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全世界施行霸權主義的根基究竟是什麼?毫無以為,不是遍佈世界的跨國公司和所謂的經濟援助,而是部署在世界各地的軍事力量和赤裸裸的威脅恐嚇。
所以接下來,我們用五期內容的時間,來詳細的聊一聊美國的軍隊部署情況,揭秘一下美國軍隊的佈局和詳細的運作模式。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所以今天第一期,我們首先討論,美國是如何透過“環太平洋”的軍事基地,來控制亞太、遏制中俄的?
有句古話叫“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我們就率先走入美國“遏制中國”戰略的“首級”,美軍的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簡稱印太司令部。
印太司令部在2018年5月30日掛牌,它的前身是1947年成立的太平洋司令部,這是美國成立時間最早的聯合作戰司令部。如今印太司令部的關注區域也是最廣的,它覆蓋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超過一半的面積。
印太司令部的總部,位於夏威夷第三大島瓦胡島上的H·M·史密斯兵營。夏威夷是“美國最年輕的州”,儘管開車去不了美國其他的任何一個州,但卻也有幾條“州際高速公路”,而且還不收費。
毫無疑問,美國政府願意出資,在太平洋的小島上建設幾條高速公路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把島上的諸多軍事基地連線在一塊兒。
瓦胡島上最有名的軍事基地,當屬珍珠港了。這是北太平洋島嶼中,最大、最好的停泊港口之一,然而所有船舶,如果不是美國軍艦,或者沒有美國海軍部的許可,一律不得靠近。
如今在珍珠港的碼頭上,停泊著一艘著名的軍艦,“密蘇里”號戰列艦。1945年9月2日,日本人就是在“密蘇里”號的甲板上,簽訂了二戰的投降書。我們會把這艘軍艦視為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標誌,但在美國主戰派人士的眼中,這艘當時停泊於日本東京灣的軍艦,或許象徵的是美國全球霸權主張的開始。
二戰結束後,“密蘇里”號立刻奔赴朝鮮海域,執行炮擊任務,直到美國人在朝鮮戰場失敗後,1955年2月26日,“密蘇里”號才第一次退出了現役。而在1984年,里根總統在所謂“六百艦隊擴軍計劃”之中,不顧海軍專家的勸阻,硬是要將這艘老船重新“返聘”,在加以現代化改裝之後,又將其重新編入現役。
這艘曾被用來紀念停戰的軍艦,先是被委派了一個“環球航行”的任務,然後又被派往中東戰場,直到1992年才完成第二次退役,成為一艘博物館艦。而旁邊的珍珠港,如今已被建設成“珍珠港-希卡姆”海空軍聯合基地,同時部署了“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F-22“猛禽”戰鬥機,此外還是美國海軍潛艇的補給基地,是太平洋地區潛艇部署最密集的地區。
在夏威夷群島上,還有位於卡內奧赫灣的海軍陸戰隊航空基地、位於巴金沙灘的導彈靶場等多處重要軍事據點。2021年8月,美軍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橫跨了十七個時區的全球軍事演習,名為“大規模演習-2021”,其中就在巴金沙灘靶場上試射了大量海軍打擊導彈,包括被譽為“新型反艦殺手”,靠無人車發射的“NMESIS”陸基無人岸防反艦導彈系統。
