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國內可謂是風波不斷,前段時間,日本首相菅義偉曾表示辭職的訊息,已經在網路上引發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熱議。事件熱度還未平息,又傳出日本國寶級科學家要帶領其團隊,集體投靠中國的訊息。
對於我國來說,引進這樣級別的科學家,當然是件好事,國內評論也一致表示歡迎。因為這樣的人才引進,對於我國的科研極具價值,可以推動我國在該領域的科學研究方面獲得更快更好的發展。
而日本人民這邊表現的卻是一片聲討、譴責之聲。稱其是賣國行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賣國家的賣國賊。
孰是孰非暫且不去討論,那麼這位投奔中國的科學家是誰?他為什麼要來中國?
這位科學家名叫藤島昭,是研究光催化領域的傑出代表,被稱為“光催化之父”。正是他帶領著他的團隊前不久宣佈,組團來中國發展。
藤島昭是何人?從科學界對他的稱呼可以看出,他在光催化這一科技領域屬於領軍人物。在其科研生涯中,曾多次獲得諾貝爾提名。這樣的科學家放在任何國家,都應該算得上是國寶級人物了。
那麼是什麼導致藤島昭做出這樣的決定,不遠萬里來投奔中國呢?這要從日本自2000年發起的名為集中選擇計劃說起了。
為了培養具有世界級別競爭力的企業,當時的日本政府發起了這樣一個計劃。集中選擇一些掙錢快、競爭力強的企業,作為國家優先扶持的物件。而一些缺乏競爭力、短期看不到回報的企業,則縮減其資金支援甚至砍掉。
這項政策漸漸地也影響到了科學研究界。科學研究專案,往往耗時都比較長,一個科研專案,甚至需要經過好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同時,在整個科研攻關的過程中,幾乎是看不到什麼收益的。
這似乎就不符合日本集中選擇政策計劃的實施目的,結果可想而知,藤島昭的研究經費被砍。然而科研專案失去了研究經費,就意味著無法進行下去,搞科研就成為了無稽之談。萬般無奈之下,藤島昭選擇了中國。
然而,藤島昭選擇中國也並不是偶然的,這其中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國長期以來對科學研究的重視。中國目前仍處於發展過程中,各行各業都需要優秀的資源和人才來支撐。因此多年以來,我國一直致力於引進國外優秀的科研人才,在海外還建立了多所招聘基地,對來到中國的科研人才予以大力支援。
不光是藤島昭,早在2014年就有日本科學家高畑亨被浙江大學所聘用,另外,在中國居留的日本科研人員兩年前就已達到了萬人。
第二,藤島昭與中國的淵源可以追溯到40年前,期間他曾多次訪問過中國,在日本搞科研的時間裡,他的學生中有多名來自中國,並在他的培養下,成為傑出的科學家。
反觀日本,對待人才的態度與我國形成了極大的反差,造成了人才大量的流失。另一方面,也正說明我國正變得日益強大,各個領域都保持著強有力的競爭力,在未來的發展道路勢必會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