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時任越南共產黨政治局委員兼國會副主席、越南第一任駐華大使的黃文歡身患疾病,經過越南共產黨中央書記黎筍的批准,前往東德治療養病。
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在當年的七月,黃文歡剛剛抵達巴基斯坦時卻立馬調轉馬頭,朝著相反的方向逃亡到了中國。
在華期間黃文歡約見了中共中央領導,並揭露出了一件驚天大事——時任越共書記黎筍曾經篡改胡志明遺囑!這條訊息一經傳出,立馬引起了全世界的目光。
當年8月,美國《時代週刊》雜誌曾經就胡志明遺囑被篡改一事發表題目為《河內之緊迫關頭》的專題文章。
蘇聯方面雖然沒有表態,但因為與此事的種種關聯,時任書記的勃列日涅夫也對此事進行了密切關注。
黃文歡的話並非無跡可尋,自從越南國父胡志明去世以後,整個越南就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黎筍為首的政治團體,一改胡志明當政時期與周邊國家和平共處的原則。
先後幾年時間派兵大肆侵擾周邊國家,不但入侵佔領了柬埔寨,甚至侵佔我國南海島礁,殺害我軍邊防人員,最終促使了我國在發起了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
在黎筍執政期間,整個中南半島都處於戰亂之中。而這一切的源頭都可以追溯至那份被篡改的胡志明遺囑之上。
胡志明生平—事件起端
胡志明出生於1890年5月19日,是越南勞動黨主要創立者和領導人,在年僅十五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參與秘密組織的反抗法國殖民統治活動。
之後旅居法國期間,由於不滿巴黎和會結果,1920年,胡志明憤然加入法國共產黨,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加入共產黨的越南人。
在法期間,胡志明還結識了中共代表周恩來,之後在周恩來的邀請下,兩人一起回到了中國,同在黃埔軍校內任職,此時的胡志明擔任蘇聯顧問鮑羅廷的翻譯。
在華期間,胡志明積極從事革命運動,1925年7月13日,胡志明在廣州東較場用粵語發表演講聲援省港大罷工,取得非同凡響的成功。
這使得他與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周恩來,毛澤東都有著深厚的友誼。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胡志明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在廣西組建了越南流亡政府:統一戰線越南獨立同盟會,該同盟會致力於協助和指揮越南軍民抵抗帝國主義侵略者。直到1945年越南爆發八月革命,胡志明才返回越南。
9月2日,胡志明在越南河內發表《獨立宣言》,宣告越南獨立,越南民主共和國正式,胡志明擔任越南民主共和國總統兼政府總理。隨後,越南勞動黨在中國和蘇聯的援助之下,北越政府成功趕走法國殖民者。
1954年7月,多國代表共同簽訂日內瓦協定簽署,該協議規定越南北方由胡志明為首的越南勞動黨治理,南方仍由法國和美國扶植的偽南越政權統治。
1961年,胡志明率領北越軍民打響了抗美救國戰爭,意圖光復整個越南,滲透進入南部地區,組織反美游擊戰,隨後美國派兵介入越南,越南戰爭爆發。
胡志明之所以敢向美國發出挑戰,是因為此時外部環境穩固,站在越南背後的是整個社會主義陣營。
此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中蘇關係友好,得益於此,在越戰之間,源源不斷的武器,糧食等物資輸入北越,為其最終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尼克松曾經在自己回憶錄中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美國在越南的失敗不是敗給了越南,而是輸給了越南背後的蘇聯和中國,因為如果蘇聯不給越南提供強大的援助,北越領導人連打幾個月的仗都不可能。”
中蘇關係—風雲劇變