那麼話又說回來,美軍為什麼要跨越大半個地球,搞這場所謂的“大規模演習”呢?一位美軍分析師就直白地表示:“這次軍事演習是在向中俄證明,美國的海上力量能夠同時應對在黑海、東地中海、南海和東海出現的挑戰。”
歸根到底,還是針對中俄,尤其是面對中國太平洋沿岸的領海地區。
關於美軍為了遏制中國,在太平洋地區採用的部署策略,目前我們比較熟悉的是所謂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甚至第三島鏈的劃分方式。然而,在國際關係與戰略專家的分析下,如今美軍在亞太地區的戰略規劃,已經逐漸從“島鏈”的橫向遏制思路,向“轂輻狀”的縱向聯盟體系發展。
這裡所說的“轂”,指的是印太司令部所在的夏威夷群島,是美國印太戰略的神經中樞。而“輻”,則指的是所謂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等美國的“盟友”,和美國部署在這些地帶的大量軍事基地。在美國的計劃裡,它們是軍事上“遏制中國”戰略的執行者。
而位於太平洋、印度洋上的零星群島,則要像“輻條”一樣,將二者串聯起來,保持這個恐怖車輪的滾滾轉動。亞太司令部的目標在於,推動這一區域內的各國、各地區之間,以美國為中心,建立一種極為複雜的雙邊軍事關係,最後試圖“脅迫”中國牽涉其中。
關島的安德森戰略空軍基地,就是其中一處最重要的“輻條”。關島位於馬里亞納群島的最南端,旁邊就是世界上最深的地方——馬裡亞納海溝。從夏威夷的印太司令部前往關島的途中,只會經過威克島赫約翰斯頓環礁兩處陸地,飛機下方除了茫茫大海,幾乎別無他物。
關島的面積和我們的舟山島差不多大,而安德森空軍基地位於島嶼的最北端。這裡三面環海,陡峭的海崖有近兩百米高,而在懸崖上面的高地上駐紮著大量B-1“槍騎兵”戰略轟炸機、B-2“幽靈”隱形戰略轟炸機、B-52“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C-130“大力神”運輸機、F-18“超級大黃蜂”戰鬥機、F-22“猛禽”戰鬥機、E-2“鷹眼”預警機等大量軍機。
在二戰以來的歷次戰爭中,美國空軍經常以安德森基地作為戰略轟炸機的出發基地。比如在越南戰爭期間,美軍針對北越的大規模轟炸行動,就是從這裡起飛的。在當時臭名昭著的“聖誕節轟炸”行動中,這裡曾經創下過進駐154架B-52戰略轟炸機的紀錄。
而如今的安德森空軍基地,已經發展成為美軍在全球範圍內,最強大的遠距離投送平臺,可謂代表著美國太平洋戰略的未來走向。
安德森基地共有兩條長3416米,寬61米的跑道和兩條滑行道,可供美軍任何現役飛機起降,甚至還可以成為太空梭的緊急著陸場。所以這裡經常承擔美軍在亞太地區的空中訓練任務,比如母港位於日本的“小鷹”號航空母艦,就出於空間因素考慮,將飛行聯隊安排到關島進行投彈實訓。
這裡還是美國空軍最大的戰略補給站之一,是美國空軍第二大航空燃油儲存基地。在關島龐大的圓筒狀儲油罐內,可以容納25萬立方米,約合2.16億升的航空燃油,滿打滿算,可以灌滿100個奧運游泳池。此外,這裡存放的武器彈藥也是其他美軍基地無法比擬的,無論何時,都至少有10萬枚炸彈和導彈在倉庫囤放。
關島的安德森基地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的戰略位置得天獨厚。從美國西海岸起飛的戰鬥機,至少需要13個小時才能到達東亞地區,而在關島只需要4個小時。
曾經,美國人試圖將關島打造成空軍版的“珍珠港”,原先駐紮在關島的美國第13航空軍,其責任區幾乎覆蓋了當時整個太平洋司令部,也是今天印太司令部的整個責任區。然而在美軍的戰略調整下,該航空隊的司令部也被遷移至夏威夷。
