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那麼想立個嫡子為皇太子,後來繼後那拉氏終於給他生了個兒子永璂、且沒有早夭,按照一般的邏輯,永璂會順理成章地成為皇太子,然後,happy end了。
但真實的生活沒有那麼多的順理成章。繼後那拉氏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隨同乾隆皇帝、皇太后一起南巡的途中,莫名其妙地鬧了一出“剪髮事件”,乾隆皇帝馬上就安排人將她送回宮裡。第二年,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那拉氏就因病去世了,享年49(虛)歲。她的兒子永璂,在25(虛)歲英年早逝,乾隆皇帝也不給予其任何追封。像五阿哥永琪,病重期間,乾隆皇帝就將他封為和碩榮親王了。
是因為乾隆皇帝不喜歡永璂,才使得繼後那拉氏不管不顧,還是由於乾隆皇帝討厭那拉氏,才連帶著不喜歡永璂這個兒子呢?
01
從現有的史料來看,乾隆皇帝與那拉氏的關係,一開始也並沒有那麼差。
富察皇后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十一日病逝,同年的七月初一,乾隆就“奉皇太后懿旨”,正式公佈,嫻貴妃那拉氏為繼後人選,冊後大典在富察皇后喪期滿27個月後舉行。
茲奉皇太后懿旨,皇后母儀天下,猶天地之相成,日月之繼照。皇帝春秋鼎盛,內治需人。嫻貴妃那拉氏,系皇考向日所賜側室妃,人亦端莊惠下,應效法聖祖成規,即以嫻貴妃那拉氏繼體坤寧,予心乃慰。即皇帝心有不忍,亦應於皇帝四十歲大慶之先,時已過二十七月之期矣,舉行吉禮。佳兒佳婦,行禮慈寧,始愜予懷也。欽此。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三百十八》
但乾隆皇帝也不想這麼幹等著,作為過渡,他先冊封那拉氏為攝六宮事的皇貴妃。
今應仿效前規,冊命嫻貴妃那拉氏為皇貴妃,攝六宮事。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三百十八》
乾隆十五年(1750年)八月初二,皇貴妃那拉氏正式成為乾隆皇帝的第二任中宮皇后。
上御太和殿宣制,命大學士公傅恆為正使,大學士史貽直為副使,持節、齎冊、寶冊,立攝六宮事皇貴妃那拉氏,為皇后。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三百七十》
同年八月十六日,乾隆皇帝便追封繼後那拉氏的父親訥爾布為一等公,併為其造墳立碑;那拉氏的母親也被封為一品夫人。那拉氏的侄子納蘇肯,承襲為一等侯。
皇后之父訥爾布,追封為一等公,遣官致祭,造墳立碑如例。妻封為公妻一品夫人。以其孫納蘇肯襲一等侯。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三百七十一》
很多人覺得,乾隆皇帝之所以封那拉氏為繼後,完全是迫於皇太后的壓力。乾隆皇帝的諭旨中也說了,是皇太后認為“皇帝春秋鼎盛,內治需人”,後宮需要有一個女管家,才要著急冊立新的皇后。
事實真是如此嗎?
