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山東省果樹研究所獲悉,被稱作棗樹癌症的棗瘋病有防治方法了。
棗樹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樹種之一,栽培面積佔世界的95%以上。棗瘋病是一種由植原體系統性侵染引起的一種毀滅性病害。植原體主要傳播媒介是葉蟬,也可隨苗木、接穗跨地域遠距離傳播,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棗瘋病,被稱作棗樹癌症,是一種不治之症,被感染的幼樹會在1-2年內死亡,大樹會在3-6年逐漸枯死。
此前,科研人員還沒有找到防治棗瘋病的有效辦法。這成為制約棗樹產業發展的技術難題。
山東省果樹研究所研究員李曉軍團隊,經過20餘年艱辛努力,研究出一種利用抗瘋砧木防治棗瘋病的方法。
據李曉軍介紹,抗瘋砧木是這項技術的載體。自1999年開始,他帶領團隊成員在山東、江蘇、安徽、河北等地,收集野生酸棗種子資源7萬餘粒,播種、扦插成苗後,透過反覆強化病原菌接種篩選,確認5個對棗瘋病高抗或免疫的株系。用這些株系作根砧或中間砧,將栽培的優良品種嫁接到抗瘋砧木上,得到抗瘋苗木,定植後棗樹不瘋;同時,用抗瘋砧木的枝條橋接發病瘋樹,2-3年後病樹會恢復生機。經20餘年的研究,他們防治棗瘋病終於獲得成功。
“對於病蟲害,尤其是病害的防治,我們通常的思路是選育抗病品種或根部病害的抗性砧木,但對棗瘋病這樣系統性侵染病害,在沒有根本性防治辦法的情況下,用‘頭痛醫腳’的辦法走通了一條路子,用了不合常規思路和方法解決了問題。”李曉軍說。
據悉,這項成果已被山東省果樹研究所確立為重點支援的立項申報研究開發專案。今後,組建的聯合研究開發團隊,將重點開展抗病機理研究,栽培性狀觀察及品種資源的試驗示範、審定工作。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王萌
【來源:大眾報業】