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史源歷史專欄第2736期。國產戰爭題材電影《長津湖》,總票房位居我國影史紀錄第一位,其宏大的戰爭場面和家國情懷令觀眾讚賞。不過《長津湖》歸根結底是一部電影作品,並非紀錄片,裡面的細節也不都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為了戰爭劇情的需要,影片中有不少編導發揮的成分,對於抗美援朝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史實,編劇蘭曉龍曾十分糾結是不是要這樣拍,最終還是決定給觀眾展現出來,並且取得了很好的反響。
影片中志願軍第九兵團在福建集結,準備登車發往山東整訓。兵團司令員宋時輪視察部隊,站在臺階上進行了一番慷慨陳詞,動員戰士們北上抵抗美帝國主義,保衛新中國,公開下達了出兵抗美援朝的命令。在司令員的號召下,戰士們揮舞著拳頭,高唱解放軍軍歌。這一幕,看得觀眾熱血沸騰。在真實歷史上這個場景其實是不存在的,與歷史時間線和軍事邏輯不符。
第九兵團包含20軍、26軍和27軍,是建國之後準備攻臺的三野第一梯隊、粟司令的王牌主力兵團。這個兵團有15萬人,一直在東南沿海地區訓練、備戰,準備剿滅臺灣島上的蔣軍殘部,從而實現祖國的徹底統一。但該兵團因為朝鮮戰場局勢的快速變化,被當作抗美援朝的戰略預備隊,派往前線參加第二次戰役的東線長津湖之戰。
第九兵團並非直接從福建用火車運往東北然後入朝,而是在1950年10月先抵達山東,進行適當的整補和訓練,之後再等待軍委的命令決定何時北上。在該部前往山東之前,此事屬於絕密任務,兵團師長以下幹部不可能得到任何訊息。三野的重要發家地之一就是山東,去山東整訓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因此部隊裡面並不會有過多的猜測。影片中宋時輪在福建駐地就向廣大基層官兵宣佈抗美援朝的命令,是與歷史事實不符的。
那麼是編劇不夠嚴謹,對歷史不瞭解造成的嗎?當然不是。蘭曉龍是我國非常優秀的軍事、歷史題材編劇,他曾經的作品《我的團長我的團》和《士兵突擊》,都有著非常好的口碑,令觀眾津津樂道。在創作《長津湖》劇本之時,蘭曉龍非常糾結該怎樣去表現這一細節。他需要考慮突出宋時輪司令員的形象,展現出戰前動員的場景,所以在歷史基礎上進行一定的藝術加工,是必要的。
經過一番糾結之後,《長津湖》劇組還是把前文提到的一幕展現了出來。雖然從時間線上看,歷史上不存在這樣的戰前動員。第九兵團入朝之前,只在山東濟寧由朱總司令給兵團團級以上幹部進行過戰前動員,明確了抗美援朝的任務。在這之前入朝作戰事宜屬於絕密,以防止情報洩露,不可能有電影中的那一幕。
藝術作品除了展現歷史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觀眾“看得懂”,讓故事更生動形象,才能成為一部好的電影,所以適當的藝術加工是非常需要的。蘭曉龍是功力深厚的編劇,正是因為深諳這一點,所以經過一番思考之後決定把這個場景加進去。而從整個觀影效果來看,宋時輪進行戰前動員,第九兵團群情激憤,高唱解放軍軍歌,司令員在吉普車上一邊向戰士敬禮,一邊離開駐地的場景,令人熱血沸騰,看後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戰前動員成了這部電影中非常經典的一幕,蘭曉龍的決定是成功的。
“史源歷史專欄”由中國近現代史作家運營,專注於黨史、軍史、戰史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歷史全貌,帶來精彩歷史細節。歡迎關注@史源歷史專欄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全網同步,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