1966年3月,因為中共與蘇共兩黨的關係。面對二者情況,胡志明並未做出偏袒,因此在越共會議上,他曾經多次提出要團結社會主義大家庭,在中蘇問題上保持客觀中立。
憑藉著自身影響力,在其生前,越南勞動黨一直都在堅持著這一主張。這也使得越南能繼續獲得兩國支援,直至越戰結束。
然而,這一政策並不是那麼牢不可破,其實在很早之前,越南政壇就悄然形成了親華派,親蘇派兩大派系。
親華派以胡志明為首,還包括武元甲,黃文歡等人,親蘇派則以黎筍為首。由於胡志明堅持客觀和中立的原則,黎筍等親蘇派並未受到打壓,反而在不斷的發展壯大。
1969年9月2日,胡志明由於心臟病發作去世,在他死後,這些歷史遺留問題的危害,也逐漸顯現出來。
早在胡志明晚年,黎筍等人已經開始悄悄對胡志明和武元甲等人開始架空。此時的黎筍已經升任越南勞動黨第二號人物。
雖然胡志明領袖的地位無可動搖,但黎筍還是以胡志明和中國領導人關係良好為由,稱其為“外交天才”,將越南外交事務全權推給胡志明,而其他事務則有自己完全把握。
就這樣,透過不斷捧殺的方法,將胡志明的身份從“一國元首”逐漸轉變為“外交部長”。
除此之外,胡志明身邊最親近的人物便是武元甲了,武元甲是奠邊府戰役輝煌勝利的指揮者,同時也是北越軍隊當中威信最高的將軍。
當時越南民間輿論公認,武元甲是繼胡志明之後越南功勳最大的人物,早在1958年他便被授予大將勳章。
然而等到胡志明死後,武元甲獨木難支,一直處於被黎筍孤立與打擊的地步,這使得黎筍順利繼承大位,在此之後,黎筍獨斷專權,得以繼續實施自己的野心。黎筍當政—野心畢露
1969年胡志明去世後,在領導人黎筍的稽核和示意下,越南勞動黨中央公佈了篇幅僅兩千多字的“遺囑”,史稱“黎氏國父遺囑”,遺囑主要涉及到這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越南共產黨首先要在自己內部保持黨內團結,增強黨內民主建設。
第二、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上,胡志明稱“面對中蘇現狀,我本人十分痛心,但我黨要對他們多做團結工作。” 強調社會主義大家庭合作,不可偏袒一方。
第三、越南必須擊敗美國,完成全國統一,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不惜任何代價抗擊美國強盜,直到取得完全勝利。
第四、胡志明指示,自己的喪葬事宜一切從簡,萬不可因此鋪張浪費,將自己的骨灰分成三分,分別埋葬于越南北部、中部和南部,以示國家統一。
第五、關於越南未來戰略。胡志明要求全國同心協力,讓越南主宰印度支那半島,成為強國。
其實單從這份遺囑的內容來看,它是十分矛盾的,既然胡志明主張和平共處,又為何會強調成為主宰一方的地區強國呢?
根據黃文歡多年後披露,指出胡志明遺囑的第五條,正是出自黎筍之手,這麼做是在以胡志明遺囑的名義為自己未來的野心做鋪墊。
除此之外黃文歡還透露,在胡志明逝世當天,黎筍曾經拿出了一份列印檔案向政治局出示,說這就是胡志明遺囑,在這份遺囑末尾同時有胡志明和黎筍的簽字。
但是遺囑見報後,還刊登了胡志明的一段手跡,但是在當天黎筍向政治局出示的檔案中是沒有的,說明黎筍拿出了兩個不同版本的遺囑。
面對質疑,如果黎筍想要證明遺囑的真實性,完全可以拿出遺囑的手寫版,只要手寫版與黎筍的列印版內容一致,那麼所謂的造假自然就不攻自破,但是黎筍直至去世沒有拿出過遺囑手寫版,可見其心虛。
1969年,越南尚未有統一,越南戰爭還處於拉鋸階段,面臨著美軍的巨大威脅,黎筍無論在國際上局勢上還是物資援助上都是有求於中國。
除此之外,如果想徹底打敗美國人,那麼就必須團結胡志明旗幟下的各大派系,因此,一度對華親善。
1973年1月越美雙方在巴黎簽訂關於結束越南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美軍開始從南方撤走,黎筍立即改組越南勞動黨,更名越南共產黨。
伴隨著上世紀七十年代,中美關係逐漸恢復正常化,黎筍等人終於抓住機會,利用黨內和民間對中國產生的不滿情緒,挑起事端。
自從越南統一以後,黎筍一方面在國內展開了大清洗加強集權,另一方面在國際上奉行親蘇反華政策,妄圖佔領整個印度支那半島,稱霸東南亞。
此時越南戰爭已經結束,黎筍本應遵循客觀規律將越南共產黨的主要精力放到戰後重建、恢復生產之上。