美軍這樣調整的目的,首先是希望整合太平洋戰區的軍力,集中軍隊的指揮權,但也有分析師認為,這是出於對中國崛起的擔憂。關島的地理位置幾乎位於中國和美國的正中間,所以,如果美國軍力在關島過度集聚,當中美對抗的時候,對我們中方來說,戰略局勢也就簡化了許多,只要給予關島足夠的威懾和打擊,就可以直接“破局”了。
所以,美軍如今才把更多關注的目光,放在了我們前面提到的“轂輻”體系上面。接下來,我們就要說到目前這一戰略體系的“執行方”,就是美軍遍佈在東亞、東南亞各國的軍事基地了。
在那個以“機場裡的熱帶雨林”風格聞名的新加坡樟宜機場旁邊,有一個同名的樟宜海軍基地。它並非美軍編制內的海外基地,然而,這裡是除日本外,太平洋上第一處可供美軍核動力航母駐泊的非美軍基地。
儘管從名義上,這座軍港的主權歸新加坡所有,然而從事實上,這裡一直是美國“環太平洋”軍事基地戰略佈局的重要一環。畢竟早在樟宜基地還沒開工建設的時候,美國人就盯上了這裡。
1992年,樟宜海軍基地正式開始建設。而在1990年,美國就和新加坡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預定”了這個即將建設的軍事基地的未來使用權。在樟宜基地將要建成前,兩國簽訂了正式版協議,根據協議,美國海軍可以使用樟宜海軍基地,為過往船隻提供後勤保障和補給,尤其是第七艦隊和各種大型航母編隊。
2001年,樟宜基地的第一期工程剛剛完工,“小鷹號”航母就率領眾多主力戰艦駛入碼頭,參加這裡的“盛大落成慶典”儀式。截止2021年6月30日,美國在樟宜海軍基地總共派駐過354名軍事相關人員,並以輪駐形式部署過5艘瀕海戰鬥艦。
新加坡所處的馬六甲海峽,戰略位置不必多言。尤其對中國來說,美國海軍艦艇從新加坡航行到中國南海腹地,最快只要兩天時間,而如果需要的話,部署在新加坡的美國海軍力量,在24小時之內就可以控制整個馬六甲海峽,遏制住這條重要的海上運輸通道。
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美國海軍用類似的模式,先後和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國家以及澳大利亞達成議,使美軍的軍艦和戰機可以進入這些國家的基地和港口,進行維修與補給。
美國人願意這樣操作的目的很簡單,美軍既不需要佔據海外軍事基地的“編制”,避免自己的海外風險,也可以享受相關的權益,甚至可以和這些國家的政府與軍隊達成更豐富的“交易”內容。
比如在之前鬧得很火的澳大利亞“潛艇門”事件中,美國甘願付出傷害傳統盟友法國、讓莫里森遭受非議、甚至讓核潛艇技術出現洩露風險的諸多代價,答應澳大利亞可以擁有英美的核潛艇,從某種角度上講,也是這種依靠“盟友”來提供外圍軍事支援的戰略思想延伸。
這種戰略思想的背後,也體現出美國全球海外駐軍方式的宏觀性變化。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國的海外軍事基地和駐軍的數量,一直呈現出減少的趨勢。在1985年冷戰即將結束時,美國以西德為中心,在歐洲駐紮了38.5萬名軍人,然而到2001年,這個數字被削減到了11.8萬,在今天更是進一步減到了6.2萬人。
而美國在亞洲各國的駐軍人數,儘管削減幅度沒有歐洲那麼大,但也呈現出減少的趨勢,四十年前的駐軍總數是12.5萬,在今天則只剩下9萬人左右。所以總體來說,美國人是想借助數量更少的海外駐軍,來實現更大的“收益”。
2004年,五角大樓釋出了一項削減海外駐軍的計劃案,簡單來說,就是用“輪換部署”來取代“固定駐軍”,並且推廣“超精簡基地網路”、“前沿行動據點”、“合作安全點”等規模更小、更靈活的海外軍事合作方案。
