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種地掙錢難,尤其是今年極端天氣頻繁出現,化肥、種子大幅上漲,而糧價卻未同步跟隨,提高種地效益成為很多農民的新考驗。
經常聽到很多農民在抱怨,抱怨糧食價格不漲,抱怨農產品難賣,但是,卻很少有人用心反思難賺錢的真正原因。
下面照片中的人是一位知天命的農民,江西人,人家不用鐮刀和鋤頭,而是靠手機實現全程土地機械化,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幫助了家鄉父老鄉親發家致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隨著這張圖片中的人物故事,來探討農村農業種植掙錢的新方式。
在江西省鄒泰暉智慧農場,農民種地不用鐮刀和鋤頭,而是靠著小小的手機。在手機的指揮下,無人機在空中播種,無人旋耕機在田間翻耕,10000畝的農民,只有26個農民進行管理。談起成功的經驗,鄒泰暉認為,新農人必須藉助先進的科技裝置,具備科學文化知識。只有從“會”農業轉變成“慧”農業,才能告別傳統碎片經營的辛苦與效益低下。
那麼,種地致富新模式的關鍵是什麼呢?
(1)規模化和機械化
讓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以玉米為例。2020年,我國的玉米平均畝產量為842斤,同期美國的玉米畝產量為1470斤,二者之間差距很大。美國的最高畝產量為5066斤,由大衛·胡拉z在2019年創下的,而我國的最高畝產為新疆兵團的奇台總場創下,2020年畝產到達了3034斤,兩國之間依然相差懸殊。
兩國之間的玉米產量差距,與農業的規模化和機械化關係非常大,因為大型農機一次性完成摘穗、脫粒、初步清選和桔杆粉碎等過程,能夠極大減少損耗率。這裡,我們還是以具體的統計數字來說明。在我國的碎片化播種中,漏播和重播率較高,綜合保苗率不足85%。在收穫階段,破碎率卻高達6%~10%,加重了後期儲存的損耗。
小農種植,在產量與降耗上毫無優勢。那麼,成本呢?更是完敗。據資料表明,我國單位成本為5560元,而美國僅僅只有350元,二者之間差了16倍,所以機械化農業的效益可想而知,而這些就是未來農民可獲取的種植效益。
(2)手機代替鋤頭,科技的力量愈加突出。
手機在現代化農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依然以江西的鄒泰暉智慧農場為例,農村農民只需拿著手機,遙控指揮著一頭頭“鐵牛”幹活。“鐵牛”上裝有攝像頭和感測器,即時瞭解農機耕作層的深度,以及耕作面積等情況,不用下田,輕輕鬆鬆就能把地種了。
而無人機植保高效、安全、靈活、方便,只需遠遠地用手機遙控,便能輕而易舉把任務完成,連夜間也不會耽誤,效率卻是人工的30倍。
另外,手機直播成為解決農產品滯銷的有利武器。在傳統銷售模式向網路化轉變過程中,手機的功能正日益突出。其實,每個人都已經見證過,科技的進步實實在在提升了生活的變化,說是天翻地覆的變化毫無為過。在2000年,手機的畫素還侷限於11W,如今的手機已經擁有了億級像素,今昔不可同日而語。
像一枚小小的手機的變化,科技引領著生活大步向前。在我國鄉村振興的大潮中,如何改變種植模式,或許成為所有農村農民的新課題。隨著種植模式改變,科技力量的應用,農民也將迎來致富的美好時刻。#農民##三農高質量創作大賽第三季#
朋友們,您相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