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過半,一直以來讓我獲益匪淺的二件事:
- 會做家務
- 很早就養成了七個習慣
現在的人,都在抱怨996。其實,996現象之前也是存在的,只不過沒有被冠以“996”。
記得我小時候,那是70年代,父母的工作真的很忙,每週工作六天,每天也有開不完的會,基本是晚上6點以後下班。
所以,還沒上學時的我,就學會了煮飯,而且還是用煤球爐子去煮飯。
後來,一直幫助父母做家務。
好在那時的學習,主要都在學校完成,回家做完家庭作業就好了,做家務也沒耽誤我玩。
很慶幸,從小學會了做家務,讓我培養了一些陪伴終身的好性格:
一、不怕麻煩,做事按部就班有序進行。
家務活,通常包括廚房家務和收拾房間。
廚房裡的家務活,不管煮飯、炒菜都是有步驟的:
- 首先,知道要做什麼飯,或什麼菜,
- 然後,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一般也不能亂的,做包子、餃子等麵食亦是如此。
收拾房間也一樣:
- 首先,要清點好家中放置東西的位置
- 然後,再合計哪樣東西放在何處,
- 最後,在心裡做好大致統籌後,再收拾。
家務活要做好,其實要知道目標、會分類、會排序、會統籌規劃等。
二,願意動手嘗試,在做家務的過程中,也克服了恐懼和害怕,當會做的家務越多時,也就越自信。
現在回想起來,不到6歲的我,自己淘米加水,在煤球爐子煮稀飯。
現在的父母,估計絕對不敢讓孩子去做這些吧:
- 最開始,切菜害怕切到手指頭
- 後來殺雞、收拾黃鱔
其實,這些家務活,不僅讓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越來越強;而且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就是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想辦法解決它,而不是畏懼它。
很慶幸工作以後,很早就接觸到了“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
初到外企,就被公司選派去北京,參加了富蘭克林柯維公司正宗的“seven habits”課程,為我以後的職場生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讓我養成了工作中的非常重要的習慣。
富蘭克林柯維先生總結的七個習慣,在美國人看來,除了聖經,七個習慣就是第二個人人都熟知的聖典。
七個習慣中,前三個是“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我認為這是幫助個人取得成功的基石。
- 積極主動:意味著有意願主動去做事承擔責任,任何事只有去做了,才有成功的可能。
- 以終為始:意味著做事前就有目標,一切計劃和安排有的放矢,向著目標前進,不會偏離方向。
- 要事第一:意味著將時間分配合理,根據重要度和緊急度二個象限的歸類,將大塊時間用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不要被瑣事打擾。
接下來的三個習慣:“雙贏思維、知彼知己、綜合統效”,更是在團隊合作中的成功法寶。
- 雙贏思維:告訴我們在工作(包括生活中)要爭取互利的局面,利人利己才有可能成功。
- 知彼知己:意味著在合作中要有同理心,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知人者智、知己者明,才能有效溝通。
- 綜合統效:意味著做任何事前要有大局觀,站在適當的高度看問題後,再去想辦法做計劃。
最後,第七個習慣“sharpen the saw不斷更新”,更是要求每個人不斷更新自己,善待自己的身體、精神、智力和情感(個人和社交),適應時代和變化,邁向新的成長之路。
這,簡直就是現在這個高速變化的VUCA時代的必殺之計呀。
為什麼“七個習慣”讓我很容易認可,並堅持下來呢?
仔細想來,可能和我從小會做家務有關。
其實,我在做家務中,已經在不知不覺地應用了七個習慣中的一些習慣,比如積極主動、以終為始、綜合統效和不斷更新。
很慶幸,我的人生有了它們--做家務和養成七個習慣,讓我在工作、生活中不懼困難、從容應對。
(圖源網路,侵刪)
我是Vivian,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發芽的棒槌。原創作品,歡迎圍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