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后葉赫納拉氏聯合恭親王奕訢剷除肅順之後,得到了滿人貴族階層的熱烈擁護,政變成功後西太后正式宣佈與恭親王奕訢聯合執政,而權傾朝野的奕訢此時有些得意忘形,自恃功高,根本不把西太后放在眼裡。那麼在高調示人的聯合執政背後,政權暗流湧動,其真實內幕又是什麼呢?為什麼說西太后是一個實用主義者?沒有多少文化的她又是透過什麼渠道掌握權術鬥爭秘訣的?我們又將如何看待她在清王朝執政最後四十年的功過得失?我們今天再接著講。
一、恭親王奕欣的專權時代
上回我們說道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訢主導下,伴隨著《北京條約》的簽訂,英法聯軍總算走了。隨著肅順的倒臺,朝堂也出現了兩宮皇太后和恭親王奕訢聯合執政的局面,看似太平,實則仍然暗流湧動。北京城又回到了滿清的手裡,這讓滿人很高興,同時漢大臣也覺得很高興,都認為恭親王奕訢功不可沒。大臣們都聚到恭親王奕訢門下,那麼恭親王在臺前的風光表演就把太后的垂簾聽政掩蓋了,此時聯合執政是一個明顯的大字,而太后垂簾是一行小字,人們注意大字就忘了小字,而恭親王奕訢自己也躊躇滿志,此時的他春風得意,並沒有將西太后(西太后與慈禧太后同人)放在眼裡,覺得這不過是一個不到30歲的女人,能掀起什麼風浪?凡大事還不都得聽他自己的,西太后久居深宮,又能知道什麼?可是恭親王奕訢想不到的是,西太后是一個天生的權術家。
二、西太后沒文化,但不見得就搞不好權術
西太后雖然沒受過良好的教育,直到後來她親自草擬詔書都存在有很多錯別字,在宮中檔案裡是有跡可查的,別看人家沒文化,但是權術這個東西,不見得有文化的人就玩得好。慈禧太后有另外一種受教育的渠道,這個渠道就是聽戲,當時的舊戲,有很多內容都是演歷史典故的,她不看《資治通鑑》,透過看戲也能吸取一些統治的要訣,還有一種天賦是屬於女人的第六感,直覺很好。她沒有受過這種傳統的儒家訓練,所以她這個人表現得很實用主義,就是什麼東西好用,就用什麼東西。比如說她就沒有她夫君咸豐皇帝那麼多的思想障礙或者負擔,洋人在皇帝面前不下跪,禮儀綱常就亂了,天下就要崩潰了,在西太后眼裡這無所謂。西太后覺得自己手裡有一張牌,這張牌是誰都沒有的,就是現在的同治小皇帝是自己的親兒子。慈禧看戲愛看三國,她是很欣賞曹操的,說起來自三國時代至晚清,君主集權制度是在不斷髮展,皇權的威勢是越來越重,在三國時代皇帝的權力可沒有當時滿清大,曹操都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那麼在當時誰掌握了皇帝的代言權,誰才是真正的大權在握。
三、錯估形勢的恭親王還是吃了“瓜落”
恭親王奕訢和慈溪太后的矛盾越來越明顯,而慈禧太后又是一個極其具有權術智慧的人,所以很快恭親王就領教到他這個“小嫂子”的厲害。由於恭親王大力推行洋務運動,也被一些守舊的衛道士所不容,在朝廷中漸漸形成了一股“倒恭”勢力,意圖攻擊恭親王。所以有個叫蔡壽祺的參劾恭親王,這並非小事,清廷馬上組織內閣對蔡壽祺進行訊問。調查發現,蔡壽祺所言,基本都是道聽途說,沒有真憑實據。即便恭親王平日裡是有些傲慢,但也不算什麼大的過錯。內閣本想將調查結果稟告兩宮太后,意圖對恭親王從輕發落。但慈禧太后卻不這麼想,在她看來,這位曾經幫助她成為太后,垂簾聽政的恭親王,現在已經威脅到了她的權力,決心要給恭親王一個下馬威瞧瞧。於是,慈禧決定先下手為強,在召見內閣大臣之前先自己寫好一份諭旨,於是便有了下面這篇塗鴉文章。
“諭在廷王大臣等同看,朕奉兩宮皇太后懿旨,本月初五據蔡壽祺奏恭親王辦事徇私貪墨,(驕盈攬權,)多招物議,種種情形等弊,嗣此重情,何以能辦公事?……恭親王著毋庸在軍機處議政,革去一切差使,不準干預公事,方是朕保全之至意。特諭。”
從這篇小小的短文中,慈禧的文化水平,也可見一斑了。雖然比起很多大字不識一個的女子,慈禧還算有才華的,只是通篇字型七歪八扭,錯字連篇,把“似”寫成了“嗣”,“事出有因”寫成“是出有因”,“狂傲”寫成“狂敖”,“倚仗”寫成“以仗”等等。
內閣大臣經過修改以後,還是頒佈了出去,就這樣恭親王奕訢被慈禧太后找到了一個小茬,就毅然下令撤去他一切職務,一擼到底,整個朝野都傻眼了,以前都是在恭親王奕訢的屋簷下討生活,突然之間這個就倒了,大臣們都覺得很震驚。恭親王奕訢閉門思過,最後他也想明白了,就來到宮裡深刻檢討自己,態度十分之誠懇,最後慈禧給他官復原職,但是議政王的頭銜免掉,身份不再如之前那般尊貴。從此以後,恭親王就被這個小女人給拿下了。
四、陪伴清王朝走過最後風雨飄搖四十年的慈禧功過是非?
隨著恭親王大權獨攬的時代的落幕,中國似乎又進入了一個女主專權的時代,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的一個女主專權的時代。慈禧專權可不得了,執政了四十多年,直到一九零八年死去,之後不到三年清朝就覆滅了。實際上說清朝的最後歲月是一個女人統治,這個歲月是清朝一步步從形式到內容被拉入西方世界的這樣一個節奏,在這個節奏中當家的是這樣一個女人有利有弊,有利是慈禧不受儒家思想束縛,講究實用主義,只要覺得這個事行得通那就幹。弊端就是由於慈禧文化底子薄,沒有遠見卓識,她沒有看到今後世界發展的方向。整體來看清朝走向世界的變革是被動的、是肢解的、也是充滿動盪的。
清帝宣統宣佈退位
歷史就是這樣充滿了偶然,任何一個偶然都會導致一長串的歷史後果,當年的中國是被人拉入世界環境中的,後來我們中國人經過不斷的努力,開始主動的走向世界,同時在這個世界裡也變得更加自信。
《黎明前的中國》系列文章持續更新中,喜歡歷史的朋友點贊加關注哦!銘記歷史,以史為鑑,三省吾身,立志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