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縮穴屬督脈。具有平肝熄風、寧神鎮痙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心肝及脊背疾患。
本穴首見於《針灸甲乙經》。筋即筋肉,縮即攣縮,此穴通肝氣,善治筋攣等病,故名筋。
【定位】
在脊柱區,後正中線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如下圖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棘間韌帶中。有第9肋間動脈後支和棘皮下間靜脈叢;布有第9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深部為脊髓。
【針刺時針尖經過組織】
面板→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
【取穴方法】
1、俯伏或俯臥,於後正中線,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處取穴。
2、俯伏坐位或俯臥位,先取約與兩肩胛骨下角平齊的第7胸椎棘突,再向下摸2個胸椎棘突,於下方凹陷中取穴。
【主治病證】
1、癲癇狂;
2、抽搐、脊強、四肢不收、筋攣拘急等筋病;
3、胃病;
4、黃疸。
【操作方法】
向上斜刺0.5—1寸。區域性酸脹感。可灸。
【注意事項】
筋縮穴不宜針刺過深,以防刺傷脊髓。刺椎間腧穴有麻電感時應立即拔針或停止深刺。
【常用配伍】
1、筋縮穴配大椎、人中治小兒驚癇。
2、筋縮穴配水道可治脊強、腰痛。
3、筋縮穴配懸樞、脊中、中樞治胃痙攣。
4、筋縮配曲骨、陰谷、行間,有清熱化痰的作用,主治癲癇。
5、筋縮配太沖、百會,治眩暈。
【按摩保健】
經常點揉筋縮穴,可治腰椎間盤突出、筋脈拘攣、小兒抽動症、癲癇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