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國戰略競爭的程度越來越激烈,代表著美國海軍最強戰力的航母打擊群和兩棲戒備群的動向格外受到關注。前不久,擁有世界上首支由五代機艦載機中隊的卡爾·文森號航母正式結束升級維護的工作,開始出航執行任務。卡爾·文森號航母的艦載戰機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其作戰效能也都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此外,航母本身的動力系統、艦載武器系統、艦載電子系統等都是剛剛升級改進完畢的,可以說,卡爾·文森號航母的總體作戰能力代表了美國現役航母的最高水準。
卡爾·文森號航母從美國聖迭戈海軍基地出發後,一路向西,第一站就造訪了日本的橫須賀基地,由此可見美軍對西太平洋地區的重視,這在大國競爭的大背景下,也釋放了強烈的特定訊號。之後,卡爾·文森號沿著第一島鏈進入了我國南海,再次開展其所謂的“自由航行”,這是明顯有針對性的航行。出人意料的是,近日,在我國南海航行的卡爾·文森號航母主動在社交媒體上釋出了一些行動的照片,並配文稱:這是非常繁忙的一天,我們在靠近大國的艦船、飛機和潛艇的公海海域活動,對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安全和穩定作出了貢獻。
與此同時,社交媒體上還出現了卡爾·文森號航母的具體位置訊號,據悉,這是因為卡爾·文森號航母打開了船舶自動識別系統。據訊息顯示,卡爾·文森號航母當時的航速為21.6節,航向是093,艦體長332米,寬為48米,座標在寥內群島以北方向,另外,還顯示在卡爾·文森號航母附近水域有一艘大國的“海洋地質十號”考察船在活動。眾所周知,一艘軍艦尤其是像航母這種核心攻擊力量的艦艇在執行任務時,是不會主動開啟船舶自我識別系統的,這是為了避免將軍艦的身份、位置、航向和航速等資訊完全暴露在別國的雷達視野中,而這一次卡爾·文森號的一反常態行為,恰恰是美軍想要公開彰顯其在印太地區軍事存在的有意之舉。
很長時間以來,美國對於航母打擊群和兩棲戒備群這樣的大型艦艇編隊一直採取的都是低姿態和高宣傳相結合的方式,根據以往經驗,美軍這些大型編隊在進入我國南海海域之前都不做任何的宣傳和預告,儘管航母打擊群涉及到的艦艇數目和種類繁多,各類演習訓練的科目也不少,但美海軍從不事先進行有關報道和相關展示。到了特定海域後,有時會透過“照相演練”的方式高調亮相,展示其強大的艦艇構成和各艦艇間進行的聯合作戰樣式,從而向外界傳達出某些訊號。而從這次暴露的卡爾·文森號航母的座標來看,寥內群島距離馬六甲海峽已經很近了,離東亞國家建立的情報、監視和偵查的網路體系相對較遠,這樣的“高宣傳”性應該指向的是對馬六甲海峽的絕對控制權。
馬六甲海峽是世界上一條重要的貿易往來和能源運輸的通道,尤其是對於東亞的很多國家來說更是具有“海上生命線”的比喻,其中我國約85%的石油就需要途徑馬六甲海峽進入我國南海,所以馬六甲海峽的地理位置具有戰略層面的價值。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這次高調亮相就是為了凸顯其對這一戰略通道的控制優勢,是對大國展示其雄厚實力的一次亮相。事實上,我國為了解除美國對這一“海上生命線”的直接威脅,已經做了不少努力,其中包括在南海填海造陸、在南海島嶼上修建飛機場等專案,就是為了增加我軍對馬六甲海峽的投射能力,能在必要時候保護住我們自身的權益。不過從目前來看,美軍依然有著絕對的優勢,我國還需要繼續採取相關舉措來強化這種能力。
然而,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應出美軍強大的戰略投送能力,美軍陸、海、空三軍都有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力量投送的能力,但海軍絕對佔有絕對的特殊地位。陸軍受限於投送的手段效果自然不會太大,而空軍雖有很大的投送靈活性,但兵力的投送規模是其最大的制約,即便是隻有美軍才能完成的“西貢行動”和“喀布林撤軍行動”,實際上也還是在越南和阿富汗留下了大量的美軍武器裝備,所以最後不得不採取自毀手段來消滅這些武器裝備以免被別人所用。
但美國海軍的戰略投送能力卻是陸空軍所不能比的,有資料表明,一艘“聖安東尼奧”級兩棲運輸艦的貨物運載量就相當於54架C-17“環球霸王”戰略戰術運輸機,而且遠端投送的成本也僅是這54架C-17的11%。不僅如此,“聖安東尼奧”級兩棲運輸艦還能進行艦對岸投送,保證海軍陸戰隊的生存能力,這一點是C-17所不具有的,即便是拿出B-52這樣的戰略轟炸機,也能看到與航母之間的巨大差距。關鍵是,美國擁有很多像卡爾·文森號航母和“聖安東尼奧”級兩棲運輸艦這樣的戰略投送平臺,其依託海洋的機動空間帶來的戰略投送能力是任何一個國家所不能比擬的。綜上來看,卡爾·文森號這次出人意料的主動暴露位置有著其深度的背後考量,美軍海軍這樣的大型編隊使其在遠洋上取得了巨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