然而,美軍的計劃也有一定受迫性的成分,畢竟美國軍人這個群體,“能量”有點兒過剩,太容易引起當地人的不滿了。在越戰期間,美國曾經在泰國有過幾十個軍事基地,而根據一項有趣的調查研究表明,在泰國國內,那些越戰期間被美國設立過軍事基地的地方,到1990年時,“性工作者”的數量是泰國全國平均值的3倍多,美軍基地深刻影響到了當地的服務業、“性產業”甚至艾滋病的空間分佈。甚至有人戲稱,泰國最出名的“人妖”產業,恐怕也是拜美國大餅的特殊癖好所賜吧。
如今,美國已經撤銷了在泰國的軍事基地,儘管兩國之間仍然有非常密切軍事合作,但都是悄咪咪的,以共同組織軍演、建設“合作安全點”之類的形式進行。而一提到美國是否會“重回泰國”建設固定駐軍的海外軍事基地,雙方都在忙著否認。
而且,在今天也有不少美國大兵本不想走,然而卻被當地人“攆著走”的案例,光是在我們家門口,就有兩處非常典型的例子。
半個多世紀之前,美國人在朝鮮戰場上低下了驕傲的頭顱,但隨之而來的是,美軍從此就以“維和”為由,始終賴在朝鮮半島上,保持著一支時刻備戰的駐軍。在首爾市中心就有一座“美國城”,名為龍山基地。這座基地的佔地面積是250萬平方米,差不多相當於三個紫禁城。這裡長期駐紮著美國陸軍部隊中,唯一一支永久在前沿部署的野戰部隊,第八集團軍。
有些韓國的民族主義者稱,這個龍山基地就相當於殖民時期的“租界”,但有一說一,這個比喻還高估了韓國人享受到的權利,畢竟當時的租界,還是個做生意的地方,本國人仍然可以進去經商、打工,甚至“躲避警察抓捕”的。
而這個“龍山基地”外邊高牆林立,被美軍嚴格駐守,如果一定要打個比方的話,那就相當於是伊拉克的“綠區”,或者當年美國控制的“巴拿馬運河區”,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國中之國”。
在龍山基地中,建有供美軍和家屬生活的各種設施,比如餐廳、學校、醫院、球場、游泳池,甚至商業中心。在美軍入駐前,這裡曾經是日本人殖民時期建設的軍營,現在北營區內還有一些紅磚建築,是二戰之前日本人蓋的,被美國人一直保留到今天,相當於是歷史建築了。
然而,在寸土寸金、高樓林立的首爾市區,龍山基地卻仍然保持著美國郊區那種綠樹成蔭、草坪成片、可以隨便舉辦後院燒烤的低密度“大豪斯”風格的建築群。
這也讓韓國政府和“房奴”們憤怒不已,一直希望美軍基地早日“搬遷”。而最近有訊息稱,美國政府終於鬆口,在2022年年底之前,將龍山基地裡差不多五十萬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交還給韓國政府。
然而,美國人在韓國的駐紮歷史卻不可能結束。之所以美國人願意縮減龍山基地的規模,是因為美軍正在積極擴建它們位於韓國京畿道的新指揮部,平澤基地。
平澤基地,是美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軍事設施最完善的海外軍事基地。它的總面積是龍山基地的六倍,目前已經部署了“阿帕奇”直升機、RQ-7“影子”無人偵察機、“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佈雷德利”步兵戰車等美製裝備。
在整個平澤基地中,總共有五百多幢建築,包含了飛機跑道、射擊場、裝甲部隊訓練場等諸多設施,而且也和龍山基地一樣,建有大量生活保障設施。
比起之前的龍山基地,平澤基地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它是由美韓軍方“共享”的軍事基地,目前韓方擁有其中一半數量建築的使用權,這被認為是韓國不斷尋求“國防自主權”的一個嘗試。
朝鮮戰爭以來,韓國軍隊的戰時作戰指揮權,就一直把持在美國人的手中。目前,韓國國內的駐韓美軍和韓國本土軍隊,在戰時將統一聽從“韓美聯合司令部”的指揮,而這個聯合司令部的司令一直由駐韓美軍司令擔任,相當於美軍指揮韓軍。