但黎筍並沒有這樣做,在野心的趨勢以及在蘇聯的鼓勵之下,越南共產黨戰後不斷擴充軍備,此時的越南除了坐擁大量蘇式裝備,同時也還有著在越戰期間繳獲的美式裝備,對外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力量。
最終在1978年12月,黎筍政府悍然發動了侵略柬埔寨的戰爭,柬埔寨戰爭爆發。
由於此時的柬埔寨正處於紅色高棉政權的恐怖統治之下,面對實力強悍的越南,幾乎不堪一擊,在開戰兩個月後,便丟失了首都金邊,轉入了游擊戰狀態。
初戰告捷的黎筍政府士氣高漲,他仿照勃列日涅夫主義,勢必要做中南半島上的小蘇聯。
不但在柬埔寨扶持了傀儡政府柬埔寨人民共和國,另外還加緊對寮國的滲透和控制,意欲將兩國變為自己的“衛星國”。
越南勞動黨,建立於1930年,最初名為印度支那共產黨,由寮國,越南,柬埔寨三國革命人士共同組建,目的是使三國徹底告別帝國主義殖民,直到之後才逐漸分離。
這一設想本初是為了壯大革命陣線的偉大設想,然而在此時,黎筍竟然將其作為自己對外擴張的理論依據。
對越反擊戰—結束鬧劇
1978年8月,越南方面派出兩百人小隊越過邊境,侵佔我國浦念嶺,連夜修築鐵絲網工事,並對當地居民進行驅逐,企圖永久佔領此地。
同年十一月份,越南方面再次入侵廣西,屠殺我軍民,製造出了庭毫山流血事件,黎筍向中國發出聲明:要求我國歸還南海部分中國島嶼。
這些島嶼曾經被南越政權非法佔領過,在胡志明生前就已經與我國達成共識,明確承認該區域為中國領土。面對黎筍的無理要求,中方表示明確拒絕。
在索要無果後,黎筍立即派兵以突然襲擊的方式迅速在南洋上更是直接侵佔了我國百分之九十六以上的島礁,嚴重危害我國主權。
同時,黎筍還加緊與另一超級大國蘇聯聯絡,在1976年之後演變為大規模的反華。面對著越南在中國邊境的挑釁行為不斷升級,中國方面在多次警告勸誡無果後,最終忍無可忍,決定對越南實施了武裝反擊。
1978年,華夏大地軍旗攢動,雲南軍區和廣西軍區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同時為了防範蘇聯夾擊,東北西北,百萬大軍陳兵邊境。
然而此時的黎筍政府壓根就不敢相信中國敢於出兵,其主力依然在柬埔寨應對紅色高棉政府的殘餘力量,北部防禦嚴重空虛。
1979年2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宣佈我國對越開戰,在這篇文章裡,中共官方也開始將黎筍領導下的越南共產黨稱為“黎筍集團”、“越南黎筍反動集團”。
同一天在中越兩國延綿500公里的邊界線上,萬炮齊發,對越自衛還擊戰正式開始。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由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和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之下,解放軍九個軍五十萬人的大軍分為東,中,西三路,越過中越邊境,實行自衛反擊。
此時的中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國內百廢待興,因此此戰必須速戰速決,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長久的和平。
為了防止越南方面發揮游擊戰,解放軍各路大軍幾乎同時推進,先是萬炮齊發,隨後在坦克裝甲車的掩護下,浩浩蕩蕩地掃淨一切敵人。
這場戰爭取得了壓倒性優勢,在短短一個月以內宣佈勝利,此時中國就佔領了幾乎整個北越,之後我軍破壞了北越所有交通設施,收繳大量此前援助物資。
這場戰爭中國順利達到了預期的作戰目的,不但打亂了越南的戰略部署,還摧毀了越南北部的工業基礎,奠定了改革開放的政治穩定。之後中越雙方陷入了長期對峙的狀況,並且在兩山附近進行了長達五年的集中作戰。
直到,1986年黎筍去世後,長征、阮文靈先後繼任,對外緩和與中國及東盟鄰國的關係,使越南走上正確的發展道路。
1989年,越南軍隊撤離柬埔寨,同年中越停戰,中越重新恢復和平,黎筍時代徹底結束。
而在同年在胡志明逝世20週年時,越共方面也公開承認了胡志明遺囑的另一份補充材料,向世人揭露了黎筍篡改遺囑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