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蔣介石投入的兵力約80萬,其中包括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軍,還有第18軍,包括在孟良崮戰役中被殲滅的第74軍,重新組建後也投入了淮海戰役,當然還有戰鬥力較為強悍的第25軍等王牌部隊,都被蔣介石投入淮海戰役。這些王牌悍將,在這場大決戰中,都被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的將士們所殲滅。只有少數的將領突圍成功,比如孫元良,李彌,李延年,還有12兵團副司令員胡璉等兵團司令,都是從淮海戰役中成功突圍的將領。
當然了,也有被俘虜的兵團司令,就比如黃維(12兵團司令),還有被擊斃的邱清泉(第二兵團司令),淮海戰役中,國軍前線指揮員杜聿明也是被俘虜了。他算是在淮海戰役中,被人民軍俘虜級別最高的一位將領吧。其實,從淮海戰役中成功突圍的國軍將領,後來也沒有受到蔣介石的重用。原因很簡單,蔣介石認為,之所以輸掉解放戰爭,就是因為你們這些將領,在戰場上不拼命,都是以儲存實力為主,甚至出現了見死不救的局面。
所以,在大陸擔任職位越高的國軍將領,赴臺後多數都不被蔣介石重用。不過,從淮海戰役中,跟著12兵團副司令員胡璉成功突圍的第十軍,第18師師長尹俊,在後來的發展很不錯,成為70年代的風雲人物。
尹俊,湖南省邵陽縣人,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第七期畢業生。雖說他是一位武將,但從小熟讀四書五經,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在那個年代,尹俊也算是文化人。同時他也很幸運,從軍校畢業後,就被分到第18軍效命。要知道,18軍是國軍中的嫡系部隊,這也意味著尹俊也算是嫡系將領。
抗戰爆發後,尹俊跟隨第18軍南征北戰,參加了淞滬抗戰,後率部轉戰湘、鄂、粵、桂諸省,在與侵略者作戰中,尹俊以勇謀機斷,善打攻堅戰聞名戰場。這樣一來,他在戰場上立下的功勞越多,晉升的速度也就越快。在解放戰爭爆發後,從之前是團長職務的尹俊,晉升旅長,師長等職務。淮海戰役爆發時,尹俊擔任第十軍,第18師師長官至少將軍銜。
後來我們都知道,淮海戰役國軍失敗了,尹俊很幸運從淮海戰役中,跟著胡璉成功突圍。後來受到了蔣氏父子的重用,歷任十八軍副軍長代軍長等職務。1957年,尹俊任憲兵司令部的司令員,一年以後他被蔣介石調到澎湖列島任防衛司令官。在職期間,尹俊積極訓兵,練兵,修築工事,為此受到了蔣介石的稱讚,對他的防禦措施表示很是滿意,很快就晉升為陸軍二級上將,職位是陸軍副總司令。
看樣子,在臺期間的尹俊,發展得很不錯,成為蔣氏重臣,也是70年代的風雲人物。身兼多職,警備總司令兼軍管區司令,管理警備、保安、民防、動員四大工作。1975年,離職退伍,接任中臺工化公司董事長。1987年,2月23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