乾隆皇帝可是按照順治皇帝冊封董鄂氏為皇貴妃時“頒詔天下”的禮制,來為那拉氏辦理皇貴妃的冊封典禮的。
國朝順治十三年,冊立皇貴妃,皇曾祖世祖章皇帝升殿,命使翼日頒詔天下,典至崇重,今應仿效前規。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三百十八》
而乾隆十五年(1750年)七月十五日,乾隆皇帝就決定,等那拉氏正式冊立為皇后,就於八月十七日,帶著皇太后、繼後那拉氏,去拜謁祖先,以顯示繼後的孝心。
諭,朕恭承慈命,繼冊中宮,慶典既成,禮宜躬率皇后,祗謁先陵,以展孝忱,以資福佑。茲於八月十七日,自京師啟程,恭詣景陵行禮。旋由海子,西至泰陵行禮畢,取道保陽,巡幸豫省。所有應行典禮,所司敬謹豫備。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三百六十八》
這怎麼看,乾隆皇帝在立那拉氏為皇后這件事上,都不像是被強迫的。
那拉氏作為乾隆皇帝還是皇子時候的側福晉,在沒有生下任何子女的情況下,就已經坐上貴妃的位置了。
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初四,除了富察氏被正式冊封為中宮皇后,還冊封了貴妃高氏、嫻妃那拉氏、純妃蘇氏、嘉嬪金氏。這些女人,都是乾隆皇帝在當皇子的時候就跟著他了,其中,貴妃高氏、嫻妃那拉氏、嘉嬪金氏這3人,那時還沒有生下過子女。
乾隆十年(1745年)十一月十七日,嫻妃那拉氏又被正式冊封為貴妃。與她同一天冊封的,還有純貴妃蘇氏、愉妃海氏、令嬪魏氏。那拉氏在這個時候,還是沒有生下過子女。
那拉氏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八月成為中宮皇后之時,也是沒有孩子的。乾隆十七年(1752年)四月二十五日,那拉氏才生下了她的第一個孩子——皇十二子永璂。
之後,那拉氏在乾隆十八年(1753年)六月二十三日,生下了皇五女;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又生下了皇十三子永璟。
那拉氏在年輕的時候都沒有生育,反倒是在30歲之後,接連生下3個孩子,而且她在生下最後一個孩子永璟的時候,已經37週歲了。
皇十二子永璂出生後的第5天,即乾隆十七年(1752年)四月二十九日,乾隆皇帝在對大學士管江南河道總督高斌奏摺的批覆中,就高興地提到,皇后那拉氏已生下皇子,值得大家一起高興。
得旨,欣慰覽之。北省今春及入夏,雨暘時若,二麥可定豐收。又皇后已生皇子,一切順適吉祥,卿其同此喜也。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四百十三》
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在立那拉氏為繼後之後,還是希望那拉氏能為他生下嫡出的皇位繼承人。而永璂的出生,也確實令乾隆皇帝非常地開心。
02
乾隆三十年(1765年)閏二月,乾隆皇帝突然派人,將隨同他南巡的皇后那拉氏,先行護送回京。
乾隆三十年(1765年)閏二月二十一日,乾隆皇帝有題為“大學士傅恆等為著扈從皇后前行不必過快事寄信御前侍衛福隆安”的諭旨。閏二月二十三日,直隸總督方觀承有題為“奏報皇后回京查辦沿途水路營盤及河道事”的奏摺。
乾隆三十年(1765年)六月二十四日,繼後那拉氏的侄子訥蘇肯,有題為“奏因皇后擅自剃髮欲意出家,頒諭削侯爵留任而謝恩折”。乾隆有告訴訥蘇肯,繼後那拉氏在南巡途中突然要“剃髮出家”。但那拉氏為何會鬧這一出,卻不得而知。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那拉氏病逝,乾隆皇帝以那拉氏“不能恪盡孝道”、“福分淺薄”、“行事乖違”等理由,只讓人按照皇貴妃的儀制給她辦理喪事。最後,乾隆皇帝連個單獨的墓地都不給她,而是將她的棺槨放入了純惠皇貴妃蘇氏的地宮內、給蘇氏作配。這與當初那場熱鬧的皇貴妃冊封典禮,形成了鮮明對比。
皇后自冊立以來,尚無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歡洽慶之時,皇后性忽改常,於皇太后前,不能恪盡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因令先程回京,在宮調攝。經今一載餘,病勢日劇,遂爾奄逝。此實皇后福分淺薄,不能仰承聖母慈眷,長受朕恩禮所致。若論其行事乖違,即予以廢黜,亦理所當然。朕仍存其名號,已為格外優容。但飾終典禮,不便復循孝賢皇后大事辦理,所有喪儀,止可照皇貴妃例行,交內務府大臣承辦。著將此宣諭中外知之。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七百六十四》
