。
但在插畫師的筆下,經過“改造”的鱷魚,雖然還是一嘴尖尖的牙齒,和天真無邪的少女處於一個空間,竟然分外和諧。兇猛動物和嬌小少女的組合,看似危機四伏,實際上卻是非常美好的畫面,動物擬人化的表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動物的攻擊性,讓鱷魚更多了一點反差萌。
也許,看似奇怪的地方,不搭配的組合,正因為不完美才顯得可愛。
這個黑山羊管家和少女的組合,無疑也是動物+少女的開啟方式。
據插畫師說,黑山羊管家受《潘神的迷宮》影響,將原作中迷宮的守門人——長著山羊犄角和透明眼珠的半獸人法翁加以改變之後,以黑白插畫入手,有一點《愛麗絲夢遊仙境》般的恐怖感覺。
但,即使畫面的黑白風有點暗黑恐怖,依然不影響我們嗑CP啊。看似不搭配的組合,靜謐、黑白、無聲的畫面,故事在悄悄流淌,很有一點“僕人+小姐”的小說味道了。
而在“花與仙子”“森林之中”這些系列中,一改前面的“暗黑”,畫面開始有了明亮的色彩,也多了人與自然的互動。花朵是華美的、立體的,仙子的翅膀透明又輕盈,充滿了夢幻氣息。這些畫面讓人感受到了溫暖、和諧,也有了更多的感動。
而在這本畫集中,類似的畫面還有很多。它們很安靜,卻又似乎有很多故事要向你訴說。
04
插畫師在採訪中說“透過畫,哪怕沒有任何說明,對方也能一下子明白,這讓我很開心”。殿的插畫傳達出的是她的心聲,也讓我們更深刻體會到了,什麼是“美”。
原來,美真的是不分國界的,即使什麼也不說,也能無聲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