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網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央廣網推出《黨史聲音日曆》,用聲音帶你穿越百年時光。
【黨史上的今天】
1978年11月25日,黨中央作出了在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嚴重的西北、華北北部、東北西部建設三北防護林體系的重大戰略決策,揭開了我國大規模生態建設的序幕。
長期以來,中國西北、華北及東北西部,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嚴重,木料、燃料、肥料、飼料俱缺,農業生產低而不穩。據調查,從20世紀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的近20年間,三北地區有300多萬公頃農田遭受風沙危害,糧食產量低而不穩,有1000多萬公頃草場由於沙化、鹽漬化,牧草嚴重退化,有數以百計的水庫變成沙庫。
為了從根本上改變三北地區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1978年11月25日,《國務院批轉國家林業總局關於在三北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點地區建設大型防護林的規劃》印發,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正式啟動,揭開了我國大規模生態建設的序幕。
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包括我國北方13個省(區、市)的551個縣(旗、市、區),建設範圍東起黑龍江省的賓縣,西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孜別裡山口,總面積406.9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42.4%。
工程建設期限從1978年開始到2050年結束,分三個階段、八期工程進行。規劃造林3508.3萬公頃,建設任務完成後,可使三北地區的森林覆蓋率由5.05%提高到14.95%,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2003年,三北工程創吉尼斯紀錄,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植樹造林工程”。
經過40多年不懈努力,工程建設取得巨大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成為全球生態治理的成功典範。累計完成造林儲存面積3014萬公頃,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5.05%提高到13.57%。
在三北工程建設中,三北地區廣大人民群眾治沙治害、植綠致富,創造了沙海變林海、荒漠變綠洲的綠色奇蹟,培養了以王有德、石光銀、牛玉琴等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鑄就了不畏艱難、艱苦奮鬥,鍥而不捨、久久為功的“三北精神”,成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強大精神動力。
進入“十四五”,生態建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三北工程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理念,全面推進科學綠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生態文明和實現美麗中國夢貢獻三北工程力量。
(資料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新華網、參考訊息網)
總監製:於鋒 高陽
編審:餘京津
監製:王薇 趙淨 馬媛
策劃:關宇玲
主播:劉嘉銘
音訊製作:吳可欣
設計: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