有野史傳,是乾隆皇帝在南巡途中要納美女,那拉氏為此醋性大發,最後惱羞成怒,要剪髮出家。
那拉氏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已經48(虛)歲了,而且貴為中宮皇后,又生養有皇十二子永璂,只要她繼續循規蹈矩,乾隆皇帝不管納多少個年輕妃子,都動搖不了她的地位。
能讓那拉氏這個中宮皇后動氣到鬧出這麼大動靜,估計也只有涉及到永璂的事情了。
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初九的諭旨中有提到過,他內心中意的皇儲候選人,先後有4個:皇次子永璉、皇七子永琮、皇長子永璜、皇五子永琪。
朕登極之初,恪遵家法,以皇次子為孝賢皇后所出,人亦貴重端良,曾書其名,立為皇太子,亦藏於正大光明扁內,未幾薨逝,因追諡為端慧皇太子,其旨亦即徹去,不復再立。且皇七子亦皇后所出,又復逾年悼殤。若以次序論,則當及於皇長子,既弗克永年。而以才質論,則當及於皇五子,亦旋因病逝。設如古制之繼建元良,則朕在位而國儲四殞,尚覆成何事體乎。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一千六十六》
如果乾隆這話是真心的,那就說明,他從來也不想立永璂為皇太子。
如果那拉氏自己沒有兒子,那今後無論哪一個庶出皇子繼承了皇位,都要尊她為嫡母。可問題是,那拉氏有親生兒子。
假如像嘉慶皇帝那樣,將皇位傳給皇次子綿寧,身為嘉慶皇帝繼後的鈕祜祿氏,倒還可以接受,畢竟綿寧是嘉慶元配孝淑皇后所生。而乾隆皇帝的元配孝賢皇后生的2個嫡子,都已經早夭了,如果乾隆撇開繼後生的兒子永璂,去立一個庶皇子為皇太子,那作為嫡子的永璂,今後的地位就很尷尬了,甚至說是有些危險。
而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嘉慶皇帝真正掌權之後,也才追贈永璂為多羅貝勒。同一天,嘉慶皇帝還追贈了四阿哥永珹、孝賢皇后所生的七阿哥永琮,為親王。相比之下,永璂這個曾經的嫡子,待遇上那是差了太多。
壬午。諭內閣,四阿哥履端郡王永城,向在上書房,友于肫篤,且學問才藝俱優,設非夭逝。皇孝早已加封親王矣,茲著追贈親王。七阿哥悼敏皇子永琮,系孝賢純皇后所生,著追贈哲親王。十二阿哥永璂,著追贈貝勒。一切應行典禮,交該部查例具奏。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四十一》
03
史料中關於永璂的記載,真是非常地少。例如,《愛新覺羅宗譜》中只記載了永璂的“嫡夫人博爾濟吉特氏”,卻沒有寫出永璂的老丈人是誰。
這點很奇怪。比如,宗譜中關於皇長子永璜的嫡福晉,可是明明白白地寫著“嫡福晉伊拉里氏,輕車都尉兼佐領德海之女”;關於皇三子永璋的嫡福晉,也是寫著“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觀音保之女”。
乾隆三十年(1765年)十月初十,有題為“為阿巴噶王索諾木喇布坦病情復發,著由伊子或同胞兄弟內選一人來京,參加十二阿哥迎娶福晉喜事事”的諭旨。由這條記載可以推斷,乾隆皇帝給永璂找的媳婦博爾濟吉特氏,八成就是蒙古阿巴噶王索諾木喇布坦的女兒,不然的話,乾隆皇帝為什麼非要讓索諾木喇布坦的兒子、或者親兄弟來京,代替生病的索諾木喇布坦參加永璂的婚禮呢。
根據《內務府奏銷檔》中記載,原本十二阿哥永璂在15(虛)歲,就應該成婚的。欽天監給永璂選了2個初定禮、2個成婚禮的吉日:要麼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三月二十一日行初定禮、四月初十日行成婚禮;或者在八月初三日行初定禮、十月十三日行成婚禮。
又根據《欽定禮部則例》中的記載,十二阿哥永璂是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四月才成婚。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永璂的母親那拉氏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突然病逝,永璂要守孝,才將婚期延後了。
不過,早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十月十六日,乾隆皇帝有題為“為阿巴噶王索諾木喇布坦病故,著該部行文伊家俟百日後再派人赴京事”的諭旨。