近年來,韓國一直試圖尋求“國防自主”和“戰略自主”,尤其是現任總統文在寅上任後,一直在推動收回駐韓軍隊的指揮權。而文在寅剛上任後,又正巧趕上“懂王”特朗普執政,他看到駐韓美軍的花銷心都在滴血,所以兩國在2018年簽署了一系列的軍事合作檔案,檔案中確定了一個推進指揮權移交的大方向。
然而,自從拜登上任之後,美國人就後悔了。畢竟如今的印太戰略是美國人的重中之重,所以很快拉卡梅拉就表示,將對推進“指揮權移交”的計劃加以調整。所以,恐怕未來的幾年內,韓美兩國還要再拉扯一番了。
而美軍更不願放手的基地,是在咱們中國家門口的一座小島上。這座小島,總面積和上海的崇明島差不多大,可島上居然蓋了41個美軍基地。這裡古代是中國的藩屬國,而如今美國的戰機從這裡出發,最快20分鐘,就可以抵達東南沿海地區。
這就是沖繩島,沖繩島曾經屬於古代的琉球王國,後來被日本所佔據。日本二戰戰敗後,到1972年以前,沖繩島一直在美國的直接掌控下,成為了二戰結束後被盟軍佔領時間最長的“前軸心國領土”。直到今天,全島仍然有五分之一的土地被美軍基地佔據,美國人的軍事設施和島上密密麻麻的日本人“一戶建”擠在一起。
其中面積最大的是嘉手納空軍基地,這也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最大的空軍基地,甚至超過了如今關島安德森基地的規模。據瞭解,美軍在此基地部署的戰機高達100餘架,其中對我們威脅最大的,是三個F-15 “鷹”式戰鬥機中隊。資料顯示,如果F-15從嘉手納空軍基地起飛的話,只要20分鐘就可以到達中國本土。除此之外,島上還駐紮著許多空軍加油機,能給飛行至此的美軍運輸機、轟炸機提供更強大的續航能力。
美軍今天將沖繩島建設為一個“軍事島”,離不開這裡重要的戰略位置。沖繩距離日本、中國、朝鮮半島等處的距離都差不多,進可以成為美軍在太平洋東岸投射軍事力量的中樞單位,退可以遏制這些東亞國家通往世界的海上通道。而還有一點原因是,這裡曾經爆發過美國二戰史上最血腥的戰役之一,沖繩島登陸戰。
美國軍事歷史學家維克托·漢森寫到:“沖繩島戰役,不僅是太平洋戰場上的最後一站,也集合了此前三年所有殘酷奪島戰的一切殘忍和血腥。”這場戰役從1945年4月1日持續到7月2日,在德國納粹已經失敗,在5月份就宣告投降的時候,日本軍國主義仍然死性不改,派出大量“神風特攻隊”,將沖繩島變成了一座“戰機墳場”。
三個月的時間裡,日軍用11萬人“自殺式攻擊”的代價,使得美軍一共陣亡了12520人,另有33631人受傷或失蹤。而正是日本人在沖繩島上的“最後瘋狂”,讓美軍的軍事決策層預感到,如果以常規手段登陸攻打日本本土的四座大島的話,那美軍必將遭受難以估量的損失。
而與此同時,美軍轟炸機在日本本土的轟炸計劃,卻在指揮官李梅的領導下,取得了顯著成果。我們在之前的“美國二戰獲勝的秘密”系列影片中,也介紹過這個“東京Barbecue”的故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顧一下。所以最終,美軍做出丟下原子彈的決定,也是希望用一種更“止損”的方式,避免沖繩島登陸戰的殘酷重現。
關於沖繩島戰役,大家可以關注一個賬號,賬號名“瑞雲深幽”,這裡有一個“太平洋戰爭”系列,極其詳細的描述了太平洋戰爭中幾乎每一場關鍵戰鬥的細節,其中就包括沖繩島戰役,非常精彩,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在二戰勝利後,美軍並沒有在這座犧牲了不少士兵的島嶼上建設什麼專門的紀念場所。現在的沖繩島上,只有一所由美軍退役士兵自發整理的私人“紀念館”,可以憑弔當時的戰鬥場景。美國人採用的方式,就是把這裡變成一個徹徹底底的“軍事島”,讓“鷹”式戰鬥機的轟鳴聲,變成對沖繩島上居民,乃至對整個亞太地區的威脅和警告。
