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古風大片帶給我們的都是溫柔、溫婉的視覺效果,但強行拉近鯰魚臉的眼距、把視覺焦點放在T區,會是怎樣一個視覺效果?
《時裝Official》六月刊裡的倪妮告訴了我們:
為了配合宣傳文案裡著重強調的“水墨眉”的走勢,強行加重了鼻影,讓倪妮原本不那麼有存在感的T區拔地而起。
或許有一些美感吧,但總體上還是比較詭異的。
特別是結合整套硬照想要表現的“中式時尚美學”來說。逼仄高聳、咄咄逼人的T區,與背景中的山水、雕花門窗、茶案、竹子和金箔屏風,這些講求閒適的文人意趣的元素,在氣質上來講,的確是有一些不相容。
讓人在面對這些畫面時會產生一絲迷惑,很難快速定義當時的感受,於是“獵奇”在某種程度上大過了“審美”。
不過話說回來,這其實也是講求瞬間表現力的時尚美學,在生產宣傳物料時的慣用手法。畢竟唯美已經不稀奇了,‘怪’與‘美’的結合,才是奪取目光的快捷方式。
時尚美學的視覺表現重點,在於讓人一眼看到,而不是讓人反覆品味。
冷漠、挑釁的表情、誇張的姿勢、奇特的妝容、莫名其妙的氛圍,都是為了這個目的服務,衝擊力是第一位的。
因此如果我們像欣賞繪畫那樣,去反覆琢磨一件時尚攝影作品的時候,會發現,“越看越不知道自己看得是什麼”、“越看越覺得荒謬”、“越看越不知道為什麼這張照片會存在”…
對此卡爾·拉格斐曾發表過一個精到的描述,他說:
“時尚是膚淺的,任何想要在其中尋找深刻的人,註定會一無所獲”。
當然這也不是一個毫無轉圜餘地的判斷。
比如為倪妮拍攝這套硬照的攝影師
孫郡
,就曾在2015年左右,依託“工筆人物”,這種相對低調、內斂的美學。
成功挑戰了此前以陳漫為核心,講求濃郁色彩和光影衝擊力的時尚攝影風格,確立了自己“上海灘身價最高時尚攝影師”的地位。
將面板質感細膩的寫真照片與工筆畫柔和的色彩渲染、精緻的線條結合在一起,再搭配仿古絹布底帶來的“時間感”。
使得這種風格的人像寫真,既有“不惜人工”的貴族式精緻,又與真實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讓照片中的每個人,看上去都有種物質極大滿足之後、返璞歸真的淡淡倦怠。顯得他們不僅有錢、有地位還很有文化(文化感來源於對視覺刺激的控制),瞬間便擊中了潛藏於國人心中的美學記憶。
那麼這種美學記憶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把“美”和“文化修養”,緊緊綁在一起的
文人美學
。
與講求材料的珍貴、色彩質感的厚重,以及造型的繁複,長期站在歐洲美學鄙視鏈頂端的宮廷和宗教美學不同。
在大眾一般的印象中,中式美學鄙視鏈的頂端,通常是注重個人精神生活,與現實世界保持距離的文人美學。
它要求觀眾,不能僅僅體會現實世界中的“美學現象”,還應該對它們有所反思。明豔比不上淡雅,多彩比不上黑白,精巧的工藝比不上隨手一揮、渾然天成。
當我們在品味文人美學作品時,重點也是創作者對於人生的體悟,而非色彩造型。
社會實踐要的是動,那文人美學就偏好靜。現實生活需要人與人的密切交往,那文人美學就熱衷於表現“活在自己的世界”。
這種與人類本能的審美習慣(對活色生香的喜愛)相左的複雜審美邏輯,對於思想樸素的勞苦大眾來說,是很難get到的。
所以大眾有時候會批評文人美學“很裝”、“很彆扭”、“很虛偽”,而文人美學的愛好者又會斥責大眾粗鄙“不懂得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