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福布斯》雜誌都要公佈美國最富有的400人排行榜。該期雜誌頗能激發人們的閱讀興趣,因為它不僅告訴你這些富翁是如何賺到錢的,而且還間接地顯示了美國這些年來所發生的種種變化。
當《福布斯》1982年首次公佈排行榜時,排名居前的10大富豪中有5名屬於亨特家族。這個家族是靠在得克薩斯州從事大範圍的油井鑽探業務,打出了許多自噴井而致富的。這不能不使人想起億萬富翁保羅·蓋蒂關於怎樣出人頭地的忠告:捷足先登,埋頭苦幹,找到石油。但蓋蒂本人最初卻是靠繼承父輩的遺產起家的。
近四十年前躋身400名富豪排行榜者,有相當一部分屬於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有兩個來自梅隆家族,弗裡克家族和惠特尼家族亦各有一人—而所有這些大家族的財富均可追溯到19世紀。遺產是他們得以擁有鉅額財富的重要因素。
從1997年的排行榜可以看出,依靠繼承父輩遺產來保持富豪地位已不那麼容易了,即使繼承了億萬美元也不例外。鑑於遺產稅金大大削弱家族的財富,獲取遺產的後人如果不小心或投資失誤,他們失去財富的速度就將像其先輩當年獲得它一樣快。最新的排行榜上,只有43人是靠繼承遺產成為富翁的,而靠石油致富者僅有18人。因而,蓋蒂的驚人之語不再像當初聽起來那麼真實了。
美國是一個始終充滿機遇的國度,正因為如此,才有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這類頭腦聰明的年輕人榮登富豪冠軍寶座,將洛克菲勒、梅隆、蓋蒂和卡內基諸家族的後代拋得遠遠的。
這一年的富豪們往往來自平凡樸素的背景,他們之所以攀上巔峰靠的是膽識、運氣和自知之明。1997年《福布斯》排行榜上,位居比爾·蓋茨之後的是沃倫·巴菲特。巴菲特被認為有史以來最傑出的選股高手,他的大部分收益來自一些人所共知的公司,如可口可樂公司、吉列公司和《華盛頓郵報》公司。音樂大王戴維·葛費恩出道時,在威廉·莫里斯郵政公司當過郵遞員。曾競選美國總統的億萬富翁佩羅,一度曾做過IBM公司的推銷員。庫爾蒂斯·卡爾森是開雜貨店的瑞典移民之子,他靠50美元貸款創辦金塘贈券公司起家,而今成了擁有豪華酒店、餐飲連鎖店的億萬富翁。
在400位富豪中,有一個奇特的“退學族”。比爾·蓋茨沒有上完哈佛大學就去鑽研電腦軟體,使他的產品和個人電腦一起進入了千家萬戶。凱爾克·科考裡安這個從亞美尼亞移民來的果農的兒子,早在讀初中時就退了學。他在與好萊塢的幾筆交易以及拉斯維加斯的房地產中賺了數百萬美元,成為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大股東。擁有特納廣播公司的泰德·特納曾被布朗大學開除,儘管他後來又返校參加了畢業典禮。哈里·韋恩·休塞加也是一名大學退學生。他憑一輛破舊的卡車開始幹起了垃圾裝運業。林塞加31歲時與合夥人迪安·本特羅克一道,已將其企業變成世界上最大的廢物處理公司。之後,他把注意力轉向達拉斯的一家錄影帶租賃店,最終把它變成了遍佈全美的布羅克巴斯特錄影帶租賃連鎖店。
然而,你可不要因為這些人從學校退學就效法他們。要知道,在他們退學去創業的那些年代,社會環境還存在著沒有大學文憑就能謀得體面職業的機遇。但在今天,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僅如此,他們中每個人都掌握了在商業活動中成功的基本技能。他們退學並不是逃避學習—實際上他們都是為了創辦一家公司,去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業。
過去的《福布斯》富豪榜排行榜充分證明,在當今社會,各行各業都可以賺大錢:一次性飲水杯(史泰洛弗安)、高爾夫球俱樂部(皮恩)、比薩餅專營店(多米諾和小凱撒)、出租汽車(安特浦奈斯)。
好幾位億萬富翁的企業都是靠小額資本,在地下室或車庫裡開張的。電腦業鉅子赫奈特—帕卡公司,是在大衛·帕卡德的車庫內以價值538美元的電子元件起家的。沃爾瑪這一全美最大的百貨連鎖店,起源於阿肯色州紐波特的一家出售廉價商品的雜貨店。理查德·德汪斯和傑·範安德爾在地下室開辦了阿姆威公司,從事可生物降解的清潔劑的批發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排行榜上的不少人致富後仍令人驚奇地保持著勤儉習慣。例如,死於1992年的億萬富翁薩姆·沃爾頓(沃爾瑪百貨連鎖店的創始人),生前就開著一輛方向盤鏽跡斑斑、車身破舊的切菲牌汽車跑來跑去。
在《福布斯》雜誌列出的400名富翁中,許多白手起家而獲成功的人士雖然在支付各種賬單時無需費腦傷神,然而他們總是過著儉樸的生活,避免拋頭露面,每天工作很長時間。他們依然幹著導向事業成功的各種平凡瑣事。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啟示:找到你所喜歡的事業,全力以赴地去幹,不要過於計較金錢的得失。這樣,有朝一日你或許可以成為億萬富翁,有資格把餘生花在游泳池邊,手裡端著軟飲料—不過你很可能不會如此。你將會在辦公室不停地工作,並且為此感到其樂無窮。
(艾迪/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