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馬尼拉時報》12月27日文章,原題:以仲裁對付中國——阿基諾三世政府和美國的“大錯誤”
中國的大規模造島閃電戰是對國際爭端的經典反應,即所謂的“沉沒成本戰略”。這意味著,如果一個國家在武器甚至防禦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就能成功說服對手放棄入侵。
中國花費數十億美元建造人工島及相關設施,是向美國發出的一個強烈訊號,即任何認定中國在南海沒有權利主張的裁決都將被忽略。形象地說,2013年前一隊精銳的美國海軍士兵或許就能控制美濟礁,而現在需要一個旅的兵力才能佔領美濟礁的大型設施。
令人驚訝——或者說愚蠢至極的是——阿基諾三世政府及指導仲裁訴訟的美國戰略家認為,透過“法律戰”,他們可以讓中國放棄在“斯普拉特利群島”(南沙群島)的七個島礁,或者認為中國不會對這種“新型戰爭”做出任何反應。這是美國方面的一個巨大誤判,實際上奧巴馬政府的整個“轉向亞洲”政策也是如此。
首先,他們忽視了中國已成為一個“超級大國”的事實。正如美國曆史學家格雷厄姆·艾利森在提到該訴訟時指出的那樣,“大國不承認國際法院的管轄權——除非在他們認為符合其利益的特定情況下”。
其次,阿基諾三世政府及其美國支持者忽視了南沙群島爭端的歷史,特別是中國自1974年以來的表現。這段歷史的最大教訓是:每當一個聲索國採取行動,試圖落實其主權要求時,一個競爭的聲索國就會迅速“造成既定事實”。
雖然阿基諾三世政府和美國大聲抗議中國的“造島”閃電行動,但此類做法其實並不新鮮。“造島”向來是聲索國在南沙群島爭端中加強其地位的一種手段。
在阿基諾三世政府提出仲裁後,中國只是像菲律賓和越南在20世紀70年代那樣行事。中國不僅透過辯論或外交抗議來執行其主張,而且透過實際行動,將其控制的島礁變成人造島嶼。
中國人工造島閃電行動的另一個理由是:應對來自美國的主要威脅。
對於中國來說,保衛南沙群島至關重要,但不是因為該地區是油氣和水產資源的潛在來源。過去幾十年,中國共產黨的合法性建立在兩件事上。一是在經濟上發展中國並使國民擺脫貧困;二是實現民族復興。中國認為其歷史上的偉大是在“百年屈辱”時期被西方殖民列強偷走的。
到21世紀初,中國共產黨顯然領導中國成功地發展了其經濟,根據世界銀行的說法,中國在短短10年內實現了讓5億人脫貧的奇蹟。
阿基諾三世政府先是無視中國發出的不得在禮樂灘開採石油的警告。之後,它在軍事上向中國發起挑戰,派軍艦在黃巖島附近抓中國漁民。它還前所未有地在一個國際場所提起訴訟。中國勢必會對這些挑戰做出強有力的回應,以維護其主權。此外,中國已經是一個經濟超級大國,有能力承擔至少1500億美元的大規模造島事業。
中國的新造人工島從根本上改變了南海的力量平衡。阿基諾三世政府以及美國密謀透過仲裁訴訟將中國從“斯普拉特利群島”逼退。然而,中國以一連串島嶼工事回應,大大強化了它的存在及對爭議島嶼的主權要求。中國應該給這些人頒發獎章。▲(作者裡格貝託·蒂格勞為《馬尼拉時報》首席專欄作家,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