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關於大學生含金量降低的討論一直爭論不休,有的人認為我國大學秉持著“嚴進寬出”的原則,導致大學生都“混日子”,不願意學習。
也有的人認為,大學應該提高學生培養標準,對於不合格的學生,應該勸退。而網友的熱議,引起了教育部的關注。
針對這一現狀,教育部出臺了很多政策,要求大學嚴格管理大學生,網友表示,教育部這回動真格了,混日子的大學生恐怕無法按時畢業了!
教育部這回動真格了,混日子的大學生要遭殃,恐怕畢不了業
我們的大學人才培養機制一直被社會詬病,因為秉持著“嚴進寬出”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指錄取學生的要求很嚴格,但是勸退學生的要求卻很寬鬆。
就拿掛科、補考來說吧。一般大學有兩次補考機會。一種期末考試掛科的補考,另外一次是大四畢業前的清考。
很多學生不想拿獎學金,也不想學習,因此,都等著大四清考,而學校為了畢業率,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於屢次掛科的學生也比較放任。
高校建立這一制度,主要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順利畢業。這個“寬容”的方式導致了一部分學生的功能性學習缺失嚴重的現象。甚至即便是掛科了也毫不擔心。
對於此現象,教育部發文要求屢次掛科、逃課的學生,將會受到嚴懲,而且要求各大高考取消大四清考的政策,對於補考不過的學生,將按照重修的方法來計算。
該通知也提到,對畢業生論文質量的嚴格管理,避免發生論文抄襲、重複率夠高的現象。
實際上,將掛科、論文抄襲等事情和學生的學位證、畢業證聯絡在一起,對於學校而言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許多學生都經歷了大一逃課擔驚受怕,大三逃課你奈我何的態度轉變,原因都是學校管理的鬆懈。
為此,透過提高學生管理的標準,不僅是對學校的負責,也是對學生自身的負責。
對於教育部的此舉,學生們的看法不一
很多人都認為,在中國和外國大學之間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國內的大學都是進入難度很大,畢業卻很容易。國外的大學都是進入比較簡單,但想要畢業卻很困難。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導致外國畢業生的平均素質要比國內大學生好一些的根本原因。
透過加強論文稽核和肆無忌憚掛科處罰的力度,讓原本想要“混日子”的大學生注意提高文化水平,增加自身的學科能力,對於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不過關於高校的相關制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網友們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表示認同這種方法,因為現在的大學卻是很多水分。
如果不改革,高等教育可能會被摧毀。國家發展得好,就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如果大學一直都秉持著非常鬆散的管理政策,對於人才的培養是沒有好處的。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教育部的此舉治標不治本,一味地將壓力都給學生,顯然會打擊學生的熱情,同時,也會對一些高校產生負面影響。
試想一下,如果學生讀了四年的大學,甚至連畢業證書都拿不到,要在社會上立足很難,這樣就是人為地製造社會矛盾。與其從學生身上下手,不如拿高考開刀!
個人看法
不得不說,教育部的此番做法還是很好的。
現在的大學管理真的比較鬆懈,尤其是在一些普通大學中,學生逃課、上網、不按時歸寢室、頻繁掛科等現象非常普遍,如果不加以治理,最終影響的是學生的自身發展和學校聲譽。
因此,教育部的政策為各大高校實行更加嚴格的管理政策,提供了借鑑和機會。希望各大高校能夠基於人才培養的目的,提高對於學生學習、生活的管理。
當然,更重要的是學生自身,要有一定的約束力,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應該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一切要以學習為重,千萬不能玩物喪志,甚至頻繁掛科、留級。
如果對於學習不重視,對於自身的思想不重視,最後受到傷害的是自己,甚至有可能拿不到學位證,更嚴重的會被勸退。到時候就得不償失了。
【今日話題】是否支援高校實施“嚴進嚴出”的管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