F-15戰鬥機是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研發的重型雙發戰鬥機,從1974年起開始向美國空軍交付使用。雖然它已經服役了將近半個多世紀的時間,然而據美軍宣稱,無論是在伊拉克還是利比亞戰場上,這是一款在空戰中“從未被擊落”過的戰鬥機。由於它的效能足夠突出,今天還有許多國家採購這款戰機的升級款,作為自己國家的主力空軍作戰裝備。
當然啦,從未被擊落,不代表從未被墜毀。2018年,就有一架F-15在嘉手納空軍基地訓練時墜海。2020年8月4日上午,嘉手納的F-15戰鬥機還在飛行過程中意外掉落了一個名叫“鷹爪”的裝置。雖然這對飛機來說沒有大礙,最後這架“缺爪子”的鷹式戰鬥機還是回到了空軍基地,然而,美軍的“高空拋物”卻惹惱了日本人。
在得知事故發生後,沖繩縣政府向美軍提出抗議。首先認為,美軍的做法有毛病,上午發現飛機掉了個零件,到了晚上才通知沖繩縣政府協助尋找,不清楚為什麼要瞞著日本人。其次,零件掉落事故,嚴重威脅到了當地民眾的人身安全,所以要求美軍立即停止所有訓練,對事故進行調查並公佈相關結果。最後,還請美國人做好“防疫措施”,疫情當下,不要再給當地添麻煩了。
沖繩縣對美軍有這麼大的怨言,其實也事出有因。在這邊的美軍戰機,經常動不動就“天降正義”。最嚴重的一次,一架CH-53E“超級種馬”直升機,在飛越一所小學上空時突然“下種”,一個大約15斤重的舷窗突然落在操場上,距離附近上體育課的小學生只有十多米遠。而比起美國士兵帶來的麻煩,不管是“鷹”式戰鬥機還是“超級種馬”直升機,都是小巫見大巫了。
1995年,兩名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和一名水兵,綁架和輪姦了一名沖繩的12歲少女,數萬名沖繩居民前往美軍基地示威,一度要求美國人“滾出沖繩”。由於此次事件,美國將部分沖繩島上的軍事基地合併、縮編,將數千名海軍陸戰隊隊員調去關島,並把一處價值100億美元的美軍辦公樓“轉讓”給沖繩當地,作為賠償。
然而,沖繩的美軍基地絲毫沒有“搬家”的意思,不僅是美軍態度堅定,日本政府也因為種種原因,時常有“鷹派”人士上臺堅決要求美軍駐守沖繩,維護所謂的《日美安全條約》。所以這麼多年來,美軍和當地居民的衝突事件有增無減,但問題也會一直拖下去,解決之日尚不得知。
在沖繩,無論是美國人還是日本人都輕鬆不起來。為了防止日本人投訴“鷹”式戰鬥機的引擎轟鳴聲,美軍不得不在基地四周築起噪聲隔離牆;在一次次強姦案件發生後,美國海軍陸戰隊也制定了越來越嚴格的規章制度。即便如此,當這些戰鬥機從人們的頭頂呼嘯而過,或者又有新的當地受害者出現時,都會觸動人們長期而深刻的仇恨。
透過今天的案例,我們可以感受到,美國試圖用不同的模式,在整個“環太平洋”地區包圍中國。然而,美軍的海外駐軍基地,卻總在國外惹亂子。無論是美軍在沖繩還是在韓國,甚至是曾經的泰國,都和當地老白姓產生過摩擦,彷彿是一種“被迫彼此接受”的關係。那麼,美國和他的“傳統盟友”之間又是什麼情況呢?
下一集,我們接著聊美國在歐洲的駐軍狀態。大家別忘了點一鍵滴滴滴,我們下集不見不散。
參考文獻:
羅伯特·卡普蘭:《美軍全球運作內幕》;
呂勝利:《淺析美國海外駐軍面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中雷:《美國調整海外駐軍,意在謀求世界霸權》;
劉卿:《美國全球軍事戰略調整對亞太安全的影響》;
於婷婷:《美國的東南亞駐軍與其海外利益的維護》;
張胤鴻:《美國在亞洲還打駐軍牌》;
李傑:《美緣何把關島建成龐大軍火庫?》;
新崎盛暉:《沖繩反基地運動與日本政治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