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全俄錦標賽作為聖誕的例行節目到現在已經小十年了,一開始的時候,當時在紐約還是波士頓,是透過ESPN3的網路英文直播一大早起來看的,然後也試過掛上擴充套件程式,將自己的網路地址改成俄國的,然後在俄國的網站上觀看。到了最近幾年,終於有了外網輕鬆的觀看路徑。
其實看花滑就是有這種滄海桑田的嘆息,由於運動生命的短暫,將那些在足球或籃球裡可能會需要十年才會出現的悲歡離合濃縮到了一兩年裡,這麼八九年的時間,放在花滑裡就是三四代人了。我尤其喜歡這幅圖片,不光是因為這裡麵包含了現在、過去與將來,更是為能看到熱妮亞和阿莉娜以如此自然的方式出現在圖片裡而感動。
我依稀記得大概是2010或是2014年世界盃時,看到兒時喜歡的球星巴拉克作為直播時的中場嘉賓解說戰局,大概就是這種心臟悸動,滿含熱淚的感覺吧。
這場全俄錦標賽值得一書的細節實在太多,在這裡就簡單地寫一寫。還是先說說拿到冠軍的卡蜜拉·瓦列娃。她的短節目無需贅言,悠遠深邃的風格,聖女式的堅定,是本賽季最出色的節目,但是比起這一個早已經不吝筆墨誇讚過無數次的表演,卡蜜拉在這場比賽中卻讓我發現了她在自由滑《博萊羅》中破繭而出的風情萬種。
有關於這個節目的批評,從去年開始就沒有間斷過,大多是質疑15歲的孩子無法將一個本應由成熟女性演繹的曲目表現出來。這樣的評論並非不客觀,但是卻忽略了一點,就像在過去的一年多里,卡蜜拉從一開始圓圓的,小小的小女孩拔高了不止10釐米,也漸漸地能領會到那種屬於女性的魅力與美麗。
這個節目恍然一看,就好像你遠走留學兩年,忽然回家時,看到家裡的妹妹竟然已經長大了一般,實在令人驚喜。花滑的競技在跳躍上,而花滑的美則在舉手投足,一顰一笑之間,卡蜜拉的節目正是這樣完美的結合。
在大概兩年前,我寫過一篇關於薩莎·特魯索娃的文章,將她稱之為梁贊小火箭。後來大概是所見略同,小火箭這個綽號也在俄國叫響了。薩莎的花滑就好像升空的火箭一樣,永遠注視著前方,心無旁騖,純淨如天空,不欺人,不可欺。
除了有關於短節目是否要上成功率極低的三週半(3A)這個已經討論了兩年的問題之外,在她自由滑的編排中倒是看到了一些改進。放棄不可靠的刃跳,將四周跳的重點完全放在點冰跳上,這就足夠堆積出五個四周跳的超高難度了。我們知道,對於這些超高難度跳躍,她都想嘗試,也都想放在節目之中,可是學會取捨,接受取捨才是繼續前進的秘訣。
再說說阿妮婭·謝爾巴科娃吧,作為三屆衛冕冠軍,世錦賽衛冕冠軍的擔子很重很重,終於讓本賽季整體狀態一般的她有些承受不住了。雖說短節目發揮出色,但在自由滑裡卻難言滿意。先是挑戰四周跳失敗,然後是降低難度,以三週跳完成剩餘的節目。
對於阿妮婭在後內點冰四周(4F)失敗後,在第二個跳躍放棄四周跳的嘗試,我是理解的。畢竟當第一個後內點冰四周摔倒之後,假如不改跳躍構成,再出現失誤的話,不但會丟掉連跳,還必須承受跳躍重複的損失,以及節目整體崩盤的風險。考慮到圖塔穆舍娃短節目出現重大失誤的背景,以守住前三名為目標,保守地完成剩餘節目是正確的做法。
到最後,我只希望讓她知道,成績和名次並不足以定義她作為一名花滑選手所有的美好。看著阿妮婭一路歷經風雨,逐漸成長,卻依舊擁有一顆堅剛不可奪其志的心才是她留給我最深的記憶。
之前因為阿德莉婭·彼得羅西揚和熱妮亞共通的亞美尼亞血統和某些角度的相似,我總是喜歡將她暱稱為“小熊熊”。這次直播的時候,也不知道是失誤還是刻意為之,竟然在自由滑節目進行的時候切到了場面觀戰的熱妮亞。這樣就只能再一次不免俗套地改裝重複一下那一句經典的:“22歲的熱妮亞就站在那裡,深情的目光望過去,都是自己14歲時的影子。”
這一個無畏無懼的孩子用兩個精彩的後外結環四周(4Lo)讓時代的車輪繼續緩慢地向前滾動,她不屬於這個冬奧週期,卻奏響了未來的最強音。花滑如此,競技體育就應如此,夕陽固然美好,有的不應是嫉妒青春年少,不應是悔恨年華老去,而應當是欣慰後繼有人,手中的火炬和花滑的美好華年被繼續傳遞下去。
最後再說一說熱妮亞,看到表演滑最後她哽咽壓制內心想哭的衝動的神情,讓我回想起了初見時,她第一次奪得大獎賽冠軍,等著上場領獎時的激動,那已經是六年前的事情了。或許她已經無法做出其他的三週跳,或許她已經不能完成比賽強度的聯合旋轉了,或許這就是她在全俄羅斯錦標賽上的絕唱了。
但是,親愛的熱妮亞,請你仔細地環顧全場,聽聽這如雷的掌聲,看看這屬於俄羅斯花滑的盛世年華,這都是你打下的江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