《清實錄》中也有記載,乾隆三十年(1765年)十月十六日這天,乾隆皇帝因為收到阿巴噶王索諾木喇布坦病逝的訊息,有派永瑺去祭奠。
戊午。諭曰,阿巴噶王索諾木喇布坦,人甚誠實,內廷行走有年,前聞其患聞,特派乾清門侍衛烏爾圖那遜,帶領御醫,前往診視。今聞溘逝,朕心甚為憫惻。著派公永瑺,馳驛前往奠醊,並賞銀一千兩治喪。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七百四十七》
如果這位阿巴噶王索諾木喇布坦確實是永璂的老丈人,那他的突然病逝,也使得永璂的婚事延後。
永璂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二十八日薨逝,只有25(虛)歲。
永璂生前沒有爵位,死了也沒有得到追封,乾隆皇帝讓人按照“入八分公例”為其辦理喪事。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二十九日,禮部有題為“為奉旨十二阿哥薨逝,固山貝子以下奉恩將軍以上官員,不必會集事文封”的奏摺;同時,又有題為“為十二阿哥薨逝,固山貝子夫人以下奉恩將軍妻以上,不必齊集事致內務府等”的奏摺。
儘管永璂成婚多年,但他膝下並沒有子女。
永璂去世的當年,乾隆皇帝便將皇十一子永瑆的庶出子綿偲,過繼給永璂為嗣。綿偲出生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二月二十九日,生母是永瑆的側福晉李佳氏。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七月,光祿寺有題為“為預備十二阿哥福晉初大上墳致祭需用桌張等項事致內務府”的奏摺。永璂的嫡妻,應該是在這個時候去世的。
但因為直至乾隆皇帝駕崩,永璂都沒有爵位,所以,乾隆皇帝在世時,綿偲也沒有得到任何晉封。
被過繼給三阿哥永璋為嗣的綿懿,也是皇十一子永瑆的兒子。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正月二十二日,乾隆皇帝封16(虛)歲的綿懿為貝勒,並讓他分府居住。
丁卯。諭曰,三阿哥之子綿懿,著晉封貝勒,其出府事宜,著交內務府總管,照例辦理具奏。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一千二百四十七》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十一月初八,乾隆皇帝為慶賀來年80大壽,綿字輩的孩子中,綿恩因為承襲了大阿哥永璜的爵位,與眾位皇子、公主拿一樣多的賞銀,5千兩;皇五子永琪的兒子綿億、皇四子永珹的兒子綿惠、過繼給皇三子永璜的綿懿,都得到2千兩的賞銀。唯獨過繼給皇十二子永璂的綿偲,沒有賞銀。
又諭,明歲系朕八旬萬壽,皇子、公主等,各有所需之項,著施恩皇六子、皇八子、皇十一子、皇十五子、皇十七子、和敬公主、和孝公主、綿恩阿哥,各賞銀五千兩。綿億阿哥、綿惠阿哥、綿懿阿哥,各賞銀二千兩。俱由寧壽宮支領。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二》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駕崩的當天,嘉慶皇帝加恩皇室子弟,綿偲以成親王永瑆庶子的身份,被封為輔國將軍。
綿總、綿偲,系成親王庶出之子,均著照例封為輔國將軍。
——《清實錄·嘉慶朝實錄·卷之三十七》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正月,嘉慶皇帝慶賀自己60(虛)歲生日,才以綿偲早已過繼給永璂為嗣,晉封他為貝子,並給予其相應的待遇。
綿偲雖系成親王之子,久經承繼十二阿哥,今由鎮國公晉封貝子,其應得護軍領催紅藍甲數、以及護衛官員,必應照例辦給。
——《清實錄·嘉慶朝實錄·卷之三百五十三》
道光十八年(1838年)正月初一,因為綿偲是昔日與道光皇帝一起在上書房讀書的阿哥中,唯一還健在的,道光皇帝便晉封他為多羅貝勒。
諭內閣,貝子綿偲,逮事皇祖高宗純皇帝,近支宗室,昔日同朕在上書房讀書者,現在祇伊一人。著加恩晉封多羅貝勒,用示朕追懷曩昔,篤念宗親至意。
——《清實錄·道光朝實錄·卷之三百五》
結束語
永璂與他的嫡妻博爾濟吉特氏,被單獨葬在了“端慧皇太子園寢西邊”的一處地方。夫妻倆能單獨擁有這樣一座園寢,也不是一件壞事。
(注:本文由[頭條@熱愛瘦身的魚]原創,禁止抄襲,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